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子dream

    此事還得從“金匱之盟”說起:

    當年太后即宋太祖生母病重,趙匡胤一直衣不解帶、服侍在旁,母子倆還有過一段深談,其中有幾句至關重要:

    太后問太祖皇位如何得來,太祖回:乃祖上護佑。太后不以為然,說道:因前朝周世宗傳位幼子,才使你有機可乘,若有長君繼位,怎還會有趙家的天下。因而待你百年之後,就傳位於爾弟趙光義,如此方能使國家昌盛、四海昇平。趙匡胤聽聞,雖有不願,但母親教誨,怎敢不應允。

    儘管趙匡胤答應了太后的要求,但當時的他正值壯年,以後的事誰都說不準。直到發生了“燭影斧聲”的事件,五十歲的宋太祖突然駕崩,僅剩的倆皇子還都未封王,因此手中並無實權。這就使得身為百官之首的趙光義順理成章的繼承了皇位,並且在他繼位後,一改先前制度,無論是在政治、軍事方面、亦或是文化、外交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朝野上下無不對其佩服之至。

    由此可見,趙光義繼位是人心所向,不僅因為有權利做支撐,太后的“懿旨”做倚靠,最主要的是他有一定的能力統領大宋河山,這是宋太祖兒子們無法媲美的。想必這便是宋太祖的心腹未擁護其子繼位的原因吧。

  • 2 # 小宋史趣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趙匡胤的死和他死後趙光義的繼位一直是眾人爭議的焦點,拋開趙匡胤的死因暫且不說,我們只說一下趙光義繼位的過程和前因後果。

    趙光義是跟隨哥哥趙匡胤一起打天下的,當坐定江山後,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把他的那些武將親信們一一開除了,於是在那些開國元勳裡,趙光義成為了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心腹,把弟弟培養成心腹也是趙匡胤想要看到的。

    最後一個要說的便是趙匡胤的心思,趙匡胤剛建立大宋的時候雖然他僅存的兩個兒子尚且年幼,但縱觀整個封建王朝,這也並不妨礙他設立太子啊,然而當了十多年的皇帝他終究還是沒有設立太子,這其中不得不說,他也有自己的算盤。

    大宋建立的當年,趙匡胤和趙光義的生母杜太后就不曾一次地跟他說過,讓他百年之後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以免重蹈周的覆轍。很難說趙匡胤聽進去了沒有,或者說他是否有過這種想法,但是他的做法卻一直在踐行著這種想法,不立太子倒也罷,他的兩個兒子甚至都沒有封王進爵,與此相對應的卻是趙光義一步步登上權利的巔峰。

    陳橋兵變的後遺症嚴重影響了趙匡胤,也許在他的心中自己的第一皇位繼承人就是自己的弟弟趙光義,為了不使得自己的大宋王朝重蹈覆轍,他寧肯讓能穩定朝局、坐定天下的弟弟上位,也不自己的兒子冒險,因為他太后怕,自己會跟柴榮一樣!

  • 3 # 西府趙王爺

    這個問題有點帶節奏的嫌疑啊,很明顯就是奔著趙光義篡位的去的。但是就目前的證據而言,我們無法去證明燭影斧聲的真實性,更無法去確定金匱之盟就是假的,所以關於趙光義是否篡位這個問題,還有待考證。

    其次,便是假設趙光義篡位,其合法性受到了質疑。但是,對於當時趙光義來說,就算他是篡位,也沒有人能阻止。因為,他在趙匡胤死後,具有全天下最大的實權。

    作為宋太祖趙匡胤的親弟弟,趙光義一直以來都是哥哥身邊最信任的助手,也是趙匡胤集團的核心人物。

    趙匡胤將自家親軍的指揮權交給了趙光義,就等於將自己的安全託付給了他,可見其信任程度。

    再往後,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等一系列手段,調整了禁軍的指揮系統,石守信、高懷德等一眾親信被迫交出兵權,賦閒養老。除開趙匡胤這個最高統帥,北宋禁軍的實際領導人則只剩下趙光義。

    而正是憑藉著手中的職權之便,趙光義在當皇帝前便培植起了一批屬於自己的勢力,魏震、張平、陳從信這些人都是趙光義挖掘出來的。而正是因為趙光義在開封府有著巨大的勢力,當初宋太宗趙匡胤想要遷都洛陽,他才會極力反對。

    總之,經過多年的發展,時至趙匡胤駕崩,趙光義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絕對實權人物,幾乎是一手操控的宋朝的軍政大權。此時他想要當皇帝,沒有誰能攔得住。

    而對於這些潛在的反對勢力,趙光義也做出了穩妥的安排。

    首先,對於同樣是有著繼承權的侄兒們,他採取了一個安撫的態度,登基之後第一時間予以封賞,加官進爵。

    比如趙匡胤次子趙德昭,被其任命為京兆尹,並加封武功郡王,地位在宰相之上。四子趙德芳則是興元尹,外加同平章事。

    很顯然,這都是趙光義的手段。而且誰能想到,趙匡胤的兒子們,居然全部英年早逝?這說不準都和趙光義有關係!

    此外,對於趙匡胤的舊部老臣,趙光義一律加倍封賞。意思很明顯,只要跟著我趙光義,不會虧待你們。原本趙光義就有著強權,形勢比人強,再加上他如此給面子,那麼就很少會有人站出來自討沒趣了。

    當然,這是都只是利益上捆綁或者安撫手段。對於趙光義來說,如何改正這篡位之名,才是重中之重。

    雖然史學界有許多人認為這是趙光義和趙普聯合起來造的假,但是面對這樣一個死無對證的東西,根本缺乏有力的證據去推翻。所以,從理論上講,趙光義是正統繼位,是法理承認的皇帝。有了這個東西,天下人即使有疑,卻也拿不出什麼站得住腳的反對理由,那麼也就無法對趙光義的皇位造成威脅。

    所以,總結來看,趙光義不管是否篡位,他當皇帝基本上都沒有什麼阻力。首先他已經完成了對趙匡胤的架空,擁有絕對的實權,其他人無法做出有效的反抗。

    他這皇位自然也就十分安穩!

