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宇宙探索

    地球,全宇宙也只有一個,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可能有很多“類地行星”,通常我們叫適宜生命生存的“類地行星”為“第二顆地球”!

    從目前科學家們的發現來看,在已經尋找到的上千顆行星中,沒有任何一顆堪稱第二顆地球,即使在某些方面與地球有些類似,但不會像地球那樣如此適合生命生存!

    在我們的太陽系,金星和火星都是類地行星,但我們知道無論是金星還是火星都不適合生命生存,因為生命的誕生和繁衍需要非常苛刻的條件!

    所以說,不懷疑浩瀚宇宙有適合生命生存的第二顆地球,但數量不會很多,再加上宇宙如此之大,幾十億有第二顆地球我們也很難發現!

    經常看見有人持有這樣的觀點:不要以人類對生命的理解方式去理解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他們很可能適應不同的宇宙環境,生命形式也可能與地球生命完全不同!

    但是,地球上如此生機勃勃的生命物種可供我們參考,我們有什麼理由放棄以地球生命為標準而去尋找可能存在我可能不存在的生命形式呢?

    難道科學家不知道可能存在其他生命形式?

    肯定知道!但他們為什麼依然按照地球生命的標準去尋找外星生命???

  • 2 # 哎呀蜻蜓喲

    這個問題問的還是不錯的,不過不夠全面,存在不少漏洞。作為一個專業的搞笑作者,我試著從調侃的角度去分析一波。

    首先,不說有多少個地球,就算目前用科學技術都不能確定究竟有多少個宇宙,什麼第二宇宙,平行宇宙,我相信還是有存在的,更別說有多少地球了,這個說不準的。說不定某一天真的會有超級賽亞人降臨地球,然後對著我們說句戰五渣,接著大肆破壞一番。

    然後,有多少個地球,這個說法有歧義。這裡對地球的定義我想是以有沒有高等生命體為標準的,如果是僅僅以有沒有生命來區分,那麼有些微生物已經被發現存在於外太空了,是不是意味著可以成為下一個地球?

    最後,我想說,時代的發展,只要人類在多年之後沒有滅亡,那麼我相信會有第二第三第四甚至第N個“地球”出現的,因為那個時候,人類或許早就完全掌握了太空技術,開發另外的家園了。

    所以說,不管宇宙有多少地球都無所謂,我們努力學習,提高人類科學技術,就算目前只有一個,以後也肯定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的。

  • 3 # 科學薛定諤的貓

    額,如果準確的來說,宇宙中只有一個太陽,一個地球,一個叫做人類的生命物種,和一大群地球孕育的生命,但如果說宇宙中,有多少個像地球一樣的星球的話,答案是幾乎無法統計。

    首先從人類探索宇宙開始,尋找下一個地球,或者尋找更多的地球,就成了人類的目標之一,其目的也很明確,一個是為了尋找生命,另一個就是為了將來可能的移民作打算。

    那麼人類目前找到了多少顆地球呢?答案是十幾個到幾十個不等,這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開普勒22b,開普勒438b,開普勒442b,以及開普勒452b等,科學家們認為,這幾個星球和地球非常非常的像,它們極有可能擁有和地球差不多的環境。

    至於說這些星球上是否有生命,這個科學家們也不好斷定,因為有地球一樣的環境,並不代表一定就會有生命的誕生,可能是有,也有可能沒有,總之在人類沒有登陸這些星球之前,我們也不好妄下定論。

    當然了,這只是已經發現的,還未發現的可能更多,考慮到整個銀河系當中,有大約2000億個像太陽系這樣的星系,這2000億個星系當中,我估計億分之一的比例總是有的,所以光銀河系之內,就至少能有2000個地球,而且這個數字肯定不止,翻一倍都少說了。

    然後就是銀河系之外了,我曾經看到一個數據,就是一部分的研究認為,宇宙當中有2萬億個,像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這麼多星系當中,又有幾乎無數的恆星,所以就按照每個大星系有2000個地球的比例來算,整個宇宙當中,就有4000萬億個地球。

    那麼雖然我上面說了,不是每個地球上都會產生生命,但這4000萬億這個數字也太龐大了,就是萬億分之一的概率,也得有4000個地球會形成生命,所以宇宙當中存在別的生命的概率,能有90%以上,甚至是更多。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預估,畢竟不是親眼所見,我也不能給出一個絕對的定論,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宇宙當中,可能有很多很多個地球,但在這些地球上,不會出現另外一群人類,因為任何一種生命的演化,都是獨一無二的,人類就此一種,原裝正版,沒有複製品,別的星球可能存在另外一種智慧生命,但絕不是人類這個樣子......

