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巖談書
-
2 # 文正雜談
我是文正我來回答。
二戰期間以日德為核心的邪惡軸心等國家不僅對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傷害,同樣也對自己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和傷害。
戰後日本經濟為何能在短短二十年左右重新崛起,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究其原因,主要分為國際外部條件和日本政府內部政策調整及日本人民的努力倆大方面的因素。
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美國對日本全方位的的扶植政策。
美國原想通過扶助蔣介石並使之統治中國,再以它為據點來抵制共產主義的擴充套件。由於形勢的變化,特別是中國革命的勝利,使美國遠東的戰略而破產。於是,日本在美國的亞洲戰略中變得重要起來,即美國用日本替代原來計劃中的蔣介石政權,而成為其亞洲的反共據點,為了實施這一新戰略,為了遏制社會主義蘇聯和中國,美國重新調整了對日政策,放寬了對日本的懲罰,從削弱日本,轉為扶植日本。1951年9月8日日美在舊金山簽訂了《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安保條約”規定美軍有權在日本領土及其周圍駐留;駐日美軍可用以“維持”遠東的“和平與安全”;可應日本政府的要求出兵鎮壓日本內亂的。 這一時期,日本以允許美國駐軍為代價,換取了美國“核保傘”,日本從中獲益頗豐。從政治上看:由於美軍的“保護”使戰後日本刻的較為安定的國際環境和較為穩定的國內政局;從經濟上看,日本擺脫了戰時沉重的軍費負擔,日本戰後軍費支出只佔戰時軍費支出55%左右,在國民生產總值比率中相當微小。這樣得以把資源、勞動力技術開發與科學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於和平經濟的發展。
戰後美國為了爭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發動了對北韓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給日本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日本迅速抓住機會成為了美國的後方軍需物資供應基地,並建立很多的武器、軍械的修理廠。日本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高達36憶美元。這些“特需”極大地刺激了日本經濟的迅速恢復。給日本經濟注入活力,帶來了國內的“消費景氣”。
2 國家根據世界經濟環境制定本國經濟戰略。
在美國的大力的扶持下,日本經濟很快完成了戰後經濟恢復,為了使經濟進入戰後發展的快車道,日本政府適時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看準當代國際經濟發展的趨勢,根據國內資源貧乏的實際,選擇了以“重、化學工作”為中心的加工貿易型的面向國際的發展戰略。力爭在鋼鐵、造船、電力、石油化學、汽車製造、重型電機、合成纖維等方面全面突破。並相應調整產業結構,優化重組國內企業,保護大型企業,鼓勵發展托拉斯企業。
從60年代開始,日本實行貿易資本的自由化政策,積極加入發達國家的貿易競爭體系。在國際貿易競爭體系中,日本人牢記:“有、全、新、精”的四字競爭方針,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新,人新我精”。在產品市場佔有上,做到銷售一代,儲存一代,研究一代的“三代”銷售原則。 為了立足國際市場,日本政府制訂了一系列扶持與干預經濟的政策,日本汽車工業的崛起就是最好的證明。80年代初,在中國改革開放剛剛啟動之際,豐田汽車率先闖關,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打出一條醒目的廣告“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至今叫人記憶猶新。經過幾十年的拼搏,今天日本的“豐田王”轎車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歐洲在美國,都佔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成為日本經濟崛起的支柱工業。
3 根據本國實際情況 適時調整經濟政策
20世紀50~70年代是日本經濟恢復發展的主要時期,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普及運用的關鍵時期,更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日本趕上了機遇,更抓住了機遇,在確立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同時,制定了“科技立國長遠發展戰略”,注意吸取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選擇以計算機技術的開發,合成材料技術的開發,為振興日本工業的突破口,引進國際尖端技術,進行消化後使之轉化為生產力。
