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句寫識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頌揚蕭瑀在動亂和危難時刻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一個臣子的忠誠和立場。
後兩句寫知人善用,以反襯正,欲揚先抑,著意突出蕭瑀作為一個智者所具備的仁義之心。
李世民以本詩送給蕭瑀,述說忠臣的定義,並對蕭瑀作了肯定。
唐高祖李淵在位後期,他的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為爭奪帝位,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宮廷鬥爭。在這場鬥爭中,蕭瑀堅定地站在李世民一邊,最後幫助他奪得帝位。“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是李世民對蕭瑀的高度讚美和肯定,其中也不無感激之情。這兩句詩使用了比興的手法。“疾風知勁草”是興,為下文的立論張本。這一句興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為喻,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風平日麗的日子裡,“勁草”混同於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誠臣”也容易混同於一般的人們,其特殊性沒有顯現出來,因而不易鑑別。只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堅韌的,什麼樣的人是忠誠的。正是由於唐太宗這麼一位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在詩中引用了“疾風知勁草”,才使得這句話流傳千古,成為了至理名言。
前兩句寫識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頌揚蕭瑀在動亂和危難時刻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一個臣子的忠誠和立場。
後兩句寫知人善用,以反襯正,欲揚先抑,著意突出蕭瑀作為一個智者所具備的仁義之心。
李世民以本詩送給蕭瑀,述說忠臣的定義,並對蕭瑀作了肯定。
唐高祖李淵在位後期,他的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為爭奪帝位,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宮廷鬥爭。在這場鬥爭中,蕭瑀堅定地站在李世民一邊,最後幫助他奪得帝位。“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是李世民對蕭瑀的高度讚美和肯定,其中也不無感激之情。這兩句詩使用了比興的手法。“疾風知勁草”是興,為下文的立論張本。這一句興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為喻,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風平日麗的日子裡,“勁草”混同於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誠臣”也容易混同於一般的人們,其特殊性沒有顯現出來,因而不易鑑別。只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堅韌的,什麼樣的人是忠誠的。正是由於唐太宗這麼一位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在詩中引用了“疾風知勁草”,才使得這句話流傳千古,成為了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