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小仔仔

    當年雷軍說,只要站上風口,豬也能飛起來。

    可迎風飄揚的豬們在今日也有了是否注水之分,有些就明明假借了風口。

    正如現下在資本市場一路高歌猛進的共享充電寶,以及雨傘、籃球等這些千奇百怪的衍生套路。明明都是租賃的生意,卻生生給包裝成了共享經濟。

    其實從共享單車開始樓就被帶歪了。對於摩拜、ofo、小藍、小鳴而言,都是非常明顯的B2C分時租賃的業務模式,早已偏離了共享經濟的本質,卻巧借了“共享”之名。目的無非是給市場畫一個更大的餅,索要更高的估值。

    因為共享經濟最起碼應該是去盤活閒置資源,有償與他人分享,從而提升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反觀共享單車和充電寶卻都是在人為製造新的資產和新的需求。其收取押金和使用費的方式,與我們去景點遊園時,租個電動車逛逛本質上並無區別。

    所以還是網際網路人有文化,把文字概念玩兒的很溜,混淆了很多人對共享和租賃的認識。但從我們投資機構的角度,透過商業價值本質,兩者還是有著一目瞭然的區別。

  • 2 # 牧商網

    共享經濟又被稱為「協同消費」。當中的「協同」概念在1978年由兩位美國學者首次提出。

    共享經濟的主要概念是閒置資源的再利用,透過分享以充份善用閒置資源,減少浪費,既最大化資源的已有價值,又能創造新的價值,並讓共享者能各取所需、獲得回饋。

    雖然市場上出現了多樣的共享經濟企業,但共享經濟的本意並非為了盈利,而是提供平臺,讓閒置資源的供求雙方能夠連結以進行共享,所以共享經濟的回饋並不限於經濟效益。例如朋友間彼此交換各自不想再用的物品,如衣服、影帶、漫畫,不用花費而能使用對方分享的物品,已是小規模的閒置資源共享,這得益已屬回饋的一種。

    共享經濟的交換單位不止限於空間、物品等實物,還可以是非物質的人力資源、知識或技能。至於規模小至鄰舍、社群,大至城市以至全世界,都可以進行共享經濟。例如你的鄰居在你出門時為你照顧子女,而你則以在空餘時間,教不擅長煮食的他下廚來回報對方,便是鄰舍間不涉及金錢交易的人力資源及技能共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0後的你們還記得曾經最喜歡聽的是什麼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