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溯源 嶽姓來源有二:1、出自姜姓。據《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史記》所載,相傳帝顓頊之臣伯夷,為首任太嶽,其四子掌四方諸侯,稱四嶽。後世子孫以官為氏,稱嶽姓。2、出自他族改姓而來。元時畏兀兒(即維吾爾)人有嶽姓,嶽柱是也;清滿洲人姓,世居瀋陽;景頗族恩昆氏、木孔氏、恩孔氏等漢姓均為嶽;今滿、蒙古、土家、臺灣土著、北韓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伯夷。姜姓,炎帝神農氏之裔共工的侄孫。曾擔任帝顓頊的大祭司,後為第一代太嶽。太嶽即華山,因炎帝之裔崇拜天神,以為山高接天,可通天神,而華山在其眼中為第一高峰,故稱之為太嶽。後因祭祀天神的緣故,產生了太嶽這一官職,伯夷為第一任太嶽。太嶽部落每遷一地,不忘崇拜山嶽的傳統,是故產生了四嶽(指以太嶽部落為中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最高峰,後演變成為官職,由部落首領擔任),分管四座神山的祭祀。他們都是伯夷的子孫。四嶽助堯治理部落聯盟,很有政績,並拒堯帝美意,不肯接受禪讓,而讓位給舜。四嶽在禪讓制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助大禹治水,功績卓著。後四嶽子孫以祖先官職命姓,稱嶽姓。他們尊伯夷為嶽姓的得姓始祖。
尋根溯源 嶽姓來源有二:1、出自姜姓。據《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史記》所載,相傳帝顓頊之臣伯夷,為首任太嶽,其四子掌四方諸侯,稱四嶽。後世子孫以官為氏,稱嶽姓。2、出自他族改姓而來。元時畏兀兒(即維吾爾)人有嶽姓,嶽柱是也;清滿洲人姓,世居瀋陽;景頗族恩昆氏、木孔氏、恩孔氏等漢姓均為嶽;今滿、蒙古、土家、臺灣土著、北韓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伯夷。姜姓,炎帝神農氏之裔共工的侄孫。曾擔任帝顓頊的大祭司,後為第一代太嶽。太嶽即華山,因炎帝之裔崇拜天神,以為山高接天,可通天神,而華山在其眼中為第一高峰,故稱之為太嶽。後因祭祀天神的緣故,產生了太嶽這一官職,伯夷為第一任太嶽。太嶽部落每遷一地,不忘崇拜山嶽的傳統,是故產生了四嶽(指以太嶽部落為中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最高峰,後演變成為官職,由部落首領擔任),分管四座神山的祭祀。他們都是伯夷的子孫。四嶽助堯治理部落聯盟,很有政績,並拒堯帝美意,不肯接受禪讓,而讓位給舜。四嶽在禪讓制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助大禹治水,功績卓著。後四嶽子孫以祖先官職命姓,稱嶽姓。他們尊伯夷為嶽姓的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