  • 4 # 科學船塢

    地球,擁有適宜的溫度,水得以以液態存在,地球擁有磁場,這會保護地球的大氣層,讓生命的保護傘一直處在撐開狀態。

    地球是岩石質星球,擁有固體表面,擁有著大氣層,大部分的表面都被海洋覆蓋,這很好的起到了保溫、調節氣候的作用。

    那麼在搜尋太陽系外宜居星球時,就得把握住幾個點,首先是岩石質星球,其二位於宜居帶內,其三可能不可能存在大氣層。

    目前,世界上的科學家已經搜尋到了5000餘個系外行星候選者,經過科學家的仔細辨認,已經有超過3200餘顆得到了確認,那確實是行星,但是這些行星們包括了氣態行星、岩石星球和類似於天王星、海王星那樣的冰巨星。

    所以,還是得辨認,這些行星們有哪些是岩石星球,且是位於該恆星系的宜居帶中的,也就是距離恆星的位置剛剛好,那麼,一個個的行星都被排除了,真的,像咱們地球這樣的星球真的少,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知的岩石星球,且位於宜居帶中,共計21顆。

    是不是感覺到原本3200餘顆,而現在呢,只有21顆像咱們的地球,至於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地球,地球僅我們腳下的這一顆,不過與咱們地球類似的星球肯定是很多的,從目前的發現上就可以看出來,畢竟宇宙太大了,現在已發現是21顆,將來就是2100顆、21000000顆。

  • 5 # 小魚貝貝

    這篇文章中寫了在宜居帶中發現的兩顆被網友稱為另一個地球的類地行星開普勒-22b和開普勒-452b。

    開普勒-22b是美國宇航局開普勒計劃於2011年12月確認的首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它圍繞一顆和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公轉。截止2011年2月份,科學家們共報告發現54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候選體,其中開普勒-22b是首顆得到確認的。

    開普勒-22b直徑大約是地球的2.4倍,距離我們大約有600光年,人類若使用現有的宇宙飛船飛往開普勒-22b大約需要2200萬年的時間。儘管其直徑比地球大上不少,但是它的軌道公轉週期約為290天,和地球相差不大。它圍繞執行的中央恆星和太陽非常相似,也是一顆光譜型為G的黃矮星,只是質量稍小,這顆行星的表面溫度約為70華氏度(相當於21攝氏度),非常適宜生物的居住,也有可能是溫暖的海洋行星。不過科學家們尚不能確定其地表究竟是岩石質地的還是液態或是氣態。

    到這就很明顯了,開普勒-22b距離我們大約有600光年,使用現有的宇宙飛船飛往開需要2200萬年的時間。還不能確定是岩石質地的還是液態或是氣態形式。自從開普勒-22b被發現,媒體所傳的就是"首顆適合居住的類地行星",無論從距離還是研究,對於現今的科技還是無法探知,以致NASA的官方還出來闢謠,稱這是開普勒計劃證實的首顆位於類太陽恆星宜居帶中的行星,而非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宜居行星。

    然而,對於這個另一個地球,同樣的距離遙遠,是一顆行星,連是不是岩石星球都還沒有弄清楚,一切只是推測。事實上,開普勒任務的主要目標並不是要尋找“另一個地球”,而是通過這種抽樣調查的方式,幫天文學家更好地瞭解地球這樣的宜居行星在整個銀河系當中到底有多麼普遍。

    因為開普勒任務主要是在太陽系外的宜居帶尋找,以如今的科技是沒辦法抵達探索的,所以以後對於這這資訊還是不要抱太大希望

  • 6 # 物理文化與施鬱世界線

    施鬱(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早在1698年,荷蘭科學家惠更斯就寫道:“為什麼不能每個恆星都像太陽那樣有那麼多行星跟隨,而行星又有自己的月亮?”