    說來說去,還得怪趙匡胤,他太寵自己這個弟弟了,讓他大權獨攬。其一生都在防別人,防完武將防文官,當年的義社十兄弟幾乎全部被他趕下了臺,結果卻沒想都,禍起蕭牆,出了一個家賊,栽到了自己弟弟手裡!

    如果燭影斧聲是真的,那他就太虧了。

  • 4 # 歷史文哥小博士

    宋太祖的駕崩和傳位繼承人是涉及到歷史上的兩個大謎團。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大謎團。

    “帝王召晉王光義,囑以後事……左右皆不得聞,但遙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俄爾帝崩時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見晉王愕然。”——《宋史紀事本末》

    短短的一段記載,說的是趙匡胤招弟弟趙光義商量後事安排,那時候趙匡胤已經病得很嚴重了,然後外面的人卻看到屋子裡有燭火之影,還聽到了斧戳地的聲音,緊跟著就傳來趙匡胤駕崩的事情。所以很多人覺得趙匡胤之死與趙光義有關!因為趙匡胤死之後,最大的受益人就是趙光義,並且時間點剛剛好!然而也有很多人覺得趙匡胤是屬於病死,和趙光義無關。趙匡胤經常酗酒,並且當時已經50歲了(古代已算高齡)猝死也是很有可能的。眾說紛紜,似乎都有道理,然而我結合這兩種看法,我覺得趙匡胤之死是與趙光義有關,但是主要責任還是在趙匡胤自己猝死。可以這麼解釋:當晚趙匡胤找了趙光義,趙光義說了一些非常讓趙匡胤激動的話,讓趙匡胤控制不了情緒猝死了。

    “趙普於床前寫成誓書,普於紙尾寫"臣普書"。藏在金匱(同櫃),命謹慎小心的宮人掌之。”——《悚水記聞》

    金匱之盟是在杜太后(趙匡胤的母親)的逼迫之下,而立下遺囑百年之後讓弟弟繼位,也就是兄終弟及。主要考慮是五代十國的亂象,加上趙匡胤的兒子們年幼,恐不能成就大事。然而很多人覺得金匱之盟是假的。因為金匱之盟拿出來的時候不及時,是在趙光義當了一段時間皇帝之後,還是由杜太后和宰相趙普的力證下才說出來的。當然也有覺得金匱之盟是真的,因為杜太后確實喜歡趙光義,並且趙光義當時還做過京兆尹的官職,為後來的繼承做準備。而我的觀點是金匱之盟存在的可能性比較大,畢竟杜太后和趙普兩個人是最重要的當事人。兩個人都有口供並且一致,只能說這是真實存在的。

    既然有了趙匡胤的死去,加上金匱之盟,那趙光義就成為了合法的繼承人。但是非常奇怪的是趙匡胤的兒子們最後都離奇死亡了!這也讓趙光義的繼承合法性多了幾分懷疑。

    通過上述兩個大謎團的解釋,我們可以發現趙光義是非常有心計的人!

    到了宋太祖後期,他的親信只有兩個一個是趙光義,一個是趙普。趙光義就不說了,趙普也是非常無奈,三次罷相又三次回來。後來沒有辦法,只能幫助趙光義作證金匱之盟。當然我覺得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人,她的存在影響特別大。這個人就是趙匡胤和趙光義的母親杜太后。杜太后想讓趙光義繼位,其他的大臣也是無可奈何的。

    參考文獻:《宋史》《悚水記聞》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題主能夠滿意。

  • 5 # 海小馬

    俗話說“逝者為大”,完成逝者的心願肯定也是太祖心腹的心願,有點拗口,大家理解精神就好。因此我們首先要知道太祖的意圖,其次是瞭解太祖心腹有沒有能力完成領導的意圖。

    所以七歲的柴宗訓才能繼位,主少國疑,所以太祖才能黃袍加身。在五代這個比拼下限的年代,皇帝是最高危的職業,皇帝的兒子是最高危的人群。

    太祖只有兩個成年的兒子,作為一個父親,舐犢情深,不想自己的孩子承擔風險,應是一個合格父親正常的心態。

    所以我們看到了終太祖一朝,太祖的兩個兒子始終默默無聞,既未掌兵,也無實權,甚至都未封王。太祖的想法顯而易見。

    現實很殘酷:趙普連任十年的丞相罷免,且太祖明文要求晉王地位在丞相之上。趙普直到太宗趙光義繼位,才恢復原職。

    此外,太祖在後周時期即有“義社十兄弟”,哥們感情很不錯,在北宋建立後,也基本都手握兵權。可惜北宋建立後,太祖給兄弟們發了一大筆遣散費,每個人都從軍事專家轉行幹起了理財專家。

    即使想輔佐少主繼位,也是人到中年,有心無力,難振雄風。

  • 6 # 陌上花已濃

    要說趙大和趙二這事,還比較複雜。

    趙大比趙二大12歲,趙二比趙大家小趙大(德昭)大12歲。

    趙大哄柴宗訓讓座的時候32歲,此時趙二20歲,有擁戴之功。小趙大8歲,跟柴宗訓差不多。

    趙大在位16年,正是臥榻之側,有好多他人酣睡的時候。所以趙大一方面要收拾這些在旁邊酣睡的人,另一方面還要防止萬一出現什麼閃失,讓別人哄了自己家的小趙大。這個階段,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趙二做大,萬一出現意外,趙二坐了也勝過被別人一窩端。這個時候,趙二也沒閒著啊。他這時候要做的事,無非就是三個:拼了命為趙大打臥榻之側的人、暗中偷偷學習如何做皇帝、大量培育自己的親信勢力。等到趙大回過頭來時,已經尾大不掉了。

    哄來的座位,趙大坐了16年後,在臥榻之側尚有他人酣睡時,在燭影斧聲中拜拜了,趙二接著登臺坐了21年。

    趙二這21年沒白乾,臥榻之側酣睡的人被收拾得差不多了,幽雲十六州那嘎達實在完全收拾不了也搞了個隔音牆把鼾聲給隔開了。總體來說,趙大趙二都還坐的不錯。

    要是趙大能多活幾年,能騰出手來,收拾趙二那是必須的。可惜天不假年。

    我還是相信“金匱之盟”是存在的,趙二後來沒有守信,趙大卻是沒來得及不遵守。從發現自己不行了到真的不行了,只有短短几天,最後只好在燭影斧聲中妥協了——總好過叔侄之間廝殺,讓別人得了漁翁之利。

