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飽和的氮氣與氧氣是引起氣池病的主因,其他溶於水中的氣體尚有氫氣與二氧化碳等,但是含量較少,且二氧化碳進入血中之後多數會與鈣鹽等結合,因此不易形成氣泡阻塞血管。在臺灣多數水產養殖的水源是地下水,若將地下水(尤其是深度超過90公尺)抽出後直接匯入魚池中,而沒有經過減壓是曝氣處理,會使地下水中的氮氣迅速被釋出,進入魚體組織內而發病。這時地下水中含氮量不一定過飽和,而是因為沒有曝氣或減壓所造成。另外,有些地區的土壤就含有多量硝酸鹽化合物,使該地區之地下水就含有過飽和氮氣,以這種地下水為魚池水源也易引起氣泡病。 春季時,在自然情況下池水中也較易累積大量氮氣,這些氮氣的來源是水中有機物被分解成遊離氨,之後轉換成硝酸,再經去硝化作用成亞硝酸,最後亞硝酸再被分解所產生(Warren,1981)。觀賞魚發生本病的原因大多是加壓幫浦的使用不當,送入過量的氣體入水中,使水中氣體達到飽和狀態而造成。
溶氧量過飽和常見於夏季高水溫期,再加上水中植物性浮游生物太多,經日光照射下,這些植物行光合作用,產生大量氧氣,而產生本病。一般溶氧之飽和度高於125%被認為是有危險性(但不得低於70%),若高於300%則有致死性。
過飽和的氮氣與氧氣是引起氣池病的主因,其他溶於水中的氣體尚有氫氣與二氧化碳等,但是含量較少,且二氧化碳進入血中之後多數會與鈣鹽等結合,因此不易形成氣泡阻塞血管。在臺灣多數水產養殖的水源是地下水,若將地下水(尤其是深度超過90公尺)抽出後直接匯入魚池中,而沒有經過減壓是曝氣處理,會使地下水中的氮氣迅速被釋出,進入魚體組織內而發病。這時地下水中含氮量不一定過飽和,而是因為沒有曝氣或減壓所造成。另外,有些地區的土壤就含有多量硝酸鹽化合物,使該地區之地下水就含有過飽和氮氣,以這種地下水為魚池水源也易引起氣泡病。 春季時,在自然情況下池水中也較易累積大量氮氣,這些氮氣的來源是水中有機物被分解成遊離氨,之後轉換成硝酸,再經去硝化作用成亞硝酸,最後亞硝酸再被分解所產生(Warren,1981)。觀賞魚發生本病的原因大多是加壓幫浦的使用不當,送入過量的氣體入水中,使水中氣體達到飽和狀態而造成。
溶氧量過飽和常見於夏季高水溫期,再加上水中植物性浮游生物太多,經日光照射下,這些植物行光合作用,產生大量氧氣,而產生本病。一般溶氧之飽和度高於125%被認為是有危險性(但不得低於70%),若高於300%則有致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