-
1 # 當下就是新起點
-
2 # 貓終究會死的
依我看公知有其存在的必要,也應該讓其發聲。
一個健康和足夠寬鬆的社會應該容忍不同的聲音。有些聲音比較刺耳,有些聲音又極具讚美之詞。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活在這些聲音中,而是從這些聲音中樂觀的看待自己,積極的發展自己。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公司到一個個體,總是在批評中成長更多。有些公知被說成文化漢奸,我個人覺得不太妥當,有些感覺公知的一方和批評的一方都有點過,公知的一方在談及發達國家的種種時,最好結合下中國國情,不可全盤西華,也不可操之過急,這麼大的一個國家這麼多人,要穩步,欲速則不達。國內的一個觀眾的“民度”也應該提高些,寬鬆些,不能隨便給人扣帽子,諸如不愛國,文化漢奸之類,愛國是靠行動而不是嘴炮,對於西方先進的文化和制度要客觀理性,不要盲目拒絕,不然頗有種義和團式的“扶清滅洋”之感。
最後想說的是回顧中國歷史,中華的文化在兩個時期是特別燦爛的,一個是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時期,一個是北洋民國時期,大家雲集,各有其聲,文化燦爛。所以公知的發聲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是被允許和鼓勵的,相反集體沉默反倒是及不尋常的,是危險的。
-
3 # 長空雄鷹46
如何看待?很簡單,以前公知們在媒體平臺上誇誇其談的時候,真正的專業人員實在是看不上和這種半瓶子醋過不去,太掉價。隨著公知們的出鏡頻率增加,而且越來越口無遮攔,真專家憋不住了,開始了真正的科普。於是乎,很多公知一夜之間不見了蹤影。
其實問題的根本出現在媒體平臺上,中國的很多媒體為了收視率做事情根本沒有底限,信奉什麼“炒作”,反正媒體不用負任何責任,炒作概念,製造噱頭,僱傭水軍……反正怎麼不要臉怎麼來。真是服了,也是哦,一本什麼書寫全民娛樂的(烏合之眾)都能成為中國傳媒專業的教材類書籍,可見傳媒業到底是什麼玩意。再說一個什麼吐槽的節目,什麼“李誕”、“池子”……說真話,實在噁心。那個電視臺為了收視率無底限的名頭坐的死死的,為什麼呢?不就是譁眾取寵嗎?比弄幾個公知胡說八道更不要臉。
大多數公知出現在非理工科專業中,比如經濟學領域的“郎鹹平、王福生”之流,誇誇其談的時候,最常見的現象是你揪住一個論點進入專業性辯論的時候,他會帶開話題,迴避辯論。他說經濟現象的時候,說這個那個不合理,你和他就現象出現的特定條件進行分析的時候,他們又會說什麼廣義特徵再次帶偏話題。其實,經濟學領域中很多東西受意識形態的影響很大,不同的地區相同的做法,出現的後果就不一樣,本來這很正常,但是到了郎鹹平、王福生的嘴裡,就變成了不得了的事情,這樣的分析、那樣的調查,結果呢?到頭來就連最起碼的水土不服現象都不懂,不過就是個笑話。王福生更有意思,“貨幣”是什麼玩意還用你說?主流貨幣的地位能和弱勢貨幣地位相提並論?貨幣在現代社會的政治影響,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這一堆問題都不考慮了,就說貨幣兩個字,不無聊嗎?吃飽了撐的?
