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中公元曆法,包括公元和公曆兩個概念:公元即公曆元年。公曆即我們所稱的"陽曆",是世界大多數國家通用的歷法。
首先,公曆問世前歐洲一直在使用儒略曆,也就是說儒略曆是公曆的前身。於公元前46年,由羅馬統帥儒略:愷撒決定採用,故名。儒略曆一年平均長度365.25日,歷年中的平年為365日,4年1閏,閏年366日,年分12月,單月31日,雙月30日,只有2月平年29日,閏年30日。儒略曆歷年比迴歸年長11分14秒,從公元前46年啟用,累計到十六世紀末,春分日由3月21日提前到3月11日。於是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於1582年10月4日命令以次日(即10月5日)為10月15日。為了避免以後積累誤差,置閏的法則改以公元紀年為標準,被4除盡的年為閏年,但逢百之年只有能被4O0除盡的才是閏年,閏年2月份增加1日。也就是說歐洲使用公曆的時間是從公元1582年10月15日開始的。
其次,公元即公曆紀元,也叫基督紀元。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誕生年為公元元年,始於公元六世紀,今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採用,故稱公元。
問題中公元曆法,包括公元和公曆兩個概念:公元即公曆元年。公曆即我們所稱的"陽曆",是世界大多數國家通用的歷法。
首先,公曆問世前歐洲一直在使用儒略曆,也就是說儒略曆是公曆的前身。於公元前46年,由羅馬統帥儒略:愷撒決定採用,故名。儒略曆一年平均長度365.25日,歷年中的平年為365日,4年1閏,閏年366日,年分12月,單月31日,雙月30日,只有2月平年29日,閏年30日。儒略曆歷年比迴歸年長11分14秒,從公元前46年啟用,累計到十六世紀末,春分日由3月21日提前到3月11日。於是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於1582年10月4日命令以次日(即10月5日)為10月15日。為了避免以後積累誤差,置閏的法則改以公元紀年為標準,被4除盡的年為閏年,但逢百之年只有能被4O0除盡的才是閏年,閏年2月份增加1日。也就是說歐洲使用公曆的時間是從公元1582年10月15日開始的。
其次,公元即公曆紀元,也叫基督紀元。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誕生年為公元元年,始於公元六世紀,今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採用,故稱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