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師楊立新
-
2 # o悅享o
這個問題也是大多數人的問題,畢竟,在現在生活節奏快,人人慾望膨脹的時代,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討別人的心理。
其實說到底,我們就是不滿足當下的生活,我們只記得奔跑,卻忘記了身邊正在經歷的美景:孩子的呀呀學語;窗臺花朵的綻放;妻子的一餐美食…這就是幸福。只是,我們習慣於忽略幸福而放大痛苦和慾望,也正因為此。心理上有太多的不滿足。才會不由自主的去討好別人。小心翼翼的,生怕走錯一步。正如我前面說的,如果你能靜下心來,滿足於你的小家碧玉或農家小院。其實幸福和痛苦只在我們一念之間……
-
3 # 884914486214新光
找回自信,不要總想這個明星,那個是老闆,就想他們和你一樣是人,一天總要吃飯,只睡一張床,到了那個時候一樣的會見上帝。就沒有那麼多的下意識了。
-
4 # 雲煙辰羽
通俗點講是因為你懂禮貌,照顧別人的感受,可是你這樣讓別人覺得你這麼做是應該的,得寸進尺的消耗你對他的尊重,到頭來受傷的是你自己,那你為什麼還要這麼做,趁著現在心灰意冷的時候趕緊的改變自己,別這麼低三下四的討好別人了,做你自己就好,讓他們知道你也不是軟柿子,想怎麼對你就怎麼對你,都是第一次做人,憑什麼要讓著他,因為他們已經耗光了你對他們的最後一點信任,別委屈自己了,做你自己就好。
-
5 # 徐昌奎
討好別人,先滿足別人而且是下意識的。這應該不算個錯,可以認為是低調做人。你不知對方什麼情況,如果強勢,很可能遭到對方打擊報復,也可以說,這樣做,是先禮後兵。
關鍵是這樣做過之後要看對方的反應,如果對方也彬彬有禮,你可以和他以禮相待。如果他認為你好欺負,認為這是你的弱點,欲利用你這點。這可能讓你很不舒服,你可趁機加倍讓他還你“禮”,這樣他理虧,因為氣憤,你也去掉了討好人的想法和做法,這不也好嘛!
-
6 # 使用者遲到的春天
你要麼就是一頭呆頭呆腦的蠢豬、要麼你就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你為什麼要低三下四討好別人、又不是你親爹親媽、可能是你的丈母孃、要不然你怎會去做濺人、現在社會人人平等、有事說事、有理講理、你又不比別人少個器官、平白無故舔別人屁眼、你生活的累不累、因此挺直腰桿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除了向錢低頭、不能向任何人認罪、因為你是一個老實好人、祝你好運!
-
7 # 我是心理諮詢師
討好型人格,大多是因為童年母親家教嚴苛,控制慾強,少有表揚,孩子缺少安全感,缺少自信,所以形成討好型人格,以討好的方式獲得別人的認可。以討好的方式來和諧彼此之間的關係。要想改變,先知道原因,發現自己的優勢,建立自信。
-
8 # 怡夢園zty園緣圓
一個人見到另一人,下意識的總是先滿足別人、討好別人,一般是基於以下原因:
1、溺愛對方,怕對方不高興。
如父母對孩子,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對孫子輩兒的過分親溺,直怕小祖宗那些時丶因那件事就不高興了。戀愛一方對另一方非常滿意,相處中怕失去對方,也會對對方寵愛有加,甚至到了無原則忍讓、低三下四的地步。
2、地位差距,有事兒會求於對方。
對方在社會上的地位、能力比自己要高出許多或是高得多,自己找人家已經辦過事兒、幫過忙,或者還準備在某些事情方面再次求於或可能會求於人時,自會在平時見面、交流、辦事時對人家謙虛一些、討好一些。
3、自卑作祟,工作中有需要依賴對方的地方。
由於自己平時裡業務不精,技不如人,工作中很多情況下是要求人幫助、求人指點的。再加上自己內心越來越自卑,工作上又需要經常與同事進行聯勞協作,依賴對方能夠多幹一些或幹好了,所以自會對別人進行誇講、討好,慢慢地,也就習慣成自然了,見面一副哈哈臉。
————————————
那如何改變這種不良意識和行為呢?
