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譯文: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
出處:北宋 蘇軾《前赤壁賦》。
《前赤壁賦》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的賦。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透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 全賦在佈局與結構安排中映現了其獨特的藝術構思,情韻深致、理意透闢,在中國文學上有著很高的文學地位,並對之後的賦、散文、詩產生了重大影響。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AVANCIER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so.gushiwen.org/view_47921.aspx
原文: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譯文: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
出處:北宋 蘇軾《前赤壁賦》。
《前赤壁賦》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的賦。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透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 全賦在佈局與結構安排中映現了其獨特的藝術構思,情韻深致、理意透闢,在中國文學上有著很高的文學地位,並對之後的賦、散文、詩產生了重大影響。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AVANCIER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so.gushiwen.org/view_4792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