  • 7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心腹大臣?歷朝歷代開國皇帝又有幾個人能有心腹之臣呢?歷史上除了秦始皇、唐太宗幾人開創皇朝之後沒有屠戮功臣之外,其他的皇帝建立國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殺掉自己的心腹,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宋太祖趙匡胤雖然並沒有屠戮功臣,但趙匡胤上臺後為了抑制臣子的權利,他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杯酒釋兵權徹底拿下了武將的權利,如壓制丞相趙普打壓文官集團。如此一來趙匡胤徹底成為了孤家寡人。

    事實上趙匡胤的心腹兄弟有很多,但在他當上皇帝后就一個都沒有了。比如協助是趙匡胤發動兵變代周建宋的“義社十兄弟”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等。他們都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結拜兄弟,趙匡胤能上位,他的這些結拜兄弟居功至偉。但趙匡胤稱帝后石守信、王審琦等人不也因為杯酒釋兵權徹底喪失了兵權,成為了樣子貨嘛。王彥升更是在陳橋兵變之後殺死了試圖組織抵抗的韓通和他的家人,給趙匡胤的和平演變塗上了後周忠臣的鮮血。王彥升就此被趙匡胤恨上了,最終被貶出京城。

    可見和趙匡胤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一個都被趙匡胤給解決了,徹底喪失權利成為了樣子貨。說他們不恨趙匡胤那都是假的。既然如此他們又如何會參與到趙匡胤皇位傳承之中呢?即使他們不恨趙匡胤,也沒有能力去幫助趙匡胤撥亂反正了啊。再說了,趙光義也不是玩假的。趙光義一直以來都是趙匡胤的左膀右臂,其能力絲毫不遜色於哥哥趙匡胤,就算有他人的反對,趙光義也有足夠的能力鎮壓下去。

  • 8 # 一個歷史過客

    宋太祖趙匡胤有四個兒子,長子、三子早夭,次子趙德昭生於951年,四子趙德芳生於959年。而趙匡胤死於976年。也就是說,趙匡胤死的時候,兩個兒子都是二十多歲。

    二十多歲的青年,算來不是太幼小了。但是奇怪,趙匡胤從來沒有立過太子。

    趙匡胤是開國皇帝裡,最無奈的一個。因為他的皇位沒法子傳給自己兒子,只能傳給自己的弟弟,顯然這是被動的。

    有人問趙匡胤的親信們為什麼沒有站出站支援趙匡胤的兒子呢?趙匡胤的確有親信,第一波親信就是杯酒釋兵權的那幫老將,人家正在農家樂裡搓麻將呢!第二波親信,就是他的親弟弟趙光義了。

    可以說趙匡胤最大的親信,就是他的弟弟趙光義。趙光義是朝中百官之首,被封為晉王,位居宰相之上。他要做皇帝,誰能攔得住?他倆侄兒趙德昭和趙德芳,完全沒有能力壓制他。

    01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把一幫老夥計都給提前趕下崗了。

    要麼說趙匡胤自己也是活該,哪個開國皇帝沒有自己的一套班底呢?趙匡胤本來也是有的,以石守信、高懷德等大將為首的武將團隊,正是趙匡胤起家的老本。

    可是我們要知道,趙匡胤本人是靠什麼起家的,他是篡奪了後周的江山,以武將的身份造反奪取的皇位,這件事他的那些手下們可都參與了。

    趙匡胤自己做了賊,當然心裡就有鬼了。他認為但凡武將,都有可能像他一樣造反稱帝。可是他也不願意殺掉自己的這幫老夥計,所以就把他們喊到一塊兒喝酒。

    在酒宴上,趙匡胤直言,他們個個手握兵權,將來造反了怎麼辦?這幫人一個個把腦袋都磕破了,表示不可能。

    趙匡胤卻嘆了口氣,表示:現在的確不可能,畢竟你們都是忠心的,但是咱趙匡胤何嘗不是對後周忠心耿耿呢?咱可是被你們這幫手下人強行給推上皇位的,難保你們這些大將的手下人,不會把你們也推上皇位。

    趙匡胤的話一下子點醒了在場所有人,他們都明白,只有交出兵權,才能免除皇帝的猜忌。第二天趕早,以石守信、高懷德兩位大將為首的一干武將,全都跑去趙匡胤那兒交兵權去了。

    趙匡胤還渾然不知地摸摸頭,表示:這是幹什麼?我又不是信不過大家。一邊說這話,一邊笑呵呵地把他們的兵符給收了回來。

    02晉王趙光義手段非常,可以說是眾望所歸。

    趙匡胤是暴斃而亡,他的死因呆子都能看得出來。之後這皇位就空了出來,趙光義想都沒有想,一屁股就坐在了龍椅之上,表示要登基稱帝了。

    要是換成別人,趙光義早就被趕下臺了,可是他是趙光義,是趙匡胤最信任的心腹,也是趙匡胤的親弟弟。

    太宗太平興國元年,改京兆尹,移鎮永興,兼侍中,始封武功郡王。詔與齊王廷美自今朝會宜班宰相之上。---《宋史》

    趙匡胤在的時候,趙光義就位列宰相之上,是群臣的領頭羊。現在趙匡胤沒了,天下還沒有完成統一,趙光義顯然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趙光義坐上皇位以後,手段是比較高明的,他恩威並用,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把周圍的人打得服服帖帖。

    首先,趙光義將侄兒趙德昭封為京兆尹兼任武功郡王,地位在百官之上,侄兒趙德芳被封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弟弟趙廷美被封為開封府尹、齊王,地位也在百官之上。這麼一來弟弟和侄兒都沒話說了。

    其次,趙光義將趙匡胤和趙廷美的子女,都稱之為皇子公主,地位和自己的兒子女兒一模一樣。這給人一種錯覺,認為趙光義將來可能會把皇位傳給自己的侄兒。

    再者,趙光義將趙匡胤留在朝中的舊部比如薛居正、盧多遜等人全都加官進爵,並且大肆封賞他們的子孫。以此告訴他們,趙匡胤給不了你們的,他趙光義可以給,一下子就堵住了這幫人的嘴。

    最後,趙光義赦免了趙匡胤在位期間的不少犯官,有些還讓他們官復原職。在科舉考試方面也做了點小動作,錄取人數比趙匡胤在的時候,多了兩倍。以此獲取天下士子的人心。

    這一套組合拳,你一點招架的想法都沒有。故佈疑陣,讓侄兒和弟弟都閉嘴了,籠絡人心,給了趙匡胤在朝心腹們大量好處,開科取士,籠絡了天下讀書人,釋放犯官,得到了基層的擁護,我就想問,還有誰反對他做皇帝?