1、堅持雙方平等的心理和行為,與對方保持正常關係。
無論是長輩對待小輩,還是戀愛一方對待另一方,還是下級對待上級,如果自己能夠始終堅持"平等"的理念,相處中就會有原則、有分寸了。如能相信自己,而在對方面前不自卑,給予對方正常關愛,或與對方保持正常接觸交往,慢慢地,你就會變得自信起來,能明辨是非,能感受原則,也能體會到被尊重的感覺。
2、提高自己的能力,儘量做到不求或少求人。
工作上自卑的人,應努力學習技術、學習知識,虛心好問,偷師學藝,切實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尤其是應掌握一技之長,而讓別人刮目相看。當你能夠很好地幹好自己的工作,能與別人相互合作而有積極地表現,能解決各種現實中的困難問題時,你就能從他們身上感受到被尊重,你的自信心也會倍增,以後碰面、做事兒也就不用總是看人臉色、討好別人了。
記住,一個人如果一味地討好別人,只會讓自己迷失方向,會讓自己變得更加迷茫、更加頹廢,更會顯的自己是無用之人了,最終在生活、工作中丟失了自己、找不到自己,多麼地可怕呀!
-
9 # 夢之覺
想要改變討好別人的心理,我們就要先明白為什麼要去討好別人?
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嗎?還是很害怕與人發生衝突?是想用討好換取別人的喜歡和讚揚?還是缺少自信,習慣於抬高別人,貶低自己?...
如果總是優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和需要,那麼我們就會忽略自己的感受,為了讓他人喜歡,而掩飾自己的內在情緒,時間長了,就會失去真正的自己!當你感覺討好別人,卻討好不了自己時;當你覺得這樣做不僅自己痛苦,還影響人際關係時,一定要想辦法去改變?
思想決定行為,想要改為行為,先要改變思想!
首先,破除慣性思維
“我對別人好,別人也應該對我好!”
“我對他們好,他們都會喜歡我”!
“沒有迴應,是不是自己做的還不夠”
“希望被所有人喜歡,讓所有的人滿意”...
這種結果是,當你極力討好和滿足別人時,你就會產生很高的期待,而這樣的期待往往會讓你對自己要求更高,失望更大,讓人覺得你敏感,不好相處!所以一定要打破這樣的思想!
“對別人好,沒有問題,但是不要抱很大的期望,與人為善也沒錯,但要先與己為善!
其次,接納自己,瞭解真實的自己
瞭解自己真實的感受,接納自己,面對選擇時,問問自己內心的想法,不要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如果別人的要求不合理,要學會拒絕!你會發現,其實你的拒絕並不會給你們的關係造成什麼影響,反而還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改變需要時間,成長需要過程,相信自己可以一點一點進步,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
-
10 # 拽拽的黑洞
你好!下意識先滿足、討好別人,是一種典型的“取悅症”。習慣性取悅他人,對拒絕和敵意有著根深蒂固的畏懼和焦慮,只考慮別人的感受,忽略自己的需求。
但在你的內心深處,其實對這種不合理的要求是抗拒、不滿的。你想拒絕,但又沒有勇氣,你害怕衝突。所以你的內心很矛盾、很焦慮,充滿了沮喪。
據說有取悅症的人,多數是因為在幼年和成長過程中,受到過來自親密關係的打擊。
比如父母重男輕女,就會導致女孩想辦法去討好父母,以期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討好別人的習慣。
1、樹立自我認同感。你要相信自己,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你一定有很多優點,而你的優點絕不是“取悅別人”。按照自己的興趣行事,活得自在一點。
2、擺脫對別人的依賴心理。你取悅這些人,其實是因為你心理的依賴感。
你希望有朋友,所以取悅他們以獲得友誼,但真正的朋友會讓你低聲下氣去取悅他嗎?不會,友情是平等的。所以這些人不是你真正的朋友,你也沒必要太在意他們的想法。
你希望有愛情、婚姻,但如果一個男人需要你去討好他,才能恩賜他的愛。這樣的愛未免太卑微。他不是皇帝,你也不是宮女,何必。
你希望跟孩子有很好的溝通,但每個孩子都希望有一個強大的、獨立的母親,能為他遮風擋雨、指明方向,而不是唯唯諾諾,卑微討好,那隻會讓你的孩子步你後塵。
3、勇敢說“不”!凡是讓你不舒服的要求,你都要勇敢地說“不”。哪怕別人因此不理你、吵架,都沒關係。你會發現,當你養成說“不”的習慣後,別人反而會更尊重你。
希望以上建議能給你小小幫助。
-
11 # 蝸牛爬琴
看似欲擒故縱,實則因膽小而諂媚討好別人!實話實說,勿怪。
怎麼改變!?你業餘書讀得太少!讀什麼書?《廿四史》,《史記》,《毛主席詩詞語錄》。你為什麼想討好別人,因為你害怕他們孤立你,欺負你!毛主席說過:“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如果別人欺負你,甚至動手打你的話,一定要報警!
