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著名科學社會學家貝爾納在其名著《歷史上的科學》中第一次描述了“科學活動的主要區域隨時間變化而更迭”的現象。此後,日本著名科學史學家湯淺光朝透過“科學、技術與文化年表”的形式對相關文獻資料加以定量分析,得出“世界科學活動中心轉移”的概念,相應的歷史現象被稱為“湯淺現象”。
“湯淺現象”揭示了世界科技發展的跳躍性和不平衡性,即: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某些科技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在不長的時期內趕上甚至超過科技相對領先的國家,從而成為世界科學活動的中心。
“湯淺現象”是世界科學史上一個著名論題,與“李約瑟問題”一併被視為當代中國科學史研究中需要深入探討的內容。儘管都是解剖科學技術發展的內外因,探索科學技術發展的源動力,兩者還是有所不同。前者著眼於世界範圍內科學技術的交替進展,後者更多地關注中國科技崛起的本國因素。在當前中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條件下,特別是在全球化視野中,依據“湯淺現象”的產生因素,分析中國科技發展的內外條件,促進中國科技事業的跨越式發展,是研究“湯淺現象”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20世紀50年代,著名科學社會學家貝爾納在其名著《歷史上的科學》中第一次描述了“科學活動的主要區域隨時間變化而更迭”的現象。此後,日本著名科學史學家湯淺光朝透過“科學、技術與文化年表”的形式對相關文獻資料加以定量分析,得出“世界科學活動中心轉移”的概念,相應的歷史現象被稱為“湯淺現象”。
“湯淺現象”揭示了世界科技發展的跳躍性和不平衡性,即: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某些科技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在不長的時期內趕上甚至超過科技相對領先的國家,從而成為世界科學活動的中心。
“湯淺現象”是世界科學史上一個著名論題,與“李約瑟問題”一併被視為當代中國科學史研究中需要深入探討的內容。儘管都是解剖科學技術發展的內外因,探索科學技術發展的源動力,兩者還是有所不同。前者著眼於世界範圍內科學技術的交替進展,後者更多地關注中國科技崛起的本國因素。在當前中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條件下,特別是在全球化視野中,依據“湯淺現象”的產生因素,分析中國科技發展的內外條件,促進中國科技事業的跨越式發展,是研究“湯淺現象”的目的和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