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漏風雲客
-
2 # 紅旗飄展
該問題既簡單但又複雜!
簡單是的是很容易用生活中的例項及現有的理論就能解釋,複雜的是徹底的理解,領悟很難!
你舉得例子,水波,聲波都離不開介質,其實水波是我們的視覺來感知,聲波是我們的聽覺來感知。水波不能來聽,聲波不能來看!其本質都是‘能量’使然!看到的水波,聽到的聲波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
光之所以能在真空中傳播,是因為它有兩種不同表現形式(波粒二象性),在沒有遇到障礙物時它以粒子形式傳播,當遇到障礙物時,它又表現為波動形式。離開障礙物執行一段距離後,它又以粒子形式傳播。
總之,能量的儲存及表現形式離不開介質,能量在介質中的傳輸,是損耗的,讓介質‘吸收’一部分,沒有吸收了的,在‘介質’中繼續傳輸下去!
-
3 # 道士通今
光的波動不是粒子的波動,而是場的波動,不需要介質。
光子有電場,每發射一份光子都與之前的光子的電場作用,引起垂直於運動方向(運動方向電性相同,電磁場變化為零)的電磁場變化,光子的發射有周期,這個週期就是電磁場變化的週期。
光子群與電場、光的作用,電磁場改變了光子的頻率及空間分佈,呈現機率分佈。
這兩個過程都不需要介質。
-
4 # wh1sperwind
波動傳播不一定需要介質,如水波、聲波這類機械波傳播需要介質,而光屬於電磁波,傳播過程中介質不是必須的。機械波依靠波源的機械振動帶動介質受迫振動進行傳遞,因此真空無法傳遞機械波,電磁波依靠交變電磁場傳遞,不需要介質。
此外,光在介質中傳播要比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慢,這是因為電磁波是具有能量的,光在介質中傳播時,介質的電子吸收能量躍遷至不穩定的高能級,然後迅速躍遷至低能級釋放出相同頻率的電磁波,釋放出的電磁波與光波產生干涉導致光波波長變短,根據光速=波長*頻率,所以介質中光速變慢。
-
5 # 淡漠乾坤
由於人們習慣於一維的認識事物,比如把粒子的波動性都歸結於粒子身上,只從粒子身上尋找原因,因此會產生很大的困惑。比如,對於一個人的性格,如果我們只從他的基因和體格上來理解,就會覺得很神密。只有結合那個人的生活經歷、成長環境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我們才有可能正確地認識和理解那個人的個性和所做所為。又比如,一個人無規z字形行走是很奇怪的,但是如果把他放在擁擠的集市時,那就太普通了。實際上,一維的認識是理想的,現實世界是多維的。在這裡,維並不是空間的某個方向,而是泛指影響事件發生的因素。比較,一個人無規z字形行走,可能是腿壞了,可能是喝醉了,可能是病了,可能是正在頂著狂風暴雨行走,可能是穿過擁擠的人群,可能是地面坑窪不平等。微觀粒子的波動性,具有普遍的意義。因此,可以把現實中的很多特定因素排除在外。但是有一個東西是排除不掉的,就是作為物理背景的空間,就如同空氣對人的影響一樣。根據量子力學,自然界是不連續的,無論是空間還是能量都是量子化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空間是由無數離散的量子構成的,物質(基本粒子)只是由數個量子組成的封閉體系。類似布朗運動,花粉在水中的無規運動證明了水分子的存在即水實際上是不連續的。量子空間原本和空氣一樣,是對稱的,四面八方的壓力是相等的,但是如果物體加速或高速運動就會感受到空間的影響。對於微觀粒子,當其直徑小於量子間的距離時,就會像花粉那樣感受到量子的無規碰撞,從而表現出波粒二象性。總之,以二維的觀點,空間的離散性和粒子的封閉性,兩者的共同作用就導致了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即粒子既有波性又有粒性。
-
6 # 常青久
光子實際上是電子,是靠氣體中的電子傳播的,光也是能量滅失的一種現象!因為玻璃是透明的,所以它能夠由玻璃後面氣體中的電子繼續傳播下去,直到能量散盡為止!因此可以說光不存在真空中傳遞的可能,也不是波動原理!
回覆列表
按教科書正確回答的話光不需要介質就能傳播,真空沒有介質(以太)的依據是狹義相對論的光速不變。因為常理看波在介質中傳播有相對於介質的傳播速度,實驗結果不與之相符所以結論是真空無以太。
————————
但是筆者認為實驗判定本身就存在疑問,即把常理認知的介質屬性作為判定標準是錯誤的。因為以太不同於常理認知那種介質,換句話說以太制定了宇宙基本規則,相對以太速度會改變時間和空間,實驗結果恰恰證明這一點。空間宏觀來看時空是恆定均勻的,微觀看空間是動態變化的時空,即空間呈現的是由無數極小粒子組成,比中微子小得多,它們就是空間介質——以太。所以所有粒子小到一定程度就逐漸顯露出量子、波粒二象性等特徵,這些特徵屬於微空間本身而不是粒子特徵,只是透過各種粒子展現出來罷了。
筆者認為,否定以太存在也是造成現代物理停滯不前主要原因,相對論把物理引向死衚衕。承認以太存在就能很好解釋光傳播、光速不變、電場、引力場、引力波、時空扭曲、暗物質、暗能量、宇宙超光速膨脹、黑洞現象等等等問題。希望科學家未來能證實這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