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甘肅小九久
-
2 # GZJ196308
傳統國畫中的馬,由於認知上的缺陷(形體、結構),雖畫出了馬的表象和神態,真實性略欠缺,繪畫風格也不明顯。徐悲鴻的馬,透過現代解剖知識的學習,依據真實的馬寫生而來,又依據自身對馬的喜好(誇張了脖子和腿的長度),結合傳統寫意筆法,既表現真實,更畫出了馬的神駿風姿,筆法也別具一格自成一家,形神兼備確實無人可比。近代畫家裡,單論畫馬,劉繼卣可於之比肩,但劉多畫工筆,也以形勝,寫意畫個人風格的獨特性略遜,影響力也不如。
古人畫馬對馬的品相有兩種看法:一種是以骨骼清奇為良馬,品相如銅筋鐵骨;一種是以雄健壯美為良馬。前者瘦些,後者肥些。杜甫稱讚前者,他在《房兵曹胡馬詩》中說:“胡馬大宛名,鋒稜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又批評韓幹畫馬有肉無骨,未免損及雄姿,他說:“幹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實際上,韓幹畫的是御馬,自然要肥壯一些,他作品中的馬匹匹肥大,是有現實依據的。而且後人認為他畫的馬雖肥,但“肉中見骨”,其表現技法難度更高。
而徐悲鴻的畫的馬,最能反映畫家鮮明的藝術個性,表達其深刻洞達的思想和強烈的愛國情感。他以水墨寫大幅奔馬、立馬、群馬,或神采英發,或遺世獨立,生機勃勃,既寄託情懷,也在筆墨運用上把寫意風格的畫馬技巧推到了前無古人的極致。他對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動態,進行過長期觀察研究,畫了數以千計的速寫。徐悲鴻畫的馬筆墨酣暢,奔放處不狂狷,精微處不瑣屑,筋強骨壯,氣勢磅礴,形神俱足。
中國從唐代開始,畫馬名家輩出,如:曹霸、韓幹、韋晏、陳閎,李公麟(李龍眠),趙孟頫,郎世寧等,他們都以不同方式畫馬而聞名於世到現代的徐悲鴻可謂是百花齊放,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