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權(1378年-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寧王,又號涵虛子、丹丘先生。
愛新覺羅·胤禮(1697年—1738年),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異母弟,旗籍正紅旗。
相同點:
1.巧合的是,兩人都是第十七皇子。
2.兩人都有謀略,正直,做事勤勤懇懇。
朱權13歲被封為寧王,藩地大寧接近北元。朱權帶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均驍勇善戰。朱權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
朱權後來研究道教、藝術,著作頗豐。
胤禮雍正元年被封為果郡王,雍正帝認為他實心報國,操守清廉,於雍正六年進親王,雍正帝臨終時,命允禮輔政。乾隆即位,允禮任總理事務,他秉性忠直,深受乾隆帝賞識。
3.在經常血雨腥風的皇族中,他兩人都算善終。朱權活了70歲,胤禮活了41歲,都是因病自然死亡,不是因禍而亡。
不同點:
胤禮一輩子勤勤懇懇,對皇帝盡忠,一直沒有離開官場。
朱權在靖難之役中被朱棣綁架,共同反叛建文帝,朱棣即位後,將朱權改封於南昌,並加以限制,朱權只好將心思寄託於道教、戲劇和文學,並且在這些領域頗有建樹。
朱權(1378年-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寧王,又號涵虛子、丹丘先生。
愛新覺羅·胤禮(1697年—1738年),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異母弟,旗籍正紅旗。
相同點:
1.巧合的是,兩人都是第十七皇子。
2.兩人都有謀略,正直,做事勤勤懇懇。
朱權13歲被封為寧王,藩地大寧接近北元。朱權帶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均驍勇善戰。朱權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
朱權後來研究道教、藝術,著作頗豐。
胤禮雍正元年被封為果郡王,雍正帝認為他實心報國,操守清廉,於雍正六年進親王,雍正帝臨終時,命允禮輔政。乾隆即位,允禮任總理事務,他秉性忠直,深受乾隆帝賞識。
3.在經常血雨腥風的皇族中,他兩人都算善終。朱權活了70歲,胤禮活了41歲,都是因病自然死亡,不是因禍而亡。
不同點:
胤禮一輩子勤勤懇懇,對皇帝盡忠,一直沒有離開官場。
朱權在靖難之役中被朱棣綁架,共同反叛建文帝,朱棣即位後,將朱權改封於南昌,並加以限制,朱權只好將心思寄託於道教、戲劇和文學,並且在這些領域頗有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