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哥哈

    詩教  

    一.必須選擇那些能夠為兒童樂於接受,容易為他們理解的詩篇。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學習黃遵憲的曾祖母 的教育經驗。相傳近代卓越的愛國詩人黃遵憲自三歲開始就由曾祖母撫養。黃遵憲的曾祖母出身知識分子家庭 ,酷愛民間文學,尤其喜歡聽當時流行的彈詞。她在黃遵憲剛剛學會說話時就開始用兒歌對黃遵憲進行啟蒙。 “月光光,秀才娘,騎白馬,過蓮塘。蓮塘背,種韭菜,韭菜花,結親家。親家門前一口塘。放個鯉魚八尺長 。”這樣格調明快,輕鬆而又富有想象力、充滿生活情趣的兒歌,給童年黃遵憲留下了深刻影響。對啟發他的 智力,陶冶他的情操都有積極作用。黃遵憲的父親是一位在當時頗有名氣的詩人,他不但以自己詩人氣質和性 格給幼年黃遵憲以“潤物細無聲”的影響,而且特別注意用詩歌啟發孩子的智慧。他有意選擇與蒐集像《千家 詩》那樣的琅琅上口而又通俗易懂的詩讓兒子學習和背誦。在曾祖母和父親的啟蒙教育下,黃遵憲很小就酷愛 詩歌。他在十歲那年,塾師以詩句“一路春鳩啼落花”與“一覽眾山小”為題讓學生作詩,黃遵憲即寫下“春 從何處去?鳩亦盡情啼”以及“天下猶為小,何論眼底山”這樣令當時家鄉一帶名士們有口皆碑的詩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農民種植馬鈴薯的過程中,馬鈴薯對溫度的反應條件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