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些都是誤讀,啟功先生學習書法的過程與梁詩正頗多相似之處,比如都具備紮實的柳楷功底,繼而受到趙孟頫、文徵明等人的書風影響,大概審美習慣也比較接近,啟功先生對梁詩正書法又多有揣摩、借鑑,使得啟功書風與梁詩正書風頗為接近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無論是清朝的政壇還是書壇,梁詩正絕非籍籍無名之輩。他是雍正八年的探花,官至東閣大學士。詩文書法都在當朝享有盛名。其長子梁同書與劉墉、翁方綱、王文治並稱“清朝四大家”。
乾隆四十五年,梁詩正去世多年之後,皇帝還念念不忘梁詩正,御製詩懷舊時,將梁詩正作為五詞臣之首。
我們現在看到這件梁詩正的書法作品《十宮帖》,是為當時寶親王(乾隆)的七絕詩所書。書風清潤典雅、卓爾不俗,堪稱梁詩正代表作品之一。
當然,就藝術底蘊來說,梁詩正的書法的確有不少值得商榷之處,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梁詩正書法的可取之處。這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十宮帖》行書作品,雖然整體書風保持了趙孟頫、文徵明清麗秀美的特點,同時也明顯融入了顏真卿、李邕的渾厚筆法,當屬上乘之作,值得細細品味和揣摩。
其實這些都是誤讀,啟功先生學習書法的過程與梁詩正頗多相似之處,比如都具備紮實的柳楷功底,繼而受到趙孟頫、文徵明等人的書風影響,大概審美習慣也比較接近,啟功先生對梁詩正書法又多有揣摩、借鑑,使得啟功書風與梁詩正書風頗為接近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無論是清朝的政壇還是書壇,梁詩正絕非籍籍無名之輩。他是雍正八年的探花,官至東閣大學士。詩文書法都在當朝享有盛名。其長子梁同書與劉墉、翁方綱、王文治並稱“清朝四大家”。
乾隆四十五年,梁詩正去世多年之後,皇帝還念念不忘梁詩正,御製詩懷舊時,將梁詩正作為五詞臣之首。
我們現在看到這件梁詩正的書法作品《十宮帖》,是為當時寶親王(乾隆)的七絕詩所書。書風清潤典雅、卓爾不俗,堪稱梁詩正代表作品之一。
當然,就藝術底蘊來說,梁詩正的書法的確有不少值得商榷之處,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梁詩正書法的可取之處。這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十宮帖》行書作品,雖然整體書風保持了趙孟頫、文徵明清麗秀美的特點,同時也明顯融入了顏真卿、李邕的渾厚筆法,當屬上乘之作,值得細細品味和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