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眼
【詞語】:榜眼
【注音】:bǎng/bàng yǎn
【釋義】:科舉時代的一種稱號。明清兩代稱殿試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
榜眼是中國科舉制度中在殿試中,取得進士第二名的名稱,與第一名狀元,第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
其名始於北宋初。初時第一名稱狀元,第二、三名俱稱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狀元左右,如其兩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則稱探花。榜眼這名稱跟狀元、探花一樣,其實都是社會上習慣使用。在正式發放的金榜之上,只會稱進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宋王禹偁 《送第三人朱嚴先輩從事和州》詩:“貨船東下歷陽湖 ,榜眼科名釋褐初。”《明史??選舉志二》:“﹝殿試﹞分一、二、三甲以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 清趙翼 《陔餘叢考??狀元榜眼探花》:“北宋時第三人亦呼為榜眼。葢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謂之榜眼,其後以第三人為探花,遂專以第二人為榜眼耳。
榜眼
【詞語】:榜眼
【注音】:bǎng/bàng yǎn
【釋義】:科舉時代的一種稱號。明清兩代稱殿試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
榜眼是中國科舉制度中在殿試中,取得進士第二名的名稱,與第一名狀元,第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
其名始於北宋初。初時第一名稱狀元,第二、三名俱稱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狀元左右,如其兩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則稱探花。榜眼這名稱跟狀元、探花一樣,其實都是社會上習慣使用。在正式發放的金榜之上,只會稱進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宋王禹偁 《送第三人朱嚴先輩從事和州》詩:“貨船東下歷陽湖 ,榜眼科名釋褐初。”《明史??選舉志二》:“﹝殿試﹞分一、二、三甲以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 清趙翼 《陔餘叢考??狀元榜眼探花》:“北宋時第三人亦呼為榜眼。葢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謂之榜眼,其後以第三人為探花,遂專以第二人為榜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