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湘左處士301

    十六國時期刻石存世無多,據統計有:

    1. 後趙338年《造猨戲絞柱石孔刻石》;

    2. 後趙339年《元氏縣界封刻石》;

    3. 後趙345年《魯潛墓誌》;

    4. 前燕354年《漢白石神君碑題記》;

    5. 前秦368年《廣武將軍□產碑並陰側》(又稱《立界山祠碑並陰側》);

    6. 前秦376年《樑舒墓表》;

    7. 前秦367年《鄧艾祠碑》;

    8. 後燕395年《崔遹墓誌》;

    9. 後燕386年《武容為亡兄造像記》;

    10. 後秦402年《呂憲墓誌》;

    11. 後秦402年《呂他墓誌》;

    12. 南燕404年《建平五年六月磚文》;

    13. 後涼或西涼386-421年《鎮軍樑府君之墓表題額》;

    14. 北涼428年《高善穆造石塔發願文》;

    15. 北涼429年《田弘造石塔發願文》;

    16. 北涼434年《白雙□造石塔發願文》;

    17. 北涼436年《程段兒造石塔發願文》;

    18. 北涼445年《沮渠安周造像碑》(又稱《沮渠安周功德記》);

    19. 北涼435年《敦煌索阿後塔》;

    20. 北涼426(?)年《敦煌□吉德塔》;

    21. 承陽二年《酒泉馬德惠塔》;

    22. 北涼455年《沮渠封戴敦煌太守墓表》;

    以下7件石塔俱刻《佛說十二因緣經》,而年份不詳;

    23. 《武威石塔》;

    24. 《酒泉殘塔段》;

    25. 《敦煌王□堅塔》;

    26. 《敦煌沙石山塔》;

    27. 《敦煌岷州廟塔》;

    28. 《吐魯番宋慶石塔》;

    29. 《吐魯番小石塔》;

    30. 414年《好太王碑》。

    十六國墨跡作品有:前涼《李柏文書》、《毛詩關雎序》、《王念賣駝券》、前秦《譬喻經》、西涼《十誦比丘戒本經》、《藏初分第三卷》、《晉陽秋》殘卷、北涼《沮渠封戴贈官木表》、《優婆塞戒經》、安弘嵩《大智度論》、後涼王相高《維摩經卷》、西涼《秀才對策文》和《妙法蓮花經》等。

  • 2 # 紅塵彌勒

    哇呀呀,好可惱!

    一覺醒來,不意被題主這一頓神繞差點兒繞暈過去,弄什麼不好,偏偏給俺來這五胡十六國,險一險就著了道兒,陷到裡頭拔不出來。若不是有幾分根底尚在,險一險就被繞得五迷三道,雲霧山中去了。

    後來仔細一思量,卻原來是題主使的障眼法。也不得不說,題主此題恁般巧妙,既幫你回顧了歷史,又讓你找到了解題路徑,好狡黠也好手段

    咱家就按這歷史的思路一路捋下來,好在咱家也不是絕對的底兒潮,不然的話真就整個兒目瞪口呆哏屁著涼了。

    原本就滿懷覬覦的各氏胡族,趁著這夜黑風高的烽火硝煙,便開始了大舉興兵入主中原的勾當。

    當時的五個主要胡族:匈奴、鮮卑、羯、羌、氐等厲兵秣馬,蠢蠢欲動,終至中原一場大亂,諸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上演了歷史上最最凋敝無光、卻又最最頻繁更迭的五胡亂華鬧劇,整個國家處於風雨飄搖民不聊生的戰亂之中。其間經歷了約135年光陰,自劉淵建漢、李雄立趙起始,到拓跋燾舉兵滅北涼止,其間計有:前趙、後漢、前秦、前燕、後秦、後燕、北燕、西秦、南燕、前涼、後涼、南涼、西涼、成漢、大夏十六個朝代,歷史年代劃分為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而最最關鍵的,還是鐘太傅此去不遠,餘韻優高,影響猶在;當世二聖臨朝,父子雙響,雙懸日月照乾坤。

    這裡的所謂“二聖臨朝”,並非如武則天、李治二帝稱制,而是書法史上誕生了父子雙璧──王羲之、王獻之父子雙峰並峙,共熠乾坤。

    李唐以前,確切地說是李世民沒掌權以前,王獻之的名氣彌高彌烈,壓蓋了乃父王羲之的名望,成為當時的執牛耳者。到了李世民這裡,史蹟陡然扭轉,風向開始勁吹王羲之,王羲之也就黃袍加身,瞬時間就成為了獨樹一幟的千古書聖。

    更為不可思議的,是李世民騙得了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卻用摹本還給了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那篇稀世瓊文也就隨著唐二主而陪葬昭陵,從此神品絕跡,再無見天之日。

    這也是我們目今能見到的最具嘉譽的古人仿寫本。惜乎其他真跡,一如風流雲散,了無蹤跡,實乃中華文化之大損失,大不幸。

    我們今天能見到的唯一真跡,就是王羲之的族侄兒王珣的《伯遠帖》。看來,王氏一門,不惟是當時的士族大家名門望族,於書法史上,也是青史留芳風塵獨標──

    王珣(349—400),字元琳 ,小字法護 ,東晉大臣、書法家,名相王導之孫。

    王珣乃著名的琅邪王氏,累官尚書左僕射,加徵虜將軍,領太子詹事;隆安元年再遷尚書令;征討王恭時為衛將軍、都督琅邪水陸軍事、假節鉞,平亂後加散騎常侍。

    隆安四年病卒,年52,獲贈車騎將軍、開府,諡號“獻穆”,後改贈司徒。

    董其昌評其書作曰:

    “瀟灑古澹,東晉風流,宛然在眼。”

    王珣的書跡《伯遠帖》也就成了東晉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跡,一直被歷代書法家、收藏家、鑑賞家視為稀世瑰寶。

    神品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 3 # 追夢人凌寒

    五胡十六國實際就是西晉晚期到南北朝初期的歷史結段,大致139年時間,優秀的書法作品有

    三國魏,鍾繇,楷書之祖《宣示表》,《薦直示表》等等

    二王,王羲之,《蘭亭集序》《姨母貼》等等,草書《十七貼》

    王獻之《玉版十三行》,《鴨頭丸貼》

    衛夫人,月儀貼索靖,平復帖陸機。

    南北朝,《張猛龍》,《石門銘》始平公造像等等。

  • 4 # 飛飛80122

    五胡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從公元304年至439年。上承西晉、下接南北朝的北朝,該時期自304年李雄和劉淵分別在蜀地建立成漢、在中原建立前趙時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滅北涼為止,共計139年。

    而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為了統治漢人,也大力推行漢文化,著漢服,講漢語,寫漢字。但十六國戰亂煩繁,加之後世一直推崇魏晉書風,故少有書跡傳世。

    據載,北方十六國也有一些大書法家,如清河崔氏的崔巨集、崔浩,草隸行之書皆為精妙;范陽盧氏的盧志、盧堪師法鍾繇索靖,書名極大;西遷至西涼的陳留江氏擅長篆書。但如今都已經看不到他們的書跡了。

    十六國的碑刻、墓誌存世也極少,現在知道的有:

    前秦《鄧太尉祠碑》,隸書風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緬甸金三角果敢老街安全嗎?怎麼去?需要帶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