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粿是潮汕一個名小食。《辭源》上說:“鼠麴草,草名。又名米曲、鼠耳、無心草、香芋,北人稱為‘茸母’。可入藥。古時民間以三月三日取鼠麴草汁和粉,作龍舌料,食之可避時氣。”
周作人先生的《故鄉的野菜》上說:“黃花麥果通稱鼠麴草,系菊科植物,葉小微圓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黃色,簇生梢頭。春天採嫩葉,搗爛去汁,和粉作糕,稱黃花麥果糕。”
我們這裡的鼠麴草有兩種,一種葉大,稱“大米鼠曲”,一種葉小,稱“小米鼠曲”,花皆白色,與周先生所說不同。可能是地方差異的緣故,或是其他原因。採食的是小米鼠曲。
鼠曲粿製作方法:採鼠麴草,洗淨曬乾,下鼎炒熱,入臼中捶成棉絮狀,和糯米粉作粿皮待用。一小塊粿皮,做成球狀,捏成碗形,包入餡,放入“粿印”(做粿時用的模子)用手擠壓成形,置鋪有香蕉葉的蒸篩上,入鼎蒸熟。待涼,用剪刀將粿一個一個剪下。吃時撕去香蕉葉。
餡製法:在做粿前一天用“乒乓”(爆米花)、“瓜冊”(糖醃冬瓜片)、花生仁(先炒熟、撮去外膜)等剁碎,用溫開水拌和(水以餡能捏握成團而不粘手為度)。因此,鼠曲粿又稱“乒乓粿”。如同紅曲桃粿,因粿皮拌有紅曲(現在多用色素),故名。又因餡是米飯,所以又稱飯粿。
鼠曲粿是潮汕一個名小食。《辭源》上說:“鼠麴草,草名。又名米曲、鼠耳、無心草、香芋,北人稱為‘茸母’。可入藥。古時民間以三月三日取鼠麴草汁和粉,作龍舌料,食之可避時氣。”
周作人先生的《故鄉的野菜》上說:“黃花麥果通稱鼠麴草,系菊科植物,葉小微圓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黃色,簇生梢頭。春天採嫩葉,搗爛去汁,和粉作糕,稱黃花麥果糕。”
我們這裡的鼠麴草有兩種,一種葉大,稱“大米鼠曲”,一種葉小,稱“小米鼠曲”,花皆白色,與周先生所說不同。可能是地方差異的緣故,或是其他原因。採食的是小米鼠曲。
鼠曲粿製作方法:採鼠麴草,洗淨曬乾,下鼎炒熱,入臼中捶成棉絮狀,和糯米粉作粿皮待用。一小塊粿皮,做成球狀,捏成碗形,包入餡,放入“粿印”(做粿時用的模子)用手擠壓成形,置鋪有香蕉葉的蒸篩上,入鼎蒸熟。待涼,用剪刀將粿一個一個剪下。吃時撕去香蕉葉。
餡製法:在做粿前一天用“乒乓”(爆米花)、“瓜冊”(糖醃冬瓜片)、花生仁(先炒熟、撮去外膜)等剁碎,用溫開水拌和(水以餡能捏握成團而不粘手為度)。因此,鼠曲粿又稱“乒乓粿”。如同紅曲桃粿,因粿皮拌有紅曲(現在多用色素),故名。又因餡是米飯,所以又稱飯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