    趙匡胤的倆兒子也沒什麼太大的出息。

    趙匡胤生前沒有立繼承人,因為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武將出身,身體那麼好,才不過50歲,怎麼可能暴斃呢?

    四年,從徵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上所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德昭以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上聞驚悔,往抱其屍,大哭曰:“痴兒何至此邪!”贈中書令,追封魏王,賜諡,後改吳王,又改越王。---《宋史》

    按道理來說,應該是趙匡胤活著的長子趙德昭來做皇帝。可是趙德昭沒這麼大的膽量和本事,他當時連王爵都沒有被封,所以手裡的權力極為有限。

    在趙匡胤看來,他希望循序漸進,讓兒子逐漸從基層慢慢成長起來,這樣更有利於接班。可是萬萬沒想到這才培養了一半,自己就先走了。

    從地位上來說,節度使身份的趙德昭,是沒辦法跟晉王身份的趙光義相抗衡的。他也沒這個膽子,更沒有一幫人願意追隨他。

    哥哥趙德昭都不敢想的事情,弟弟趙德芳又能怎麼辦呢?所以說趙匡胤的確是後繼無人,這倆小娃娃,根本就不是趙光義的對手。

  • 9 # 擒史皇

    提起宋朝的神祕事件,很多人往往能想到北宋一件千古迷案——“燭影斧聲”。

    它涉及到了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死亡之謎,千百年來人們圍繞著它爭論不休,許多人提出過自己的看法。而實際在《宋史》的《太祖本紀》上只有一句——

    “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

    那麼,“燭影斧聲”是真的嗎?

    其實這個問題在北宋時就已經有了答案,根據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的描述,在太祖死後,宋皇后立即讓太監王繼恩召太祖次子趙德芳入宮,但王繼恩卻私自決定前往開封府召趙光義入宮,最終趙光義在靈前即位。

    既然“燭影斧聲”是假的,那麼太祖真是太宗殺死的嗎?

    在《涑水紀聞》的記載中,與趙光義入宮的還有另一個人,這個人叫做程德玄,擅長醫術。

    在王繼恩到達時程德玄就已經在開封府等候了,他自稱是在睡覺時忽然聽到有人叫自己說晉王召見,這才急急忙忙跑到開封府門前,結果府門關閉。

    程德玄就一直在外面等到了三更天,王繼恩到達後兩人才一起叫出趙光義,最終三人一道入宮。

    到了宮門前,王繼恩、趙光義兩人遲疑時又是這位程德玄鼓動趙光義及早入宮搶奪皇位,最終才成功搶在趙德芳之前入宮即位。

    這很難讓人相信三人之間沒有預謀,能配合得如此精密。

    而宋皇后的表現也是精妙絕倫:在得知來者是晉王趙光義後,宋皇后表現出驚駭,立馬叩頭請罪,稱趙光義為“官家”(官家為北宋皇帝專用稱呼,取義為“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

    趙光義的演技也堪稱一流,立即哭著說道:

    “共保富貴,無憂也。”(《涑水紀聞》)

    而結果呢,宋皇后死後宋太宗不同意給諡號,也不同意宋皇后與太祖合葬,這等薄涼之舉很難說和燭影斧聲當晚的事情無關。

    可想而知,宋太宗當時已經做開封府尹十多年,在打倒趙普後更是羽翼豐滿,想要遏制晉王勢力,只有遷都一途,而作為利益受損者,趙光義自然不願意遷都,所以站出來反對。

    一句“在德不在險”也暗示了遷都的舉措得不到其他上層官員的支援,最終趙匡胤只得放棄了遷都。

    在回到開封后不久,趙匡胤就加封了趙廷美和趙德昭二人為檢校太傅。

    這一年吳越國王錢俶入京時接待的也並不是一直以來的晉王趙光義,而是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足見太祖太宗此時已經有了矛盾。

    根據趙匡胤死亡的最終受益者來看,趙光義很難洗脫自己殺兄的嫌疑。

    而在這年八月,太祖還派遣了党進、潘美等人出征北漢,在並無病患記錄的情況下,太祖忽然死亡更是惹人懷疑。

    總的來說,當時宋太宗趙光義的羽翼已經豐滿,在都城的關係也是盤根錯節,所以心腹大臣們想要擁立宋太祖的兒子繼位還是很困難的。

  • 10 # 香姐逛歷史

    可以說趙匡胤最大的親信,就是他的弟弟趙光義。趙光義是朝中百官之首,被封為晉王,位居宰相之上。他要做皇帝,誰能攔得住?他倆侄兒趙德昭和趙德芳,完全沒有能力壓制他。

    可是我們要知道,趙匡胤本人是靠什麼起家的,他是篡奪了後周的江山,以武將的身份造反奪取的皇位,這件事他的那些手下們可都參與了。

    守信累任節鎮,專務聚斂,積財鉅萬。尤信奉釋氏,在西京建崇德寺,募民輦瓦木,驅迫甚急,而傭直不給,人多苦之。子保興、保吉。---《宋史》

    趙匡胤自己做了賊,當然心裡就有鬼了。他認為但凡武將,都有可能像他一樣造反稱帝。可是他也不願意殺掉自己的這幫老夥計,所以就把他們喊到一塊兒喝酒。

    在酒宴上,趙匡胤直言,他們個個手握兵權,將來造反了怎麼辦?這幫人一個個把腦袋都磕破了,表示不可能。

    趙匡胤卻嘆了口氣,表示:現在的確不可能,畢竟你們都是忠心的,但是咱趙匡胤何嘗不是對後周忠心耿耿呢?咱可是被你們這幫手下人強行給推上皇位的,難保你們這些大將的手下人,不會把你們也推上皇位。

