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炯我覺得應該是抑鬱而亡!但是相關記載卻並不是這樣....
楊炯幼年時聰明博學,被稱之為神童。年僅10歲,待制弘文館。這一待就是16年,對於少年得志,懷抱經國理想的楊炯,行將而立之年,才獲得一個九品小官,對自己仕途上的這種蹇滯不暢,楊炯心裡當然鬱勃不平。這也是他抑鬱的根源!
692年冬,楊炯出任盈川(今浙江衢州)縣令。695年,遭遇罕見大旱,田地龜裂莊稼枯焦,百姓求神拜佛旱情未解,楊炯心急如焚。當年農曆七月初九,楊炯仰天長嘆,“吾無力救盈川百姓於水火,枉哉焉!”遂為求甘霖,縱身跳入盈川潭,以身殉職。頃刻,電閃雷鳴,暴雨如注,旱情解除。
大意:傳說這位縣令為求雨,多次暈厥在酷暑中。數月過去,自知無力迴天的楊炯絕望地跳入盈川潭(另一說是口枯井),以身殉職。
其實我認為楊炯抑鬱而亡才最為準確!應是他胸懷大志卻無伯樂識得他這匹千里馬,遂心中憤憤不平,最後抑鬱跳河而亡!
楊炯我覺得應該是抑鬱而亡!但是相關記載卻並不是這樣....
楊炯(650一693),陝西華陰人,唐代傑出的文學家、詩人。初唐四傑之一。楊炯幼年時聰明博學,被稱之為神童。年僅10歲,待制弘文館。這一待就是16年,對於少年得志,懷抱經國理想的楊炯,行將而立之年,才獲得一個九品小官,對自己仕途上的這種蹇滯不暢,楊炯心裡當然鬱勃不平。這也是他抑鬱的根源!
而楊炯去世相關記載卻很傳奇692年冬,楊炯出任盈川(今浙江衢州)縣令。695年,遭遇罕見大旱,田地龜裂莊稼枯焦,百姓求神拜佛旱情未解,楊炯心急如焚。當年農曆七月初九,楊炯仰天長嘆,“吾無力救盈川百姓於水火,枉哉焉!”遂為求甘霖,縱身跳入盈川潭,以身殉職。頃刻,電閃雷鳴,暴雨如注,旱情解除。
大意:傳說這位縣令為求雨,多次暈厥在酷暑中。數月過去,自知無力迴天的楊炯絕望地跳入盈川潭(另一說是口枯井),以身殉職。
根據傳說對比,個人愚見其實我認為楊炯抑鬱而亡才最為準確!應是他胸懷大志卻無伯樂識得他這匹千里馬,遂心中憤憤不平,最後抑鬱跳河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