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河Literature

    我非常喜歡《牛圈子,那遙遠的寒冷》這篇散文。

    這是一篇軍事題材的散文作品,寫得非常棒。文筆細膩、樸實、節制,字字如珠,人與物栩栩如生,有很強的畫面感和紀實性,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悅。

    一位喜歡讀書的朋友說,他很久沒讀到過這樣的文章了,現在已很少有人這樣寫文章。此文猶如一股山澗清泉,甘冽純淨,叮叮咚咚,久久在心裡盪漾。給人安寧,讓人平靜、追憶、沉思。

    這篇文章以簡約、節制而飽滿生動的故事,寫出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一代軍人,在新疆天山深處的一段生活經歷,比如燒火牆,火牆爆裂,睡大通鋪,用床板推雪,冬天在寒冷的室外以閃電之速上旱廁……每一個故事和細節,都有濃烈的人間味道,軍營味道,值得品讀。

    作者敘述安靜、從容,娓娓道來,讓人一下就會安靜下來。作者筆下的堅守是平凡的,寂靜的,但這樣的軍旅生活,不經歷的人可能不會覺得有什麼缺憾,但經歷過了,就會曉得幸福人生是怎樣煉成的,人的強大意志和純淨品質是怎樣煉出來的。

    (有興趣的讀者,可閱讀原文)

  • 2 # 華冰20

    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是最自由的文體。無數中外文學大師以敏銳的觀察力和多情悲憫的情愫、情懷,寫下了無數字字珠璣、文采斐然、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我最喜愛的散文名篇有:鷗陽修的《醉翁亨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燈下漫筆》、周作人的《烏篷船》、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茅盾的《白楊禮讚》、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碧野的《天山景物記》、劉白羽的《日出》、高爾基的《海燕之歌》、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寧靜時分,泡一杯清茶,讀一兩篇散文,細細品味精彩,視野忽然開闊,心智忽然靈光,令人心曠神愈,豈不快哉!

  • 3 # 了緣520

    李密的《陳情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朱自清的《綠》;魯迅的《狗.貓.鼠》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楊朔的《荔枝密》;高爾基的《海燕》等等。……

  • 4 # 使用者春風化雨

    陶鑄的散文:《松樹的風格》

    自古以來,松樹就是詩、畫、文的描寫和謳歌物件,人們常以它來象徵人的崇高品質。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陶鑄同志寫於1959年的《松樹的風格》一文,則把松樹的風格與共產主義風格聯絡起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啟示和巨大的勉勵。

    這篇散文以松樹的風格作為共產主義風格的象徵,形象地闡述了共產主義風格的具體內容,勉勵人們像松樹一樣具有堅強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質,成為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

    這篇散文在寫作上有鮮明的特點:‘

    1、線索分明,結構緊湊。

    全文以松樹風格為線索,首先描寫冬天松樹的景象:當萬木落葉、百草枯萎之際,惟獨松樹鬱郁蒼蒼,生氣勃勃,傲然屹立,使作者“油然而生敬意”,從而提出松樹風格的問題,並由樹到人,將松樹風格與共產主義風格緊緊聯絡起來;接著,從三個方面闡釋松樹風格的內涵,指出松樹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自我犧牲的精神,樂觀主義精神;然後,緊扣松樹風格的三個方面,以之為象徵,深入闡述共產主義風格的具體內容;最後,又由人到樹,呼應開頭,提出希望。全文就是這樣精心構築,以松樹風格為線索,先由樹到人,後由人及樹,首尾呼應,自然緊湊。

    2、展開豐富聯想,充分挖掘象徵意義。

    這篇散文聯想豐富,從松樹的外觀形象和內在品質,聯想到共產主義戰士的心胸和抱負;從松樹的風格聯想到共產主義風格,聯想到每一個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所應該具有的品質,聯想到在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共產主義戰士不顧個人辛勞和生命安危而進行的英勇頑強的鬥爭。這些聯想,發人深省,促人奮發,使人深受教育。也正是由於聯想豐富,通篇運用象徵手法,充分發掘了松樹的象徵意義,以松樹風格作為共產主義風格的象徵,借松樹作比方,形象闡述了共產主義風格的具體內容,這樣,就把“共產主義風格”這個抽象的概念闡述得很具體、形象、生動,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強烈的感染。

    另外,這篇散文語言精練優美,富於氣勢和感情,文章多用成語,且不少地方連續運用多個成語,如“粉身碎骨,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等等,用語精練,表意強烈。文章還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增強了感染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吃甜食能讓人心情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