    趙匡胤的話一下子點醒了在場所有人,他們都明白,只有交出兵權,才能免除皇帝的猜忌。第二天趕早,以石守信、高懷德兩位大將為首的一干武將,全都跑去趙匡胤那兒交兵權去了。

    趙匡胤還渾然不知地摸摸頭,表示:這是幹什麼?我又不是信不過大家。一邊說這話,一邊笑呵呵地把他們的兵符給收了回來。

    這幫老夥計都被趙匡胤剝奪了軍權,從此以後在老家只管斂財,而且表現得十分蠻橫不講理,名聲都不是很好,趙匡胤得知以後,反倒是對他們寬心了,他就擔心這裡面有人名聲好,得人心。

    要是換成別人,趙光義早就被趕下臺了,可是他是趙光義,是趙匡胤最信任的心腹,也是趙匡胤的親弟弟。

    太宗太平興國元年,改京兆尹,移鎮永興,兼侍中,始封武功郡王。詔與齊王廷美自今朝會宜班宰相之上。---《宋史》

    趙匡胤在的時候,趙光義就位列宰相之上,是群臣的領頭羊。現在趙匡胤沒了,天下還沒有完成統一,趙光義顯然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趙光義坐上皇位以後,手段是比較高明的,他恩威並用,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把周圍的人打得服服帖帖。

    首先,趙光義將侄兒趙德昭封為京兆尹兼任武功郡王,地位在百官之上,侄兒趙德芳被封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弟弟趙廷美被封為開封府尹、齊王,地位也在百官之上。這麼一來弟弟和侄兒都沒話說了。

    其次,趙光義將趙匡胤和趙廷美的子女,都稱之為皇子公主,地位和自己的兒子女兒一模一樣。這給人一種錯覺,認為趙光義將來可能會把皇位傳給自己的侄兒。

    再者,趙光義將趙匡胤留在朝中的舊部比如薛居正、盧多遜等人全都加官進爵,並且大肆封賞他們的子孫。以此告訴他們,趙匡胤給不了你們的,他趙光義可以給,一下子就堵住了這幫人的嘴。

    最後,趙光義赦免了趙匡胤在位期間的不少犯官,有些還讓他們官復原職。在科舉考試方面也做了點小動作,錄取人數比趙匡胤在的時候,多了兩倍。以此獲取天下士子的人心。

    趙匡胤的倆兒子也沒什麼太大的出息。

    趙匡胤生前沒有立繼承人,因為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武將出身,身體那麼好,才不過50歲,怎麼可能暴斃呢?

    所以他的倆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其實也沒有急著爭奪皇位,因為他們也覺得往後的日子長著呢。

    四年,從徵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上所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德昭以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上聞驚悔,往抱其屍,大哭曰:“痴兒何至此邪!”贈中書令,追封魏王,賜諡,後改吳王,又改越王。---《宋史》

    在趙匡胤看來,他希望循序漸進,讓兒子逐漸從基層慢慢成長起來,這樣更有利於接班。可是萬萬沒想到這才培養了一半,自己就先走了。

    從地位上來說,節度使身份的趙德昭,是沒辦法跟晉王身份的趙光義相抗衡的。他也沒這個膽子,更沒有一幫人願意追隨他。

    哥哥趙德昭都不敢想的事情,弟弟趙德芳又能怎麼辦呢?所以說趙匡胤的確是後繼無人,這倆小娃娃,根本就不是趙光義的對手。

    趙匡胤到底是怎麼想的,是想過幾年天下太平再立兒子為太子,還是真的就想傳位給弟弟,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從遲遲不立太子、任命弟弟做京兆尹這兩件事,不能不引起群臣的猜測。

    再加上趙光義本身在軍中、朝中積累的威信,他遠比兩個毛頭小子有競爭力。這一點,不管是趙光義自己,還是朝中群臣,包括趙匡胤的“心腹”,都是一致認可的。

    說得大一點,為了國家利益,趙光義更適合做皇帝。說得小一點,趙匡胤的心腹,也是趙光義的心腹。就算這些“心腹”,在兄弟二人之間的態度有所偏頗,但總比兩個年輕人親近得多了。

    後來,還是因為找到趙光義了,這事才作罷。這也就是大臣們心中的傳統意識。他們還是覺得,應該讓趙匡胤的兒子當皇帝,才會做這樣的選擇。否則的話,就應該立趙光義的兒子為皇位,怎麼會立趙匡胤的兒子們呢。

  • 11 # 小陌逢春

    黃泉路上無老少,趙匡胤是突然暴斃而亡的,至於他是得了什麼病,沒有人知道,但卻給歷史留下了“燭光斧影”的懸案。他生前並沒立儲,也許是他認為自已還年輕為壯(50多歲),正是大施拳腳之時。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似乎也並不著急,爹爹還健在,兒子就要上位取代,那是忤逆之罪。不想一夜睡來,老爹就悄無聲息的走了,想必兩個兒子都沒想到,也沒有做好上位的準備,其實更沒有那個實力!實力不允許,只能往後靠靠,方許還能多看看世上的光景。

    趙匡胤走了,國不可一日無君。趙匡胤的弟弟、晉王趙光義責無旁貸地宣佈由自己繼承大統,是為宋太宗。兄死弟繼,不是不行,回顧歷史有先例,但一般是有條件的:哥哥無後代。可是,趙匡胤的兩個兒子都活蹦亂跳的存在呢。為什麼趙匡胤的一干心腹親信不擁立他的兒子登基呢?反倒讓弟弟趙光義做了皇帝?