1956年日本政府制訂《經濟自立五年計劃》,從此,日本進入實現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高速發展時期。1960年池田內閣制定了“高度經濟成長”政策,即《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預計劃在十年後的1970年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為了“高度經濟成長”,政府給國家財政進行鉅額投資和金額貸款,採取對公司企業減稅及其他財政措施,以增加資本積累,增加出口貿易。為了“高底成長”,工業生產在大規模裝置投資下,以技術革新為中心,進一步以世界第一的超高速度繼續增長。
4 重視教育。
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教育成為重要的槓桿。無論是戰後最困難的時期,還是六七十年代高速增長時期,政府始終關注國民教育。日本較早的推行義務教育制度,戰前就已普及了四年及六年義務教育,1947年進行教育改革,實行九年義務教育。1950年九年義務教育完全普及,就學率達99%,1965年初中畢業升入高中的比率達69.6%;1970年高中畢業升入大學的達23.6%。同時還有配套齊全的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為了振興日本經濟,適應“高度經濟成長”的政策,1962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了“造就人才”“建設國家”的戰略思想。通過大力發展教育,日本國民的整體素質大幅度提高,發展經濟所需的各類人才都有了較充分的保證。
日本能在短短的20年時間重新崛起,迅速醫治戰爭創傷,創造日本經濟騰飛的奇蹟,一躍成為世界矚目的經濟強國,絕非偶然。綜上所述,日本經濟崛起,得益於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得益於吸收消化歐美先進的文化科技技術;也得益於政府政策的靈活性和實用性;還得益於重視教育,重視人才的培養。
-
3 # 風暴熱點
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在二戰中日本幾乎崩潰,為什麼在短短20年後,日本又重新崛起,不僅是日本,德國在二戰之後崛起的速度也非常快。
美軍入駐日本,不僅可以控制日本,同時也可以對蘇聯起到制裁的作用,美軍入駐日本,已經威脅到蘇聯的戰略擴張,而有了美國的保護,日本避免了被蘇聯瓜分。
為了讓日本迅速的恢復經濟,美國給予日本很多優惠的政策,但是美國卻控制日本,不給他們研發武器,按照日本的技術水平,肯定會研發出原子彈,對美國的安全性造成很大的威脅。
二戰前日本的工業實力排在世界第七,而美國的工業實力是世界第一,日本得到美國的支援之後,工業發展迅速,災後重建也越來越快,日本在二戰中戰敗,不得發展軍事,他們全心發展經濟,買家將得到美國的資金支援和技術支援,日本的發展速度比德國還快。
日本發展那麼快,除了得到美國的幫助,日本本來的工業技術本來就非常強,雖然只排在世界第七,但是在亞洲地區,日本的工業實力最強,在得到美國的幫助之後,他們工業開展更加順利。
-
4 # 斯文卿相
整個二戰期間,日本共消耗軍費7559億日元,人員傷亡另說,單從經濟上看,好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那,可日本人卻“一百天”不到 ,僅二十年的時間就很快恢復過來,迅速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為什麼?有兩個原因
一:經濟賬
沒錯,二戰期間,日本是消耗了7559億日元,數字貌似龐大。但遺憾的是,這筆錢不是他們掏的,大部分由中中國人買單,日本政府一個大子兒沒花。
因為早在侵華之前,日本就制定了一個“金百合計劃”,該計劃以專門掠奪財富,達到發家致富為目的。主要內容是:
2:濫發紙幣搶錢,九一八後,日本開銀行就上癮了,先後開了滿洲中央銀行、蒙疆銀行、中國聯合準備銀行、中央儲備銀行等等,大肆發行什麼滿元、蒙疆券、聯銀券、華興券、中儲券等等,其中大家關心的軍費,中國聯合準備銀行、中央儲備銀行就勇敢的挑了大頭;
3:造假幣搶錢。日本陸軍有個祕密機關——第九技術研究所第三科,專門負責中國“法幣”的偽造工作,整個抗戰期間,製造的偽鈔總額約四十億元。這些假幣投入市場,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一直到了戰後,僅華北地區的通貨膨脹率已經超過日本國內130倍。
如此一來,中中國人的錢不值錢了,那值錢的玩意去哪兒了,早插上翅膀,飛到隔海相望的日本。
從1931年到1945年,十四年間,日本人就通過這開銀行以及造假幣等手段,甚至將未佔領的新疆、重慶等地老百姓積攢的財富也給搜刮一空。
4:賣鴉片搶錢。這就是個小數目了,其中挑了大頭的蒙疆銀行,十四年間才賺了4.2億,這點錢實在是不值一提。
這樣算下來,日本人發動一場戰爭,不但沒受損失,好像還賺了點錢,他們造成的損失全由咱自己人買單,是不是很生氣,那麼,好像還可以安慰下中國人的,恐怕只能是人員損失了,
放棄索賠,保留天皇,甚至將滯留中國的200萬俘虜和日本僑民全部恭送回國,這樣一來,日本又得到了200萬精壯勞動力,從此就可以有許多人為日本經濟振興而努力奮鬥了。
看到這裡,也許還會有人再找藉口安慰,沒關係嗎?就是200萬人送回去也沒事,因為他們的精英都給我們在戰場上幹掉了。
然而說這話的人,你實在低估了天皇的智商,在侵華戰爭末期,他就已經料到了失敗的結局,從而為戰後著手準備了,怎麼準備?
