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品芝麻官。定義:古代縣令七品,後多指職位不大的官。
古代的七品芝麻官相當於現在的縣長。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官分九品,每一品又有正從之分。“官分九品”源自盛行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魏、晉時期,從第一品到第九品,共分九等。不過,歷史上各朝代的具體劃分略有差異,北魏時期共分為三十等。隋及元、明、清等朝代則分為九品十八級。古代的知縣確實大多官列正七品,但歷史上不少朝代都有“例外”。隋煬帝時,京城所在的大興(萬年)和長安,東都所在的洛陽和河南,四縣的縣令都被封為正五品。金朝中都所在的宛平和大興,知縣都是從六品。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各縣按人口多少劃分等級,江北六千戶以上和江淮以南三萬戶以上,都劃作“上縣”。“上縣”的知縣都是從六品。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開始按經濟發展狀況區分各縣等級,每年徵收田賦滿十萬石的縣稱為“上縣”,知縣也是從六品。清代,全國共有一千多個縣,其中四個地位特殊的縣其知縣均官居正六品。縣令由於品級不同,待遇上自然也有差距。比如在明代,正五品縣令一年的俸祿是192石米,從七品縣令一年的俸祿只有90石米,高低相差100多石糧食。
七品芝麻官。定義:古代縣令七品,後多指職位不大的官。
古代的七品芝麻官相當於現在的縣長。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官分九品,每一品又有正從之分。“官分九品”源自盛行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魏、晉時期,從第一品到第九品,共分九等。不過,歷史上各朝代的具體劃分略有差異,北魏時期共分為三十等。隋及元、明、清等朝代則分為九品十八級。古代的知縣確實大多官列正七品,但歷史上不少朝代都有“例外”。隋煬帝時,京城所在的大興(萬年)和長安,東都所在的洛陽和河南,四縣的縣令都被封為正五品。金朝中都所在的宛平和大興,知縣都是從六品。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各縣按人口多少劃分等級,江北六千戶以上和江淮以南三萬戶以上,都劃作“上縣”。“上縣”的知縣都是從六品。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開始按經濟發展狀況區分各縣等級,每年徵收田賦滿十萬石的縣稱為“上縣”,知縣也是從六品。清代,全國共有一千多個縣,其中四個地位特殊的縣其知縣均官居正六品。縣令由於品級不同,待遇上自然也有差距。比如在明代,正五品縣令一年的俸祿是192石米,從七品縣令一年的俸祿只有90石米,高低相差100多石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