伴隨著幾個從全域性利益分析的人物出現,那些只知道自說自話的公知們自然失去市場,不再是什麼媒體的寵兒,自然就銷聲匿跡了。也是福兮禍所依,公知們借媒體平臺呼風喚雨,回頭卻被媒體所拋棄……公知們啊,你們也就是媒體賺錢的工具罷了,狗屁都不是。
-
4 # 騰湃二若
對幾年前的公知不可一概而論,確有魯迅筆下中中國人的脊樑 那樣的人。但也確有這樣的人,自己的孩子在人家那裡上學,自己的錢財又存在人家的銀行裡,自己呢又拿了人家給的好處,總要為人家乾點事吧。這類所謂的公知,很像中國傳統相聲《扒馬掛》裡的角色,穿著別人的馬掛,總要替馬掛的主人扯謊騙人打圓場。不想主子辦的事兒,說的話是越來越沒譜,實在是圓不了場了,怎麼辦呢?只有沉默的份了。
就以此次抗擊新冠狀病毒為例,過去有的公知忽悠老百姓說,別國的制度怎麼好,全民可享受免費醫療,而且醫療環境條件如何的優越,真是令中國人心心向往;可疫情一爆發,中國老百姓看到的是中國政府不計成本地在救治患者,平均每人要花費數十萬元,哪怕是百歲老人,也同樣盡全力救治,且全部免費。而別國的做法又究竟如何呢?有目共睹,不需贅述。所以我說:一個簡單的事實,能夠推翻一個體系。
網路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充分,老百姓越來越能看到真相,越來越理智。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公知的沉默是因為老百姓不再無知。
-
5 # 不兩
高中輟學去打工
每月工資一千多
可把我同學羨慕壞了
畢竟他們每月零花錢才一百
後來
我同學大學畢業找了好工作
我還是打工
我的前知前見在他們眼裡就是傻屌吧。
不要欺騙一個人
這個人或許暫時不明白
但不代表永遠不明白
以前的公知只是為了顯示他們的思想獨立
以此追求一些莫須有的優越感
等到多姿多彩的氣球被扎破
他們也就不再隨風飄
而是掉在地上的碎屑
還有一點要說是
90後和00後已經長大
沒有吃過多少苦
對待外國事物和人不會自卑
並且深深熱愛著祖國
d8出征<聖戰>
國內公知肯定有些是拿著美帝發的工資來蠱惑人心的
90後為代表的新主力群體可不信公知的言論,
深知祖國好,於是踏上征程,遠征臉書,發起了表情包戰爭
當然,勝利是屬於我們的。
也就是那之後,公知越來越少,可能美帝以為中國真有戰忽局,減少了對公知的投資。
美帝資本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但是請相信新一代
我們很熱愛祖國
-
6 # 東南飛語
前些年所謂“公知”群體,唯西方至上,唯西方最美,凡中國必批,凡中國必噴。
“在華爾街,在紐約,美元霸權和金錢政治根本就不是祕密,美國精神卻在中國生根發芽。
美國,為了美元霸權一次次的將世界推向戰爭的深淵,這些,全美國都知道,是那些中國公知告訴我,是為正義。
美國,用各種卑劣的手段一次次的幹倒了4個老二,英國、蘇聯、日本、歐盟,現在輪到了中國,這些,全美國都知道,是那些中國公知告訴我,是為了公平。
公知們告訴我們,布隆伯格如處女一樣純潔,做了12年紐約市市長,坐地鐵上班,只拿1美元工資,全美國都知道布隆伯格的家族資產從他任職開始,從30億美元變成了500億美元。
美國,為了美元而戰,只是在中國,為了正義而戰。
是的,全美國都知道什麼是美國
只有中國不知道
中國才是真正的言論自由,任由妖言惑眾..”.
然而此次新冠疫情像面鏡子,照出了西方資本的利益至上的醜陋本質,照見了中國百姓的生命第一的美好現實。
“那些嚮往美國的公知們曾經告訴我們:一個國家是否有希望,看他如何對待底層的人民,以及如何對待英雄。
是的,今天我看到了
我看到美國的底層人民在露天的停車場上包裹著單薄的被褥,被病毒感染的身體寒風中瑟瑟發抖,無人救援,人們在哀嚎中死去.....
我看到了冰冷的運屍車已經停滿了紐約.....
我看到為民請命的艦長被解除職務......
我還看到無恥的華盛頓的政客們在這個時候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們在編造中國病毒的謊言,在誤導美中國人攻擊華裔.......
我還看到,特朗普興奮的告訴大家:我能讓美國只死十萬人......”
毋需多言,公知的西方美夢因此破碎,唱黑中國,唱亮西方的戲,如今偃旗息鼓也是必然的。
-
7 # 威世保潔
近些年國家快速發展,讓很多國民自信心都爆炸了,公知們迎合中國人喜好,開啟自吹自擂無限制自嗨,指點江山。
不要再捧殺了好嗎,我們要的是自知而自信,不是要盲目自娛!
