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8月22日德彪西出生在巴黎近郊的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中,自幼表現出較高的音樂才能,十一歲就考入了巴黎音樂學院,直至1884年,歷時十一年之久,立志要做音樂的革新家。德彪西反對死守傳統的學院教條,不停地探索新的表現手法,他憑著自己敏銳的聽覺和熟練的鍵盤和聲,去尋求新鮮的音響組合。
1884年德彪西寫了大合唱《浪蕩兒》獲得了羅馬大獎。1889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東方的民族音樂、中國的五聲音階都引起德彪西的極大興趣。1894年到1902年,他花了九年時間寫作和修改了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被公認為是德彪西音樂語言的最高體現。1901年至1903年德彪西寫了許多印象主義音樂,如兩卷《鋼琴前奏曲》、管絃樂曲《牧神之午後》、《夜曲》、《絃樂四重奏》、《大海》等。另一方面德彪西的理論著作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德彪西的創作思想及其美學特徵是時代的產物,他一生都在致力於音樂藝術的“革新”。他的創作具有鮮明的獨創性,運用豐富的和聲、配器等手法來反映生活中變幻無窮的色彩和表現作曲家瞬間的印象,對後來的音樂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862年8月22日德彪西出生在巴黎近郊的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中,自幼表現出較高的音樂才能,十一歲就考入了巴黎音樂學院,直至1884年,歷時十一年之久,立志要做音樂的革新家。德彪西反對死守傳統的學院教條,不停地探索新的表現手法,他憑著自己敏銳的聽覺和熟練的鍵盤和聲,去尋求新鮮的音響組合。
1884年德彪西寫了大合唱《浪蕩兒》獲得了羅馬大獎。1889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東方的民族音樂、中國的五聲音階都引起德彪西的極大興趣。1894年到1902年,他花了九年時間寫作和修改了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被公認為是德彪西音樂語言的最高體現。1901年至1903年德彪西寫了許多印象主義音樂,如兩卷《鋼琴前奏曲》、管絃樂曲《牧神之午後》、《夜曲》、《絃樂四重奏》、《大海》等。另一方面德彪西的理論著作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德彪西的創作思想及其美學特徵是時代的產物,他一生都在致力於音樂藝術的“革新”。他的創作具有鮮明的獨創性,運用豐富的和聲、配器等手法來反映生活中變幻無窮的色彩和表現作曲家瞬間的印象,對後來的音樂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