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針對鐵甲騎兵的威脅專門設計了以半封閉制式的戰車。該戰車外覆裝甲,可防騎兵馬刀劈砍,同時針對騎兵快速機動的特點對構造進行了改進,將火炮和戰車集於一身,發揮了火炮射程,火力和戰車機動效能較好等優勢的同時也填充了戰車防禦力薄弱的不足,在中國兵器史上是一種質的進步。缺點乃是構造複雜且不易修理,在紛雜多變的戰場上,這樣一種改進型戰車對於後勤部門而言無異噩夢一場。後期由於火器填充速度較慢以及連發問題遲遲無以解決,再加上北韓戰爭時,漢軍要同日軍在多山地的北韓進行作戰,優勢無法發揮而劣勢頻發,再加上這種武器本身不成熟,有不少問題存在故不得不為遠投放火力的火炮所替代。
大概是戚繼光在薊州造的偏廂車。其建立的車騎營中的戰車部隊,簡直就是類似於現在裝甲戰車部隊:車營編官兵3100餘名,佛朗機炮256門,大將軍(重型大口徑火炮)8門;每車營有戰車128輛,每輛戰車配有佛郎機2門、鳥銃4杆、火箭手4人,平均每12名士兵裝備一門火炮,臨戰之時火槍輪番射擊可以終日不停;騎營編官兵約2700名,裝備有60門虎蹲炮 。
明朝中期針對鐵甲騎兵的威脅專門設計了以半封閉制式的戰車。該戰車外覆裝甲,可防騎兵馬刀劈砍,同時針對騎兵快速機動的特點對構造進行了改進,將火炮和戰車集於一身,發揮了火炮射程,火力和戰車機動效能較好等優勢的同時也填充了戰車防禦力薄弱的不足,在中國兵器史上是一種質的進步。缺點乃是構造複雜且不易修理,在紛雜多變的戰場上,這樣一種改進型戰車對於後勤部門而言無異噩夢一場。後期由於火器填充速度較慢以及連發問題遲遲無以解決,再加上北韓戰爭時,漢軍要同日軍在多山地的北韓進行作戰,優勢無法發揮而劣勢頻發,再加上這種武器本身不成熟,有不少問題存在故不得不為遠投放火力的火炮所替代。
大概是戚繼光在薊州造的偏廂車。其建立的車騎營中的戰車部隊,簡直就是類似於現在裝甲戰車部隊:車營編官兵3100餘名,佛朗機炮256門,大將軍(重型大口徑火炮)8門;每車營有戰車128輛,每輛戰車配有佛郎機2門、鳥銃4杆、火箭手4人,平均每12名士兵裝備一門火炮,臨戰之時火槍輪番射擊可以終日不停;騎營編官兵約2700名,裝備有60門虎蹲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