    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禁軍的統帥,負責防守京師。960年初,他率軍北上抵抗遼軍,軍隊走到了陳橋驛,發動了陳橋驛兵變,他被手下眾將擁立,逼迫後周皇帝退位,自己當上了皇帝。

    五代十國的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趙匡胤深知武將專權的弊端。即位不久的一天,宋太祖宴請擁立自己當上皇帝的石守信等大將飲酒,酒酣意濃之時,太祖突然闇然傷神道:“我能做皇帝全靠各位,可現在我整夜都睡不著覺呀。”眾將忙問其故,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們也被部下黃袍加身,你們也會身不由己啊。”眾將明白受到宋太祖的猜疑了,便請太祖指明生路……第二天,眾將紛紛稱病辭職,交出了兵權,太祖重賞各位良田豪宅美女,過快活生活去了,自此君臣無猜,這就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各位大致明白了吧,趙匡胤暴斃之時,原來的親信心腹早已手中無權柄,也許正擁抱著美女喝花酒呢。而趙匡胤最信任的心腹就是自己的弟弟趙光義,位列百官之首。其他人可以說都是趙光義的親信心腹了,唯趙光義馬首是瞻的。趙匡胤的兩個兒子是無法和叔叔趙光義PK的,實力不允許啊!

  • 12 # 看書不多

    杜太后比較喜歡趙光義,一直有兄終弟及的想法。趙匡胤應該比較孝順,為了讓母親高興,就封趙光義當晉王開封府尹。趙宋剛剛穩定,尤其杜太后趙氏兄弟都生活在亂世,繼承人不行導致王超崩潰的例子看過很多。所以杜太后有這種想法也是有可能的。不過趙匡胤心裡肯定不痛快,但是礙於母親的想法和自己兒子的不爭氣,也沒辦法。

    有一天,兄弟倆商量事,晚上喝點酒。喝的有點多了,趙匡胤想到這事,情緒就開始有些激動,估計就是說咱媽太偏心。兄弟倆起了爭執。越說越激動,趙匡胤順手拿過來一個東西,可能是那種一人高的燭臺,邊說邊用燭臺敲地。趙光義看到哥哥這麼生氣,也嚇壞了。趙匡胤當時身體有點問題,加上喝多點酒,心情太激動,一下就過去了。等趙光義反應過來,趙匡胤已經死了。也可能是趙光義發展哥哥不對了,沒有進行必要的救護。

    趙匡胤倆兒子的死,趙光義應該不是有意的。可能沒事就敲打他倆一下,他倆的心理素質不行,被嚇死了。

  • 13 # 沙中土大溪水

    人在做天在看。趙二虧心!

    北宋從趙二開始都是趙二的後代。靖康恥後,南宋趙構排第一個這趙二的後代,趙構無後,無奈只好從民間找趙大的後代當皇帝,從趙構往後又都是趙大的後代。

    為啥不傳趙二的後代,偏偏找趙大的後代,這不是打自己祖爺爺的臉。這是無可奈何啊!靖康恥時,趙二的後代都在汴梁,拿宗人府的檔案照著抓一個沒跑。只跑了已經在走到磁縣,去求和的趙構。看看趙二是不是虧心,自己的後代都在汴梁,趙大的後代都流落民間街頭了!靖康恥後一直到紹興合議十多年,民間一直謠傳金主完顏阿骨打是趙大轉世,弄得趙構尷尷尬尬的,憋屈的是自己又生不出兒子。

    再說一個因果報應,南宋末年臨安城被圍,小皇帝和太后乞和,說得自己悽悽慘慘,蒙哥伯顏一句,柴家孤兒寡母也是悽悽慘慘啊,懟的臨安城裡一堆人無話可說。

    有宋一朝得國不正,不是血海里殺出來的。總是感覺疑神疑鬼,心虛的很。一個皇帝要有所作為最起碼得活的歲數大些,在位久的吧?可宋朝在位時間久的幾個皇帝,都絕後,沒有例外。宋仁宗立一個太子死一個,你說是不是虧心虧的。

    再說一遍,人在做天在看。

  • 14 # 平安讀歷史

    宋太祖趙匡胤在離奇暴斃之後,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當上了皇帝,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宋太宗。要知道當時趙匡胤有兩個兒子,分別是趙趙德昭和趙德方,他們年紀也都不小了,完全可以繼承皇位。而趙匡胤當了那麼多年皇帝,肯定也有一大幫嫡系,在朝中又有相當大的實力,他們為什麼沒有擁戴趙匡胤兒子登基,而是最後默認了趙光義當上皇帝呢?

  • 15 # 阿亮說

    如果排除趙光義篡位之說,包括當晚全能大太監王繼恩的所作所為,這些偶然性問題。雖說我也不大相信杜太后活著時候搞出什麼金匱之盟的鬼話。但是偶然後面都有著必然,趙匡胤活著的時候,他是沒有向別人流露出要傳位給自己兒子的任何意思。你可以說,父死子繼這是天道自然,還用說嘛!但是太祖活著為啥要擺出傳位給趙二這個姿態呢,要知道當時趙二可是晉王、開封府尹,這兩個位置在那個年代可不是隨便授出去的,後周世宗柴榮繼位前就是這個官職,這訊號多明顯。而且趙二常年參與朝政,太祖的兩個兒子德昭德芳相比不僅不參與朝政,連封爵都沒有,也不封太子,所以說這點上比較,趙光義更像是太祖自己確定的皇位繼承人。

  • 16 # 泰林說

    老趙活著的時候想搬個家都沒人支援,更何況死了呢?還是暴斃,來不及反應的那種。

    這道“死活題”,坐在棋盤兩邊下棋的是親兄弟。

    不是嗎,晉王,京兆尹,東京汴梁衛戍區司令。

    說這話的朋友,很該看看趙光義也在宋太祖趙匡胤死後,把這幾個官職都封給過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芳,趙德昭,還有自家弟弟趙光美。

    但是以上三人的結局如何呢,有一個有好下場的嗎?

    吳王錢俶立刻坐不住了,無他,江南就剩一個吳越國了。

    趕緊上京求臣服去吧。

    迎接錢俶進京的,是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

    以往,按照對等原則也好,按照對錢俶的重視程度也罷,

    出面的,都是趙光義。

    所以,確實趙匡胤沒在生前封太子,但是,就這舉動一出,

    明眼人誰看不出是咋回事來?

