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sān chūn bā fāng】釋義:“三春”指:1.春季三個月:農曆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出處:漢 班固 《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 唐 李白 《別氈帳火爐》詩:“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 宋方壺 《鬥鵪鶉·踏青》套曲:“嬌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帶青山。” 劉大白 《春盡了》詩:“算三春盡了,總應該留得春痕多少。”2.指春季的第三個月,暮春。出處:唐 岑參 《臨洮龍興寺玄上人院同詠青木香叢》詩:“六月花新吐,三春葉已長。”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別同館諸君》詩:“三春紅藥薰衣上,兩度槐黃落硯前。”3.三個春天,即三年。出處:晉 陸機 《答賈謐》詩:“遊跨三春,情固三秋。”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將還京洛》詩:“兩載求人瘼,三春受代歸。”原注:“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八方”指:1.四方和四隅。出處:《逸周書·武寤》:“王赫奮烈,八方鹹發。”《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是以六合之內,八方之外,浸潯衍溢。” 顏師古 注:“四方四維謂之八方也。”《雲笈七籤》卷一:“登丘陵而盼八方,覽參辰而見日月。” 清 唐孫華 《有客》詩:“喧闐聲利塲,八方聚才英。”2.泛指各方。如:四面八方。
讀音:【sān chūn bā fāng】釋義:“三春”指:1.春季三個月:農曆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出處:漢 班固 《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 唐 李白 《別氈帳火爐》詩:“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 宋方壺 《鬥鵪鶉·踏青》套曲:“嬌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帶青山。” 劉大白 《春盡了》詩:“算三春盡了,總應該留得春痕多少。”2.指春季的第三個月,暮春。出處:唐 岑參 《臨洮龍興寺玄上人院同詠青木香叢》詩:“六月花新吐,三春葉已長。”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別同館諸君》詩:“三春紅藥薰衣上,兩度槐黃落硯前。”3.三個春天,即三年。出處:晉 陸機 《答賈謐》詩:“遊跨三春,情固三秋。”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將還京洛》詩:“兩載求人瘼,三春受代歸。”原注:“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八方”指:1.四方和四隅。出處:《逸周書·武寤》:“王赫奮烈,八方鹹發。”《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是以六合之內,八方之外,浸潯衍溢。” 顏師古 注:“四方四維謂之八方也。”《雲笈七籤》卷一:“登丘陵而盼八方,覽參辰而見日月。” 清 唐孫華 《有客》詩:“喧闐聲利塲,八方聚才英。”2.泛指各方。如: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