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今通史
-
2 # 停雲居士
這句話還有另一種說法,“惟國家公器不可輕與人”。公器指的是政府職位,名指的是“名爵”,爵位,散官散階。
在古代,公器嚴格來說是不能夠輕易授予能力人品不及格的人,名爵相對比較寬鬆,畢竟公器是用來管理國家的,擁有名爵的人不一定會任職政府,但也不會出現輕易授予的情況。
因此會有“惟名與器不可假人”的說法。
-
3 # 水煮周易
“惟名與器不可假人”怎麼解釋?一、這是孔子的話。來自一個典故。
《左傳》成公二年,衛國攻打齊國,齊國兵敗,於奚救下了領兵的孫桓子,得他得以生還。衛華人要拿城池賞給於奚。於奚卻絕拒接受,卻提出要求獎給他,用於掛在車上表示貴族和爵位的標誌物“繁纓”。於是於奚得以車上懸掛著這樣的標誌物進入朝堂。孔子聽說了這件事,為之惋惜,說:可惜啊,不如多給他幾座城池,也不可隨便把這種象徵身份和地位的東西送給他啊。
他說:惟名與器不可假人。
二、什麼是“名”與“器”?名,是爵號,是身份地位,是國君封賞的東西,代表著行政權力。如果這個也可以輕意給人,那表示政事權力被削弱甚至是消亡,其象徵意義很大。所以如果這個隨便給人,寓意行政權力的剝離,而行政權力剝離則可能帶來國家的消亡。所以這個是不可以隨便給與旁人的。
器,小者可以理解車馬服飾。而在古代,車馬服飾是有位身份的區別,不同的服飾車馬儀仗表示不同的尊卑貴賤身份和地位。大者,可以為象徵國家的人才和象徵國家政權的重鼎。人才失,則國家智力智慧丟失,則國家愚鈍落後。而國鼎被奪則象徵國家消亡。
所以“名”和“器”都是不可假與旁人或隨便給予旁人。
三、孔子這句話,是間接地批評衛國在處理如何給於奚的獎賞時的失誤。並表示遺憾。 -
4 # 無量心2021
器因用而得名,人因才而起用,實至名歸。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器配其名,德配其位。強梁者不得其死,自不量力者也。名不當而位不中,名不正而言不順,禍亂之始也。推己及人,豈可假借以他人。
《資治通鑑•周紀一•威烈王二十三年》——“昔仲叔於奚有功於衛,辭邑而請繁纓,孔子以為不如多與之邑。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則國家從之。”
春秋時期,衛國國君孫桓子率軍攻打齊國,結果大敗。新築人仲叔於奚救了孫桓子一命,於是孫桓子想賞幾座城池給於奚以報答救命之恩,但被於奚謝絕。於奚提出的要求是,請孫桓子允許自己在馬車上裝飾“繁纓”(指古代天子、諸侯所用輅馬的帶飾。繁,馬腹帶;纓,馬頸革。),這是一種貴族身份的標識物。
但孔子卻不這麼想,他說“不如給他多幾座城池,但名位和寶器決不能給。”因為在孔子這裡,象徵身份與名位的馬飾,遠比象徵財富的封地更加重要。
土地再多,但上面沒有承載身份和名望,可是就一個小小的繁纓,其實凝聚著“禮法”,所以比土地要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