二:保留有用的人才。
這個措施簡單一點,只有兩項內容
1:文科生上前線,理科生留下來。抗戰末期,由於戰線過長,日本很多十四五歲的娃娃兵都上了前線,這裡面甚至有文科大學生、文科教授等等,這些人當然損失慘重,但理科生呢,日本數萬名工科大學生留在本土,因為沒有上戰場而被儲存下來。
2:技術人才全被妥善保管。整個兒抗戰期間,日本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很多被安置在安全的地方,絕大多數均活到了戰後。
選科的時候學理科就是這麼重要,因為哲學咒不翻潛艇的緣故,所以文科生還得拿槍上戰場,而有技術的理科生呢,受到政府的獨特關照,成為日本戰後經濟振興的主要力量。
有人,有勢,有本事。因此,短短二十年後便能重新崛起,也就不足為奇了。
-
5 # 笑搞
別不承認,日本人就是沒有瞎折騰,不靠吹牛靠創新實幹。
都知道日本經歷了二戰國內都快崩潰,可是誰又知道它掠奪了我們多少財富呢?要知道當時日本搶走我們的黃金,就有幾千噸,注意是幾千噸,有了錢,工業以及科技就能發展,尤其是科技,有了錢才能去研究和發展。
還有一點就是國內外環境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日本戰敗以後,基本上就是封閉低調的發展自己,國內也不內鬥,加上國外北韓打仗,需求軍火肯定大的,再有後來的各種戰爭訂單,日本抓住了機會,慢慢的工業就發展了起來。
日本也是一個擅長學習的國家,國內人才也多,其實戰爭並沒有完成人才實質性的流失,在戰爭之前科技基礎就挺好的,戰後更是大力舉國發展科技,後來抓住機會一躍而上。再加上美國的扶持,因為要靠日本來牽制住亞太地區的局勢,美國的科技是有目共睹的,有了大哥帶,小弟難道還會餓住嗎,當然不會,後來就慢慢的發展起來了。
-
6 # 小約翰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作為二戰的發起國,日本跟德國一樣被打回了石器時代。
戰爭讓欣欣向榮的日本滿目瘡痍,成為一片廢墟。日本面臨的遠不止這些,經濟、政治和社會體系事實上已經崩潰,處於癱瘓狀態,更可怕的是大多數國民面臨飢餓,沒有工作,已經失去了恢復和重建日本的信心。
日本還面臨更多不利條件:
國土狹小。總面積只有37.7萬平方公里,而山地和丘陵又佔總面積的75%。
礦產資源貧乏。雖有鐵礦和煤礦,但儲量極少,而原油儲量則更少,只有900萬噸左右。
人口相對過剩,人均耕地面積太少。
誰都不會看好日本,日本全國沉浸在一片悲觀氣氛裡,似乎這個民族萬劫不復了。
可是叫人大跌眼鏡的是,二戰後的日本經濟取得迅速發展,短短20年時間,日本經濟恢復了活力,重新成為發達國家,並一躍而成為世界前列的經濟大國,日本製造已經成為全球工業產品的典範。
為什麼日本會在戰後迅速崛起?一、美國對日本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為日本製定了經濟復甦計劃。
以麥克阿瑟為首的美國佔領當局推行了一系列民主化和非軍事化政策,徹底消滅日本的舊的過時的經濟體制,建立起一個跟美國一樣,適應經濟規律的現代化經濟體制。
二、美國真心實意為日本減負。
美國為了遏制社會主義蘇聯和中國,必須儘快讓日本崛起,成為美國亞洲戰略的主要支柱。
於是美國首先給日本減負,不斷修改日本戰敗賠償方案,縮減賠償總額和用於賠償工廠數目。
到1945年9月,美國索性徹底廢除了賠償計劃,完全取消了日本對東亞各國的賠償義務。
這項舉措的直接效果是使850個大軍需工廠基本上被保留下來,為日本製造業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美國不惜代價給日本輸血。
為了解決日本壟斷企業資金困難的問題,從1947年至1951年,美國連續向日本砸錢。
1947年政府建立1.35億美元的“被佔領的日本輸出入週轉基金”。1948年國會建立1.5億美元的“自然纖維週轉基金”,資助日本進口美國棉花以刺激日本紡織業生產。
1948年至1949年又撥.1.65億美元的“佔領地區經濟復興援助”。美國通過“佔領地區救濟基金”和“佔領地區經濟復興基金”,用剩餘小麥、棉花等物質向日本提供了總額為21.23億美元的經濟援助。據統計,1945―1951年間,日本政府從美國政府獲取上述“基金”達21.28億美元。
