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粒子包括電子和光都具 波粒二象性。
微觀粒子特性是:
1、粒子都是不斷地運動著的;
2、粒子都有質量和體積,但兩者都很小;
3、粒子之間都有間隔;
4、同種粒子的性質相同,不同種粒子的性質不同。
19世紀初,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用一個簡單實驗,證明了光的波動性。
他用點光源發出的光,穿過紙上的兩道緊挨著的平行狹縫後,投射到螢幕上,在螢幕上形成了一系列明暗交替的干涉條紋。
只有波動才能產生干涉條紋,所以光波與我們常見的水波一樣,是一種振動。
一束光透過狹縫後,分裂成了兩束光,它們同時透過兩條縫,到達螢幕的不同位置時,如果兩列光的振動方向相同,相加後強度就增大,更加明亮;反之,強度就互相抵消,顯得暗淡。
這樣,在螢幕上便有了明暗相間的條紋。19世紀60年代麥克斯韋證明了光是一種電磁波。
但是愛因斯坦對光電效應的解釋令人信服地表明,光能夠從某些金屬中打出電子,而且是一個光子打出一個電子,從而說明了光也具有粒子性。
物理學家認為它既是波,又是粒子,這叫作光的“波粒二象性”。
微觀粒子包括電子和光都具 波粒二象性。
微觀粒子特性是:
1、粒子都是不斷地運動著的;
2、粒子都有質量和體積,但兩者都很小;
3、粒子之間都有間隔;
4、同種粒子的性質相同,不同種粒子的性質不同。
19世紀初,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用一個簡單實驗,證明了光的波動性。
他用點光源發出的光,穿過紙上的兩道緊挨著的平行狹縫後,投射到螢幕上,在螢幕上形成了一系列明暗交替的干涉條紋。
只有波動才能產生干涉條紋,所以光波與我們常見的水波一樣,是一種振動。
一束光透過狹縫後,分裂成了兩束光,它們同時透過兩條縫,到達螢幕的不同位置時,如果兩列光的振動方向相同,相加後強度就增大,更加明亮;反之,強度就互相抵消,顯得暗淡。
這樣,在螢幕上便有了明暗相間的條紋。19世紀60年代麥克斯韋證明了光是一種電磁波。
但是愛因斯坦對光電效應的解釋令人信服地表明,光能夠從某些金屬中打出電子,而且是一個光子打出一個電子,從而說明了光也具有粒子性。
物理學家認為它既是波,又是粒子,這叫作光的“波粒二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