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宏禹
-
2 # 潤物植根
無政府狀態是分析國際關係的一個基本假設和前提 在國際社會中 沒有一箇中央權威 各國間處於無政府的自助狀態
對於無政府狀態的文化 有霍布斯式的敵人文化 洛克式的交換文化 以及盧梭式的朋友文化 不同的無政府假設和狀態 衍生出不同的國際關係理論 如以霍布斯式的無政府狀態為前提 會得出現實主義權力政治的結論 以盧梭式的無政府狀態為前提 會匯出理想主義的結論
在國際關係領域,對無政府狀態假設的理解與反思始終伴隨著國際關係理論的發展,作為理論邏輯推論的演繹起點,對無政府狀態的研究常常被描述為國際關係研究中的“羅塞塔石碑”。
不同理論流派對無政府狀態的認知差異直接造成了國際關係研究中的本體論分野,使理論“走上各自的岔路”。以新現實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為代表的理性主義學派與堅持中間道路的英國學派將無政府狀態視為先驗的存在,並以此為基本假設進行理論架構。
雖然理性主義學派內部對合作可能性的認識存在尖銳分歧,並且理性主義學派與英國學派也就無政府狀態是否存在秩序難以達成一致,但是僅就本體論範疇而言,這幾個流派均統一於無政府狀態的先驗性假設。
而以奧努夫(Onuf)、溫特(Wendt)與韋弗(Waever)等學者為代表的建構主義學派則拒絕採納無政府狀態的先驗假說,他們以動態視角將無政府狀態解讀一種經驗的產物,其中溫特認為無政府狀態是主體間互動造就而成的特定國際體系文化。
後現代主義學派則秉持更加激進的態度,他們完全否認,甚至拋棄無政府狀態假設作為理論研究的起點,在研究中有意規避元理論,專注於解決現實問題或解構施動者行為。更有後現代主義學者另闢蹊徑,力圖創設新的元理論以替代傳統的無政府狀態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