1954年和1955年間,美國政府又向日本提供了2.16億美元的“援助”和貸款。
1958年6月底前,美國政府還通過華盛頓進出口銀行和由美國控制的世界銀行,向日本提供了2.5億美元的貸款。
此外,在美國政府的倡導和鼓勵下,大量美國民間資本源源不斷地湧入日本,為日本經濟復甦提供了有力支援。
四、美國不留餘力給日本軍援
為了讓日本小兄弟日子更舒坦,美國給日本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
美國聯合戰略委員會指出:“日本是能夠在遠東遏制我們的意識形態敵人的大規模武裝力量的唯一國家”。
為了加強日本的軍事力量,1950年到1969年,美國向日本提供了共計16億美元的軍事裝備援助,佔日本50年代軍備開支的百分之五十,60年代軍備開支的百分之七十。
美國對日的不遺餘力的軍事援助,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日本的軍費負擔,使日本政府能輕裝上陣,一心一意致力於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五、美國大大方方在日本訂貨
1950年,北韓戰爭爆發,這成為日本戰後初期經濟復興難得良機。因為大規模的戰爭需要大量的後勤保障物資,軍需訂單就是塊大肥肉。
美中國人為了日本崛起,大大方方把肥肉送給了自己的小夥伴。
大量軍需訂單讓日本企業賺了個盆滿缽滿,也讓製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軍需對日本來說,就是天上掉下的大餡餅。
1949年末只有2億美元,1952年末增加到11.4億美元,三年內增加了5倍。1952年的“特需收入”相當於出口換匯收入的63.7%。此外,由於戰爭的需要,日本國內積壓的1000至1500億日元的物資被美中國人“搶購”一空。據統計,在北韓戰爭期間,美國在日本“消費”了30億美元。
六、美國為日本製造敞開大門
日本有錢了就會促進製造業迅猛發展,就會有大量產品日夜不停製造出來,就需要廣闊的市場。
進入50年代,日本對美國的出口突飛猛進,輸出值從1951年的1.85億美元增加到1960年的11.02億美元,分別佔日本輸出的13.6%和27.2%。
七、美國毫無保留送日本以“漁”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美中國人也許不知道這個中國俗話,但他們懂得這個道理。
到60年代初,日本與美國科技水平差距已縮短為10―15年。
日本大規模輸入美國的資本和科技,一方面使自己成為美國的資本和技術市場,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
八、日本的教育機制為日本崛起立下大功。
日本崛起,得益於重視教育和重視人才的培養。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萬夫曾經指出:“從明治以來,一直到今天,中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戰後經濟的發展非常驚人,為世界所重視,造成比情況的重要原因,可歸結為教育的普及和發展。”
美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舒爾茨說:“戰後日本物質資本存量幾乎蕩然無存,但其國家財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識水平的人還大量存在。”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日本人認識到這點,至少比中中國人早了將近100年。
哪怕是跟發達國家比,日本的教育也是毫不遜色的。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國範圍內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比美國早4年,比法國早10年。
