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兔頭668

    《釋私論》說:“夫稱君子者,心無措乎是非,而行不違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氣靜神虛者,心不存乎矜尚;體亮心達者,情不繫於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繫於所欲,故能審貴賤而通物情。物情順通,故大道無違;越名任心,故是非無措也。是故言君子,則以無措為主,以通物為美。言小人,則以匿情為非,以違道為闕。何者?匿情矜 ,小人之至惡;虛心無措,君子之篤行也。” 這是從兩方面講“君子”。這兩個方面實際上就是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第二個層次是“審貴賤而通物情”。第一個層次,是就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說的,作為社會的一員,一個人在社會中應該“越名教而任自然”。這就是說一個人應該順著他的自然本性生活下去,不管社會上的清規戒律、條條框框。要這樣做,就要不理會社會上的批評和讚揚,這就叫“心無措乎是非”。第二個層次是就人和宇宙的關係說的,人和物的關係說的。在這個關係中,人應該“審貴賤而通物情”,能夠物情順通,就與大道無違。達到物情順通的條件是“情不繫於所欲”。 也就是說:不把世俗觀念放在心上,就能順應本性,超脫自然。通情達理,所想不拘泥於慾望,便能看透富貴貧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只有華為用f2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