請不要老是誤導國民好嗎?!
中國只是發展較快,各方面發展的較均衡,基本面好,向各方向都能進步,但並不足以稱強大,強大指的是全方位的牛逼,都數一數二或領先全球!
如果公知們一定要堅持說中國很強大很大很牛逼,就請列舉中國全球領先的具體事項,比如經濟、軍事、政治、科技、文化。
人均GDP,在GDP上動不動就說購買力平價,隨便怎麼找自尊,人均GDP就是低,可支配收入就是低,我們應該告知公眾,我們與美國的差距,按美中國人口與GDP標準計算我們應該90萬億美元才和美國平起平座!
軍事(裝備及海外駐地等)。
政治(有哪些富國跟班,盲目跟隨的那種)。
國家統一了沒有?
領先全球的科技(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哪些硬體、軟體、作業系統、生態系統等)?
我們對國際輸出了什麼主流文化?
自信是必須要有的,但盲目自信自吹自擂是要誤國的!
可以自娛自樂,但請不要自足而傲世天下!
請傳播資訊的時別光講中國人愛聽的,正反兩面都要說,說我們的進步,也要說我們的不足。別下定義,讓中國人自思自考!
-
8 # 叢林一棵樹
幾年前出現的公知現象,以時代發展的邏輯來看,是必然出現的一個時期的社會產物。那時是網路社交媒體興起階段,作為各行各業精英,為大家普及推廣垂直化領域知識,科普推進民主化程序而出現的知識分子網路群體。這是他的佔官面上的原因,其實背後的目的是鼓吹知識付費的新概念炒作,甚至通過一些活動來吸引人的眼球。
但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更替,加之人們的認知視野擴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正確引領,他們鼓吹的西方自由主義自然站不住腳了,逐漸轉向新的形式。
那就是更具有隱蔽性的教育培訓領域,盡為一些高階大氣的培訓班,小到學前教育,大到企業家教育。號稱是培養精英人才,所以又以精緻利己主義的身份出現在大家眼中。
本來真正的精英,應該有自由創造精神,有自我的承擔,要有對自己職業的承擔,對國家、民族、社會、人類的承擔。但是他們提倡的現在的教育培訓,全是實用主義、實利主義、虛無主義的教育,正在培養出一批“絕對的、精緻的利已主義者”,所謂的“絕對”,是指一已利益成為他們言行的唯一直接驅動力,為他人做事,全部都是一種投資。其主要特點和表現如下:
1.一切從身利益出發,有好處撈有利可圖的事,他們才願意去搶著做,否則一切免談。
2.都很會“包裝”自己,具有很大的隱祕性,一般難以讓人發現,也讓人無可厚非。
3.認為其所奉行的“主義”是絕對的利已,且絕對的安全,不會對自己有任何害處。
4.都很懂“鑽營”,無論與人交往還是處理家事,都會考慮自身利益最大化。
5.只有出現問題遇到困難時,才會想到集體想到社會國家,並且還特別“好意思”大提要求。
6.在特殊或關鍵時刻,都想方設法躲避,自以為聰明,認為別人都愚蠢,沾沾自喜。
7.交不到真正的朋友,做事做到太極致,很容易內心孤獨,出現眾叛親離。
特別是這場疫情爆發中,他們極其活躍,極其陰暗,完全暴露了公知時期的醜惡嘴臉。不過時代的正能量滾滾向前,沒有任何思潮可以阻擋歷史的洪流。
-
9 # 長情先生
在說中國的公知之前,我們先看看美國所提的新聞自由 。
美國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們的新聞自由,他們站在高點,說不能在謊言的支架上建立真相,說新聞自由不能侷限於某事、某時、某地,說新聞自由就是個體的你的自由。
但美國的新聞界,卻顯得不是那麼自由,與他們宣稱的往往背道而馳。
多年來,美國各地的新聞機構和組織一直存在缺乏多樣性和包容性的問題。有色人種在新聞機構中的代表人數不足。據美國報紙編輯學會(ASNE)的《新聞編輯室就業多樣性調查》顯示,儘管非白人佔美中國人口的40%,但2017年,有色新聞工作者僅佔新聞編輯室工作人員的16.55%。較大的新聞編輯室和數字新聞組織要好一些(分別為23.4%和24.3%),但幅度不大。有色人種僅佔新聞編輯部負責人的13.4%。