日本早在1947年就實現了九年義務制教育,比中國早了將近40年。如果不是日本國民這麼高的素質,美國就是再多的經濟援助也恐怕經不起坐吃山空。
-
7 # 古今通史
日本與美國有著不解之緣,對日本而言成也美國,敗也美國。
大家只看到了美國徹底粉碎了日本法西斯的大東亞美夢,但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最初侵略臺灣卻是在美國的支援下完成的。
亞洲苦難的十九世紀,被強制叩開國門的不止中國,還有日本,為了避免淪為列強的盤中大餐,痛定思痛的日本決定深化維新,徹底的全盤吸取西方發展的先進經驗,將封建制的日本強行並道,駛入西化資本主義路線。
大清奉上的第一桶金在明治維新施行6年後,日本在美國的支援下攻佔臺灣,吞併琉球,並開始了為時10年大擴軍運動,擴軍暫時告一段落後,經過兩年的調整期,日本直接發動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的爆發和《馬關條約》的簽訂,為日本軍國主義撈到了第一桶金,日本全國上下都嚐盡了甜頭,不但物質生活大幅提高,連女童5%的受教育比例也被直線拉昇到95%,一時間國力蒸蒸日上,對於日本這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度來說,想持續不斷的提升國力就要進一步掠奪他國資源,於是清廷的大部分賠款被打造成為架在自己脖頸上的鋒利鋼刀。
日本有錢,多到什麼程度呢?幹完一系列所有事情以後,成功的改貿易逆差為順差,還成為歐洲國家的債權國,這都有賴於大清的“貢獻”,但很明顯,日本人不會因此而感恩戴德,在他們看來這些是戰勝國應得的勝利果實,一切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很多人都在為清廷狡辯說,中國歷史五千年,封建帝制造成的歷史慣性才讓清廷故步自封不思進取,換言之這是中原文化、小農經濟的弊端,說得跟日本不是封建社會似的。日本確實可恨,但面對同樣的壓迫與屈辱,他們能夠上下齊心扭轉困局,一躍成為軍事強國,成為歐洲國家的債主。(日本是幸運的,但其國內形勢我就不展開說了。)
同期的清廷反觀清廷,驕奢淫逸之下,不算慈禧的鉅額個人開銷,僅僅同治、光緒、慈安幾個人的喜喪事就花費了相當於10艘定遠艦的資金,如果有10艘定遠,嚇死日本人也不敢來中國撒野。
當然,一個朝代的沒落是無法靠武器扭轉的,但至少可以讓我們少付出些代價,百年屈辱史,代價難以用數字計量,只能用慘烈來形容。
當日本天皇省吃儉用,官員減掉工資,全國捐款造艦的時候,清廷在幹什麼,慈禧又在幹什麼呢,幾十年前一位考證水平有限的學者提出的一個疑問,一個早就被辯駁的理屈詞窮的疑問,現在居然還有人拿出來炒冷飯,慈禧就是挪用了海軍軍費修園子去了,不要再替她洗白了。
提及崛起,咱們就順帶說下日本的首次“崛起”,侵略過程咱就略過了。
首腦保留執政主幹健全戰敗後的日本沒有受到徹底清算,比如臭名昭著的731部隊以全部資料、儀器甚至人員口述經驗為交換代價,換取了保命的資格,並於45年8月全部運到了美國本土。
比如,裕仁也被提前“赦免”,這是美軍早就想到的一步,在東京大轟炸期間,刻意避開了關鍵執政部門,就是為了避免日本因喪失首腦而淪為一盤散沙的態勢,進而讓美軍不得不對日本本土進行登陸作戰,這也讓裕仁不單沒有受到清算,還在戰後以和平鴿的偽善姿態交好歐美各國,獲取了普遍好感。
國際社會政治環境寬鬆&日本為“復出”不遺餘力日本能夠在二戰後快速崛起,最主要的是當時寬鬆的國際政治環境,日本45年戰敗,到50年代就加入了聯合國,並與蘇聯建交,除了戰爭的直接損失以外,日本的其他損失不算嚴重,比如強大的工業化體系,雖然在美國的干預下將涉及軍工用途的工廠關閉,但民間工業基礎尚在,只需一個支點就可以全力撬動日本經濟的提升。
裕仁又常年出訪並交好歐美各國,一搞幾十年的“賠償外交”卓有成效,有效的緩和了國際矛盾,改善了日本與各國的關係,並以此為契機發展各國貿易,為什麼現在某些小國一提二戰期間日本對亞洲的傷害幾乎不發聲,錢拿足了,他沒法一邊拿錢一邊譴責。