    再一想趙普的下場,更多的人倒吸了一口冷氣。

    趙普是趙光義出面罷免的,這,現在看清楚了,這還是趙匡胤在給趙德昭鋪路,順便還抹黑一下趙光義的光輝形象。

    但是,很奇怪的,留下了趙德昭和趙光美守著東京汴梁。

    卻把趙光義,帶在了身邊。

    到了洛陽,祭祖,走訪慰問退休的“老幹部”趙普。

    然後,趙匡胤突然就對群臣說:咱們不回去了吧,遷都!

    沒人願意,但是,也沒人敢反對。

    畢竟是用了十幾年就結束了自唐末安史之亂以來,中原離亂,版圖破碎的大宋開國皇帝。

    這已經比後世鬧著要遷都卻被群臣輪番狂懟的明永樂大帝朱棣看起來有面子多了。

    當然,趙匡胤這步棋就是下給張光義的,所以,他在等趙光義的反應,也只在乎趙光義的反應。

    遷都,就是為了讓趙廣義離開經營日久的東京汴梁,把他連根拔起,讓趙光義變成任他宰割的“小白”。

    長安多好!

    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雄關有雄關。

    趙光義給趙匡胤叩了個頭: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

    在德不在險!你就拿這五個字忽悠一位血山屍海里走出來的開國皇帝?

    但是,趙匡胤卻聽明白了趙光義的話。

    正如陪著劉邦的太子喝酒的商山四皓,這五個字裡的德是啥?

    趙光義已經成了氣候了!

    一劍封喉,趙匡胤,不敢冒險了。

    趙匡胤低估了以上兩件事對趙光義的刺激程度,也低估了趙光義的反應和決心。

    趙光義真是民族的罪人!

    當五路大宋軍隊征伐北漢,並與契丹援軍要會獵於太原城下時。

    燕雲十六州,已經在向大宋招手。

    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一切戛然而止。

    趙匡胤死在了趙光義的東京汴梁。

    是的,東京汴梁已經不是大宋太祖的了,

    而是晉王趙光義的東京汴梁。

    趙匡胤,死的一點也不冤。

    也沒法指望群臣有誰能逆勢而動擁立經驗尚淺的趙德昭。

  • 17 # 拓跋巨集啊

    宋太祖趙匡胤傳給弟弟趙光義就對了,你看看朱元璋傳給他大孫子的結果,還是被燕王朱棣給一鍋端了。

    一個王朝第二代如果軟弱無能,這個王朝不能長久,秦朝秦二世胡亥,西晉晉惠帝司馬衷,就是很好的例子。

    大宋前後兩百年,也有四百年曆史。挺牛了.

  • 18 # 史墨千秋

    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暴死,享年50歲。根據史書的記載,宋太祖當時並沒有留下過傳位的遺詔,而等趙匡胤死後,作為晉王的弟弟趙光義便繼承了皇位。

    然而當時趙匡胤的兒子也已經有成年的了,那麼趙匡胤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讓弟弟趙光義坐上了皇位呢?

    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奧祕?快來跟隨小墨一探究竟吧!

    【趙匡胤劇照】

    不排除趙匡胤想把皇位傳給兒子,但金匱之盟卻打亂了自己的計劃!

    根據宋史的記載,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在臨終前,曾讓趙普進宮記載遺命,母親對趙匡胤說:“吾兒,哀家大線將近,我有重要的話想對你說。你可曾想過自己為何能取得天下?”

    趙匡胤說:“是祖宗與太后的恩德與庇護。”

    母親說:“你想錯了,如果不是周世宗把皇位傳遞給他年幼的兒子 你怎麼能夠取得天下,所以你要記住這個教訓,他日皇位要先傳給弟弟光義,光義再傳其弟光美,光美再傳給你兒子德昭,這樣國家能有長君,才是社稷的大幸。”

    【杜太后劇照】

    趙匡胤:“母親教訓的是,兒臣一定謹遵教誨。”

    就這樣杜太后便讓趙普將遺命寫為了誓書藏於金匱之中,這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金匱之盟,也正是這份盟約,將趙匡胤的算盤給攪了個天翻地覆。

    根據這份盟約,趙匡胤逝世後,其弟趙光義也便成功繼位。

    但還有人認為這段歷史可能為趙光義篡改,由於趙匡胤與其母杜太后已經死去,這也只是趙普的一面之詞,再加上後人們也並沒有發現金匱之盟,因而這也便成為了一個極具爭議的問題!

    小墨有言:

    個人認為,作為父親的趙匡胤肯定想把自己的皇位傳給兒子的,這畢竟是人之常情。

    趙匡胤死時,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已經20多歲,而另一個也已經長大了,但不能違背的一個事實是杯酒釋兵權之後的宋朝缺乏武將,以致於大宋經常會被外敵所侵擾,周邊的政權仍時有戰爭。

    【趙光義劇照】

    因而對於當時來說,能力出眾的弟弟趙光義便成了當時宋朝的一個頂樑柱,被封為晉王和開封府尹,職位更是位列宰相之上,原因便是他想將弟弟張光義作為“備胎”,等全國真正統一,局勢穩定之後,再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在50歲就已經死了,這也便使得他的計劃失敗了,因而趙匡胤在自己50歲暴死之時,他也沒有留下遺詔指定接班人,更沒有安排親信來輔佐兒子繼承皇位,這一切都將是他意想不到的。

    【END】

    大家好,我是小墨 ,每天都會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小故事。

  • 19 # 深藍妖火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歷史上唯一一個讓弟弟繼承皇位的帝王。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主要是因為趙匡胤心裡想立兒子的時候,兒子那時候還太小。他自己就是經由幼帝當政時期,發動兵變屬下登基,他不想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兒子身上,於是便擱置下來。

    再加上,早年間趙匡胤還不是一國之君的時候,弟弟趙光義曾跟著趙匡胤一起吃了不少苦。趙光義和趙匡胤常年東征之戰立下很多戰功,加上陳橋兵變之時,弟弟趙光義和其他將領參與,也有擁立之功,在趙匡胤登上皇位之後,趙光義的官職從防禦使到節度使再到同平章事以及後來的開封府尹,晉王,開封府尹,一般都是由皇族擔任,也是儲君的象徵,大臣們也就站隊到了趙光義這裡。

