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治,就是以熱藥治寒證,以寒藥治熱證,以補法治虛證,以瀉法治實證。這是臨床通用的治療原則。反治,就是順症而治,實際上仍是針對疾病本質的一種治療原則。例如治療心下痞滿,一般應消痞行氣。如疾病的本質是由虛而改,則應補氣,這叫“塞因塞用” r冶療洩瀉,一般應止瀉,可用固澀收斂藥。
如是由溼熱而起,則應清熱導滯,這叫“通因通用”。又如治療表熱裡寒的真寒假熱證,要用溫熱藥治其真寒證。裡寒消散,陽氣回覆,外在的假熱現象亦隨之消失,這叫做“熱因熱用”或稱“以熱治熱”。治療裡熱厥逆,四肢冰冷的真熱假寒證,要用寒涼藥治其真熱證。
裡熱得清,陽氣外達,那麼四肢厥冷的症狀隨之消失,這叫做“寒因寒用”或稱“以寒治寒”。此外,還有反佐法,也屬於“熱因熱用”“寒因寒用”的範圍。如用正治法治療大熱證或大寒證,有時服藥後會引起嘔吐不納,習稱“格拒”。若於大寒劑中反佐少許溫藥(或寒涼藥熱服),或於大溫藥劑中反佐少許涼藥(或溫熱藥冷服),便不致格拒而能更好地發揮藥效。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正治和反治從本質來講,都是治病求本的。
正治,就是以熱藥治寒證,以寒藥治熱證,以補法治虛證,以瀉法治實證。這是臨床通用的治療原則。反治,就是順症而治,實際上仍是針對疾病本質的一種治療原則。例如治療心下痞滿,一般應消痞行氣。如疾病的本質是由虛而改,則應補氣,這叫“塞因塞用” r冶療洩瀉,一般應止瀉,可用固澀收斂藥。
如是由溼熱而起,則應清熱導滯,這叫“通因通用”。又如治療表熱裡寒的真寒假熱證,要用溫熱藥治其真寒證。裡寒消散,陽氣回覆,外在的假熱現象亦隨之消失,這叫做“熱因熱用”或稱“以熱治熱”。治療裡熱厥逆,四肢冰冷的真熱假寒證,要用寒涼藥治其真熱證。
裡熱得清,陽氣外達,那麼四肢厥冷的症狀隨之消失,這叫做“寒因寒用”或稱“以寒治寒”。此外,還有反佐法,也屬於“熱因熱用”“寒因寒用”的範圍。如用正治法治療大熱證或大寒證,有時服藥後會引起嘔吐不納,習稱“格拒”。若於大寒劑中反佐少許溫藥(或寒涼藥熱服),或於大溫藥劑中反佐少許涼藥(或溫熱藥冷服),便不致格拒而能更好地發揮藥效。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正治和反治從本質來講,都是治病求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