《和平憲法》和虛偽的禮貌掩蓋了其本質,或者說某些國家根本不在乎什麼正義,對政客來說只有利益,所謂正義只在牽扯利益的時候才會被拿出來宣揚。
戰後日本遭受苦難的時間極短,所以才養成了現在撂爪就忘的毛病。
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國、歐洲、美國&日本人的執著日本加入聯合國這個時間點左右,他的GPD一直保持著9%的高速發展,而這距離日本戰敗僅僅十年而已,這種發展速度保持了10年,而10年後他的增長速度更是跨過了10%大關,並以此為基礎持續發展。
危機危機,危險總是與機遇並存,日本的運氣不錯,兩次將國運級別的危險轉化為機遇,從心理方面講,日本文化中充斥著近乎於病態的危機意識,這有地緣因素,也是居安思危的進化版“杞人憂天”所造成的。
很有意思,日本人雖有著執著而高超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但是他的“精工精神”卻也有部分是來自於危機意識,一種永遠在自我否定的危機意識,他們一直在告訴自己,我做的並不夠好,我還要學習,人是如此,企業也是如此,精工是企業的命脈,他們只能在不斷否定自我中求發展,近乎於苛刻的提升著自己的品質,他們擔心稍有放逸,就會被人超過。
記得幾十年前,國內企業要求報廢率不得超過1%的時候,相同部品在日企則要求不得超過2‰的不良率,且不良和不能用是兩回事,只是相對自己的標準品質較差而已。日本的逆襲就這麼這麼逼自己逼出來的,哪怕他的品質在世界上有口皆碑,他也還是初衷不改的一如既往的繼續跟自己玩命,發明質量管理的是美國,但是將質量管理運用得出神入化的卻是日本。
在此基礎上還有一份助力,就是“民族主義”,這個詞見仁見智有著不同意義的詮釋,但一般來說偏向貶義。
舉個例子,李小龍天生的暴脾氣,敢朝日本轟炸機揮拳頭,敢在街頭常年打架沒完沒了,這就涉及一個轉化問題,當他年歲稍大將這種脾氣和執拗轉化到武功上的時候,助力巨大。
工業轉型伴隨著精神層面的“轉型”日本的“民族主義”是經過引導,有著刻意轉化過程的,轉化後形成什麼呢?嗯......就叫株式會社型民族主義吧,政府和民間學者刻意將這種普遍的國民心態轉化為公司、企業、職員們的精神助力,簡單說就是-口號軍轉民,以前的軍國主義被轉化為經濟建設熱情,以前妄圖以武力實現所謂的“尊嚴”,既然失敗,那就以經濟成就躋身於世界強國之林,這是一股決不能低估的精神力量。
落敗於二戰的日本雖不能與美國相比,靠戰爭發財,但他卻可以靠提供軍需品致富,比如北韓戰爭、美越戰爭等等,日本幹這活輕車熟路,當初國民們即便餓肚子也都能保障前線的需求,缺乏基礎資源的產品除外。
沾滿鮮血的戰爭紅利七十多年的戰爭紅利尚在。比如,人才、教育體系、工業體系等,是的,日本戰敗了,很多軍人死掉,師資力量削弱了麼?先進的教育削弱了麼?並沒有。
二戰末期,日本連娃娃兵都派上了戰場,什麼人不會上戰場,想去都不讓去呢?人才,真正的高尖端人才,真正高科技理科人才,一刻不停從未間斷的向國外派遣學習的人才,歷經將近80年所積累的人才庫,這些人在戰後完整的保留下來,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損害。
提及日本二戰後的崛起,這個問題囊括了諸多方面,少說有幾十種分析方式,政治、經濟、文化等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改革舉措更是數不勝數,出於篇幅的限制,我只能簡略的向大家揭示一部分原因,本文不過是管中窺豹而已,比如美國對日本的改造和支援寫下來就篇幅巨大。
簡單地說,二戰後日本的崛起是因為他的優勢資源並沒有因為戰爭的落敗而喪失,他的工業體系、教育體系、人才庫建設成就,這些曾經的“戰爭紅利”沒有遭到破壞。
“戰爭紅利”還包括日本直接從中國掠奪的各類資產,據日方資料顯示,在日本戰敗後,從中國拉回本土的貴重物資,僅鑽石、白金、黃金等就足以讓飛機無法起飛,最後不得不減重才得以成行,他們瘋狂的不斷的掠奪著中國的資產,多少呢?據粗略估計,相當於日本本土幾十年的GDP,戰爭方面,日本是輸家,經濟方面,日本就像個富二代,節省了幾十年時間的奮鬥過程直奔巔峰,發展速度能不快麼......
