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漢族,明朝開國功臣,軍事將領。
湯和為人謹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參加郭子興起義軍,授千戶。在隨朱元璋渡長江、佔集慶(今南京)、取鎮江諸戰中,屢破元軍,累功升統軍元帥。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鎮守常州,多次擊敗張士誠部。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為徵南將軍,在浙東擊敗方國珍部。爾後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獲佔據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陳友定。又隨徐達率軍徵今山西、甘肅、寧夏等地。
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封信國公。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告老還鄉,賜第鳳陽。
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農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數明初開國功臣能得以善終者。追封東甌王,諡襄武。
湯和墓位於安徽蚌埠市龍子河以東的曹山南麓,墓高3.6米,寬3.9米,面積達40平方米,墓碑高6.25米,墓階下有對稱的石翁仲、石獅、石羊。湯和墓始建於明代初期,1973年經搶救性考古發堀,湯和墓重見天日。2006年10月,湯和墓被整修一新,墓園內矗立著新塑的湯和銅像,該墓區現己成蚌埠市的龍湖公園一景。並被列為蚌埠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湯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漢族,明朝開國功臣,軍事將領。
湯和為人謹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參加郭子興起義軍,授千戶。在隨朱元璋渡長江、佔集慶(今南京)、取鎮江諸戰中,屢破元軍,累功升統軍元帥。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鎮守常州,多次擊敗張士誠部。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為徵南將軍,在浙東擊敗方國珍部。爾後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獲佔據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陳友定。又隨徐達率軍徵今山西、甘肅、寧夏等地。
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封信國公。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告老還鄉,賜第鳳陽。
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農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數明初開國功臣能得以善終者。追封東甌王,諡襄武。
湯和墓位於安徽蚌埠市龍子河以東的曹山南麓,墓高3.6米,寬3.9米,面積達40平方米,墓碑高6.25米,墓階下有對稱的石翁仲、石獅、石羊。湯和墓始建於明代初期,1973年經搶救性考古發堀,湯和墓重見天日。2006年10月,湯和墓被整修一新,墓園內矗立著新塑的湯和銅像,該墓區現己成蚌埠市的龍湖公園一景。並被列為蚌埠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