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歌說歷史
-
2 # 一把生鏽的劍
相似的話應該是都與皇帝關係好,奪嫡的時候都存活下來,而且都沒有爭皇位的想法,當年李恪被長孫無忌陷害,要被逼著自殺的時候,李治哭著說:“吳王,朕的兄弟,能不能不殺?”在史書上用的匄(丐),意思就是乞求的意思,但是也沒有攔住長孫無忌,再說十四阿哥,在這麼一場慘烈的奪嫡中,也就是他保全了生命,四阿哥沒有處理掉他,一是他沒有做皇上的心,二是因為他和四阿哥關係好。
李恪(619-653年),字厶,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縣)。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之女楊妃的兒子,排行第三[1]。
英武果敢,深得寵愛。武德三年(620年),封長沙郡王;武德八年(625年),改封漢中郡王。貞觀元年(627年),晉封漢王。貞觀二年(628年),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貞觀十一年(637年),封吳王,授安州都督。
永徽元年(650年),拜司空,授梁州都督。永徽二年(651年),加授太子太師。拜安州都督。永徽四年(653年),牽連房遺愛謀反之案,為太尉長孫無忌所害,以國公之禮,葬於高陽原。
神龍元年(705年),平反昭雪,追贈司空,後恢復吳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