對內,在日本的倡導下,國民將強國精神由軍國主義轉化為民企精工方面的精神助力,將民族自豪感轉化到精工製造方面。
對外,日本對部分亞洲國家展開積極賠償行動,裕仁也不斷的造反歐美西方國家拉近經貿關係,在寬鬆的國際環境下,日本加入聯合國進一步提高了戰後國家地位。
日本的確戰敗了,但日本通過資源掠奪,成功的完成了他的“既定目標”,通過戰爭徹底榨乾了亞洲各國的血汗,最終得以“借力”騰飛,這種所謂的成功為人不齒,但卻極富成效。
-
8 # 史論縱橫
要說二戰對日本的打擊還是不小的,在二戰尾聲美國都不願把原子彈投放到東京,原因就是當時的東京幾乎已經被炸成廢墟,不能創造更大的殺傷價值。
儘管日本遭受巨大的重創,但是有一點必須要澄清的,那就是日本投降後,美國獨立佔領,沒有徹底破壞掉日本的工業基礎,假如,當時日本真的採取所謂的“一億玉碎”計劃,估計也就沒有日本後來的事了。
當然,不得不承認的是,在二戰後日本還是從艱難的環境中取得了不俗的經濟成績,說是東亞經濟奇蹟也不為過。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工業生產值每年平均增長16%,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平均增長11%,在1968年甚至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強國。
在國家層面,日本的黃金儲備在1986年居世界第二位;從企業層面,美國《商業週報》統計的世界排名前30名的公司中,日本佔據22家。
更為驚歎的是,不止是總體上取得這樣的成績,在個體上依然表現亮眼,在1988年時,日本人均收入高達1.9萬美元,比當時的美國還要高1000美元。
日本雖然後來進入長期的蕭條,但是總體來說還處於發達國家之列,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那麼,日本當年能夠重新崛起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日本的工業體系並未被完全摧毀儘管日本本土遭受很大重創,但是正如我們在開篇時講的那樣,日本向美國投降,得以使得本土免受更多的戰爭災難。
這就使得日本的工業體系得以保留,尤其是相當多的工業人才還在,只要條件允許,開足馬力生產,經濟自然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
這是前提性的,如果日本經濟基礎被摧毀,那麼,日本想要再崛起是很艱難的了。
其次,日本的政治改革,為經濟崛起保駕護航實際上,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就走上經濟快車道,發展十分迅速,然而明治維新並不徹底,還存在很有封建因素,尤其是軍國主義的影響下,遏制了經濟的全面發展。
日本投降後,在美國的監督下日本進一步地做出了改革,比如日本1946年憲法就是美國幫助完成的,從結果上來說,日本經濟徹底趕上資本主義通道。
再次,冷戰期間,美國的全方位扶持政策本來日本是戰敗國,在二戰結束後應該進行長期遏制才對,但是為了遏制蘇聯,美國改變了對日本的政策,決定利用日本來遏制蘇聯。
為此,美國還制定了“道奇計劃”,幫助日本經濟恢復與發展。
隨後,抗美援朝和越戰爆發,美國以日本為基地,給了大量的“訂單”,使得日本發了一筆戰爭財,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最後,沒有軍備支出,能夠全身心地投入經濟發展中由於日本是戰敗國,不允許再擁有軍備,而是由美國負責保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軍事和政治主權,但是也讓日本能夠不操心軍備,全身心的投入到經濟發展當中,為日本的經濟騰飛提供了條件。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日本人要強的民族性格,日本的創新企業管理模式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日本的經濟騰飛。
-
9 # 樑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樑來回答。
靠什麼?很簡單,按照日本喜歡抱大腿的特質,他們抱上了美國這條大粗腿而已。
你別和俺提,他們的什麼這工業,那工業的。
咱承認二戰最開始的時候,日本人的工業還成,但到了二戰後期,你快拉倒吧!他的工業要好的話,他家那高射炮為嘛就探不著美國的轟炸機?讓美中國人開著轟炸機如無人之境的丟炸彈?