    但是行星不容易探測,還不如行星形成前的前身行星盤。我們觀測遠處的恆星時,是看不到它的行星的,因為行星不發光啊。

    但是恆星的軌道會受到它的行星的影響。引力是相互的,地球繞著太陽轉,是因為受到太陽的引力,其實太陽也受到地球的引力。事實上,嚴格來說,太陽和地球都繞著它們的質心轉。

    所以遠處恆星如果有行星,那麼它會繞著二者的質心運轉。這個運動就會改變它發出的光的波長。這叫多普勒效應,就好比列車向我們運動和離開我們後的運動,發出的聲音的音調會變。 所以離我們而去的恆星發出的光的波長會增加,朝我們而來的恆星發出的光的波長會減小。

    這提供了尋找其他恆星的行星(叫做系外行星)的方法。1995年,Michel Marcy 和Didier Queloz發現恆星51 Pegasi的多普勒效應,由此發現了與木星大小類似的行星。後來Geoffrey Marcy和Paul Butler成為尋找系外行星的領軍人物。2015年,Geoffrey Marcy因為性騷擾的指控被勒令離職。

    到2018年1月1日為止,有2792個恆星系統的3726個系外行星被發現其中622個恆星系統有不止1個行星。

    然鵝,這只是行星,還不能說是地球。 首先,系外行星的質量越小,對恆星的運動的影響越小,恆星的多普勒效應就越小。地球大小的行星(比木星輕幾百倍)只能引起恆星每秒幾釐米的運動,多普勒效應只有100億分之一,目前還探測不了。

    地球上有生命,而要求系外行星上有生命則提出了更嚴峻的要求。

    所以,對於標題中的問題,現在還不知道明確答案。

  • 7 # 田園書香

    宇宙到目前為止,人類也只是粗略的估計誕生大約140多億年,究竟他有沒有邊際?宇宙究竟有多大?也是個未解之謎。現知的宇宙中有很多的星系,就拿銀河系來說吧,恆星就高達幾千億顆,還不算各類的其它行星,我們的太陽系只不過是銀河系中的滄海一粟,所以宇宙誕生這麼久,又是這麼的廣袤無垠,不可能只有我們一個地球!

    最近,NASA就發現距地球40光年處,至少有七顆圍繞著一顆單一恆星運轉的行星,這幾顆行星據分析都有可能適宜生命體的存在。

    比利時的天文學家利用特拉普望遠鏡,也發現在我們40光年左右,有三顆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轉的行星,它們和地球相似也有黑天和白天,一定程度上說明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還有英國啊,據說中國的FAST也發現了很多未知的行星。

    雖然現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到更遠的深空去尋找發現我們的伴侶,堅信我們一定不會孤單,絕對不是茫茫宇宙中的唯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找到和我們一樣的地球,一樣的生命和我們為伴!

  • 8 # W溫馨時刻

    只有一個。因為上帝的獨生兒子只為救贖人類被釘十字架捨命流血。宇宙雖然無限,但整個宇宙中只有人類有上帝尊貴榮耀的形象。

  • 9 # 荷村公

    這個得問問你自己。

    你喜歡多少個就多少個。

    反正:

    各種名謂;

    各種數字,都是人類給宇宙安裝上去的。(包括我與你的名字)

  • 10 # 地震博士

    宇宙中可能只有一個地球!

    雖然從概率上來講,宇宙中類似太陽的恆星數以千億計,而這些恆星按道理來說應該也會擁有像地球一樣的行星。從而可以有適宜的溫度和液態水,因此可以像地球一樣擁有生命、甚至擁有文明。人類千百年來,也一直在尋找這樣的星體,但是無論怎麼努力,也不能如願。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也許宇宙中只有一個地球,而也只有地球才有生物和文明。所以,無論人類怎麼努力也找不到其他有生物和文明的星體。地球也許就是那一個極其特殊的星體。它距離太陽不遠也不僅,溫度不高也不低,因此才會有液態水、才會有氧氣,才能夠孕育生命,最後又孕育出人類,人類又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文明。而宇宙中也只有人類可以主動探測、認識客觀世界、甚至可以改造客觀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弟弟家看新生寶寶,弟媳說飯點了你回去吃飯吧,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