    所以,趙匡胤認為兒子們當時年幼,不能堪當要職,把兒子們安排在邊緣位置。兒子們的資質本就普通,又長期在邊緣位置,跟早已在要職多年支持者眾多有兵權的叔叔趙光義相比,相差甚遠,失去核心競爭力,自然也就沒辦法和他們的叔叔趙光義相比了。

    多數起兵開國皇帝在被擁立為帝以後,都會對擁立自己的功臣心生嫌隙,有些帝王對擁有兵權的心腹進行殺戮,有些委以虛職,解除兵權,趙匡胤就是後者。召集自己以前的老部下們參加宴會,推杯換盞之間,趙匡胤說到若不是你們,我也到不了這個位置,我對你們心存感激現在這個位置做的還不如從前快樂,石守信等人聽出了話外之音,但還是問道:現在天命已定,陛下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趙匡胤說道:雖然你們沒有其他心思,但是不保證你們的手下也沒有,黃袍到時候加到你們身上,你們到時候也會身不由己。

    這些將領聽到這些話以後感到惶恐不安,紛紛跪地懇請趙匡胤指給他們明路。趙匡胤說道:人生短暫,要多聚錢財,給子孫後代立長遠基業,不致於貧窮,在家美酒相伴,飲酒為歡,朕再於你們結為姻親,君臣之間,再無猜忌,上下相安,豈不是很好?石守信等人聽了以後,紛紛交出兵權,這就是歷史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在杯酒釋兵權中,趙匡胤的心腹們已經沒有了兵權,自然就擁立不了他的兒子登基。還有就是趙匡胤在位時間較短,希望循序漸進的為自己的兒子培養領導班子,這樣對兒子有利。他的兒子們認為自己年輕,自己的父皇年富力強,還有很多時間。

    然而這一切事情都還沒成型,趙匡胤卻先走了。而趙光義會籠絡人心,手段也非常高明,很少能讓人挑出毛病。加上趙光義手握大權,一般撐不起大事,所以逐漸的心腹就不擁立他的兒子了。

  • 20 # 三金趣說歷史

    古代君王,都有傳位於自己兒子的習慣。傳位於自己的兄弟,不是沒有,卻非常非常少。作為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王朝,宋王朝傳遞的第一棒似乎就出現了偏差,趙匡胤死後並沒有將自己的皇位傳給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而是傳給了自己弟弟趙光義。根據“皇室無親情”的定律,為什麼這種“傳弟不傳子”的情況,在宋代文人興盛的時期沒有人反對呢?我們要先來看看趙光義是怎麼得到這個皇位的。

    短短的一句話,就將宋朝兩代皇帝的交接說完了。這你信嗎?反正三金是不信。雖然趙匡胤已經50歲,且經常酗酒,但是一夜暴斃實在是難以服眾。結合現在咱們觀看眾多歷史事件,實在是趙光義篡權的概率比較大。

    最後,最有利的證據就是,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被逼自殺,趙德芳離奇去世。趙匡胤的香火都斷了,才有了趙光義傳位自己兒子的情況。這樣看來,幾乎可以斷定,趙光義是篡位而上。在有了這樣的前提,我們再看以下的原因,就有了幾分別樣的意思。

    太祖謂趙普曰:“自唐季以來數十年,帝王凡十易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普曰:“由節鎮太重。君弱臣強,今唯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語未畢,上曰:“卿勿言,我已諭矣。

    這裡,太祖問的是趙普,趙普固然是趙匡胤的心腹,但是看趙光義登基後趙普已然備受重用的情況來看,趙普當時很可能已經跟趙光義眉來眼去了。

    就算趙普當時沒有跟趙光義串通,“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自己的想法,那他就是自尋死路,怨不得旁人。這種過河拆橋,最後還是自己吃了苦頭。自己將羽翼剪除,那趙光義還怕什麼。

    四、雷霆手段,菩薩心腸,給人以假象

    趙匡胤之死,實在是疑點重重。當時的趙光義要麼重兵血洗立威,要麼懷柔政策安撫。

    趙光義當時已經是位極人臣,政治勢力穩固,確實不用重兵血洗來立威了,他接下來的政策也非常有針對性。

    首先,封趙光義將侄兒趙德昭封為京兆尹兼任武功郡王,地位在百官之上,侄兒趙德芳被封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弟弟趙廷美被封為開封府尹、齊王,地位也在百官之上。這樣的封賞,讓自己在宗室內部站穩了腳跟。趙匡胤的兩個兒子,都在趙匡胤在位時都沒封王,現在叔叔上位了,馬上就封了王,也堵住了眾人之口。

    然後,將趙匡胤留在朝中的舊部比如薛居正、盧多遜等人全都加官進爵,並且大肆封賞他們的子孫。這是一步非常狠的做法。“杯酒釋兵權”以後,還是有部分老夥計在朝裡了,對於趙匡胤還是忠心耿耿的。趙光義登基以後,進一步封賞眾人,讓人們知道,我趙光義在位比我哥哥在位時候對你們更好,這樣一來這些有些權利的老部下,就不會再說什麼了。

    看看趙光義上位以後的措施,從皇室宗親,到文武百官。從群臣到天下,無一不被趙光義哄得服服帖帖。這樣的皇位坐不穩,三金都不信。

    五、趙匡胤兩個兒子德行不夠,能力不強,不足以服眾

    讓我們來看看當時趙匡胤的兩個兒子,是什麼情況吧。

    趙匡胤最具才能的,是他的二兒子趙德昭,他曾經做到過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 平章事,但始終沒有封王。也就是說他始終在趙光義之下。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是趙光義的對手。

    而且,趙匡胤死的時候,年僅50歲。雖說古代人壽命短,可是作為一個太平時期的皇帝,50歲還是挺早的。因此在太子未立的情況下,趙匡胤的兒子們,都不具備跟叔叔抗衡的實力。

    結語:

    綜上所述,趙光義突然發動手段搶班奪權,實在是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時機。這個時機抓的非常準。而且後續的手段,也使得趙匡胤的兒子毫無還手之力。所以在大局穩固的情況下,趙德昭被逼自殺,趙德芳離奇去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沒有了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從中作梗,趙光義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趙恆,也就天經地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倚天屠龍記》中,為什麼都去搶屠龍刀,卻不搶倚天劍呢?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