國家現在專打各種“霸”!村村鎮鎮都打擊村霸惡霸,我不相信派出所的警察會不管。
上述方法是求援,還有一種方法是自救,自己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各種素質,自己身心強大了,自然不會去想著討好別人。
還有,你記住,你越討好別人,別人越不把你當回事兒,越欺負你,你要硬起來,和他對槓!
狹路相逢勇者勝,勇者相逢智者勝。在強大身體的同時,一定要強大自個兒的心理。人嘛,什麼苦日子都要去嘗試一下,目的是要麻木自個兒的心理,變得無所謂!加油!
-
12 # 彩虹談情感
下意識的先滿足別人,討好別人的心理,應就是心理學上說的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的人自卑,缺乏自信心,沒有安全感,內心缺乏主見,總是顧及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總覺得活得很累。
-
13 # 尼采情感說
現在很多人都是討好型人格,就是你說的這種每次都要先滿足別人,先讓別人開心。
可以首先要提高自我接納程度,也就是從內心當中接納自己的完美和不完美,不要把自己的評價歸結於一個感情,一個思想,一個行為。不要認為自己一件事情沒做好,就是自己人不行。
而不是要讓自己總是按照別人的想法去辦事,誰做事情。其實你意識到這一點非常好,只要在做事情之前和別人說話之前,思考一下自己的立場和態度。慢慢的就改正了。
-
14 # F雙月
實際上這是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為己辦事的走後門作風。怎麼改成?可能老百姓說了不算吧?五十年前,這種事特別少,現在好像不這樣做反而是錯的!是誰亂了天下人心?大家都心知肚明!
回覆列表
先滿足和討好他人,其實沒有什麼不好。
現代文化或理論,包括許多心理學的東西,一聽到你先滿足別人、討好別人,立馬就會幫助你分析出層出不窮的各型別人格等,繼而還會給你提出許多紙上談兵的好多方法。呵呵。其實,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先滿足別人、討好別人,是一種很優良的品質。不需要先入為主,自己就以為有什麼不妥當。
同時,要注意到,尋找到自己的人生重點,並與這種人際交往特點結合起來,有效的開展自己的人生,也是一個有效的人生選擇。我們看曾國藩與左宗棠,他們本是師生關係,卻因一件事,二人從此不往來。但是曾國藩一生恪守“禮”,哪怕左宗棠和他再不對付,他也始終待之以禮,包容左宗棠的缺點,欣賞他的優點。別人問起左宗棠西北的軍務,他也真心實意的說一聲,“我不如左”。左宗棠出兵平定新疆,曾國藩給予大力支援。這就是曾國藩的優良品性:謙遜禮讓,這當中就有先滿足和討好他人的因素。
這樣做的最終結果,贏得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使他人心悅誠服。曾國藩去世後,在祭禮上,左宗棠敬獻了一副輓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