白人至上,對有色族群的打壓在美國新聞界,是經年累月的。當然,要改變這種現實,美國也好,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也好,都需要對內正視自己,才能對外指點江山。否則,沒有誰會相信你就代表了真正的道德與標準。
這和中國的公知是一樣的道理,他們總是站在既得利益者的高位上,叫囂(利益的分配)該如何如何,但忽略了為廣泛的只佔有20%財富不到的那80%的勞苦大眾鼓與呼!知識分子是首先覺悟的成分,尤其作為公知,更應該有廣大的深刻的覺悟。
然而,他們始終遠離人民,擺出高高在上的樣子,不願沉澱到最廣泛的人民中去調研、去考察與研究,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真正方法。
-
10 # 嶗山怪叔叔
公知本來是一個褒義詞,然後這幾年被演變成了貶義詞。所以題主加了引號,我看了很多賣弄知識的人,他們是有變成“公知”的潛力的。這樣的人每個時代都有,其他地方也有,就是叫法不一樣罷了。
為什麼會演變這樣,核心原因就是中中國人日益增長的財富和能力,快速在追趕國外,尤其是傳統西方資本主義強國。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老百姓也越來越自信,加上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帶來的資訊傳遞的成本下降,一些所謂的有知識的人不是那麼好忽悠大家了,自然就只能沉默。
反之我們今天流行的一些比較鷹派的媒體和個人開始紅了起來,比如眉山劍客陳平等。現在遇到國外對我們不友好的事情,大家也強硬了,甚至出現像制裁,懲罰,這類以前美中國人常用的詞。我們經濟客觀來說已經是第二強國,就跟人成功了一樣民眾心態肯定會發生變化。
為什麼會有這麼一些人出現?我想主要原因就是他們不能很好客觀面對現實,加上我們俗話說的沒志氣然後演變成不自信和盲目崇拜。一個普通小青年想發財最好的辦法是什麼?找個富婆是一種,認王健林當乾爹也是一種,不服就幹也是一種。很多網上的人天天宣揚這種走捷徑的思想,是因為有市場,今天我們大部分年輕人靠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得到了更好的生活,他們再說大家也會更理性看待甚至反駁。公知本來有更多的學識、或許某些方面有專研,可以起到更好的社會作用,但要麼心太垮掉,要麼作為一些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把一個好詞帶壞了。
以前有公知帶節奏,以後還會有其他的人帶另外一種節奏,我們要做的不是去跟節奏,而是做好自己,拓展知識邊界,提高認識,獨立思考,他們自然難以影響你…不然始終難逃被變成一個“流量”。
回覆列表
被美國共濟會所屬“非政府組織”始亂終棄的玩偶——公知
近年來,我們從香港的亂象叢生中看到了許多共濟會下屬“非政府組織”推波助瀾的影子。而這些NGO“非政府組織”的表相下,卻是境外敵對勢力的操縱。反觀國內,由於共濟會下屬NGO的非牟利、正義形象包裝,對知識分子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對於心懷鬼胎的公知來說,這是情投意合,眉目傳情,這兩股力量的結合,將使境外敵對勢力的為非作歹行為包裝上正義的外殼,甚至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為所欲為。因此我們需要警惕境外NGO與公知們的姘合。
綜上所述,令公知們趨之若鶩的NGO是虛偽的“非營利組織”,而那些急於通過“NGO”渠道向美帝站隊、遞送投名狀的公知們,其本來面目也是勢利的。NGO與公知們有他們的利益趨同點,他們的姘合值得警惕!但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遲早會看清公知的真面目。公知們也將為自己的一廂情願付出代價,一朝在美帝眼裡失去利用價值,立馬成為被始亂終棄的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