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平仄如下:
――│―│,―││――?
―││―│,―――│―。
―――││,―││―│。
―│――│,――││―。
“達”是入聲字,屬仄聲,這是應該注意的。
這首詩是五言律詩的“平起仄收”式。
第一句“起”的位置應用平而實際用了仄,是拗,“天”救。說這種句式是拗救,是為了講述的方便。其實這種“平平仄平仄”的句式,在近體詩中比“平平平仄仄”用得更普遍,應看作是正格。
“君”字的位置應是仄,但因屬“一三五不論”,可平可仄。
“鴻”字的位置應是仄,但因屬“一三五不論”,可平可仄。
第二聯出句“幾”字的位置應是平而實際用了仄,是拗,由對句的“秋”救。
“魑”字的位置應是仄,但因屬“一三五不論”,可平可仄。
“過”字在詩韻中讀平聲,故在對句末尾仍屬合律。
“應”字的位置應是仄,但因屬“一三五不論”,可平可仄。
以前學的知識已經忘了大半,費了好大勁才湊齊這個回帖。
全詩平仄如下:
――│―│,―││――?
―││―│,―――│―。
―――││,―││―│。
―│――│,――││―。
“達”是入聲字,屬仄聲,這是應該注意的。
這首詩是五言律詩的“平起仄收”式。
第一句“起”的位置應用平而實際用了仄,是拗,“天”救。說這種句式是拗救,是為了講述的方便。其實這種“平平仄平仄”的句式,在近體詩中比“平平平仄仄”用得更普遍,應看作是正格。
“君”字的位置應是仄,但因屬“一三五不論”,可平可仄。
“鴻”字的位置應是仄,但因屬“一三五不論”,可平可仄。
第二聯出句“幾”字的位置應是平而實際用了仄,是拗,由對句的“秋”救。
“魑”字的位置應是仄,但因屬“一三五不論”,可平可仄。
“過”字在詩韻中讀平聲,故在對句末尾仍屬合律。
“應”字的位置應是仄,但因屬“一三五不論”,可平可仄。
以前學的知識已經忘了大半,費了好大勁才湊齊這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