聽著那炸彈吹著口哨往下撲,日本滿大街躲炸彈,瞅著就熱鬧。而且他們那工業早被炸彈炸成了小灰灰!
你都不知道當年,美中國人在太平洋上和小鬼子都打出了火氣,美國大兵瞅著小鬼子兩眼都冒火,恨不得掐死他。
而日本宣佈投降之後,麥克阿瑟害怕在太平洋上立下赫赫戰功的美國大兵到了日本的土地上鬧事,所以在摘果子的時候,他讓這波美國大兵停在了太平洋上,安排了一幫子新兵接管了日本,盡最大的努力保護日本。
俺說這您還別不信,當年二戰結束之後,老多的甲級戰犯是怎麼逃脫被絞死的結局?這背後就有麥克阿瑟的大功勞。
說了這麼多有些小夥伴要說了:“整半天,也沒看你解釋日本為嘛會崛起?”
您別急呀!這東西交代不清楚,咱說半天也白聊呀!
大傢伙都知道日本在二戰的凶殘,那根本就沒有人性,這幫人摻和進日本的政壇,您感覺會好嗎?
他們的經濟咋就能好轉呢?一方面麥克阿瑟從美國那裡給日本爭取很多援助。
這咱可沒有胡說,當年日本有一次的賭上了他們的國運,將戰爭進行到了最後,日本幾乎就成了廢墟,再加上美國對他的經濟封鎖,二戰快結束的時候,他們拿汽油都是用松樹根燒出來的,弄個炸彈還是陶瓷的,所以他們各方面都缺。
麥克阿瑟不息動用軍糧給日本人,其他的你也別說了。
這也是為什麼,當麥克阿瑟在一場吹噓聖誕節前夜就可以獲勝的戰場上,遭遇了慘痛的失敗之後,從而走出歷史的時候,日本人那可是百萬人先送啊!
所以日本的崛起麥克阿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戰結束之後,這些女子挺身隊又換了一個身份,出賣自己的肉體,為日本賺取外匯,畢竟美國大兵在他們的地頭上待著不是。
你都不知道這第一家營業的居然就是日本的一個警察署下邊的警察單身宿舍改的。
畢竟那會日本可啥都沒有,所以當時就這麼一塊產業給日本政府弄下不少的外匯。
接著後來北韓半島南韓和北韓打起來了,結果南韓被北韓掐著脖子打,都打哭了,美國也就被推到了前臺。
到了1973年的時候日本那叫個財大氣粗,只要他們願意,還能把美國的華爾街給買下來。
那會富裕的日本人吃飯都講究拿金子包裹一下,整個一暴發戶的狀態。
美國也感覺這養的也差不多了,一個廣場協議可就逼著日本簽了。
畢竟你日本就是美國手底下一泥丸子,人家愛咋捏就咋捏,結果金子是吃不起了,跳樓的到不少。
所以日本那是恨透了美中國人,這也是為什麼,到了現在雖然日本很喜歡跟著美國走,但有的時候還是會和美國頂牛的原因。
他倆可不是鐵板一塊。
-
10 # 甄趕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敗國日本能夠迅速掘起,北韓戰爭起到很大作用。大家知道,北韓戰爭本來是北韓南韓兄弟倆打架,後來,美國率一幫小兄弟介入,胖揍北韓。而北韓的大哥二哥看著自沒兄弟捱打,也擼起袖子打起群架。大家知道,美國打架,靠的是傢伙什好使,但傢伙什損耗也大,如果從老家飄洋過海託運,不僅成本高,也耽誤事。於是,美國在離北韓半島很近的日本生產。這樣以來,日本獲得大量生產訂單,工業製造在飽和生產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為工業復甦提供了資金和物質基礎。同時,日本大和民族受軍國主義教育多年,天皇至上的思想根深蒂固,幹起活來拼了老命。加之呆板的思想和一根筋的腦殼,造就了一大批敬業的工匠。所以,日本的掘起也在情理之中。
回覆列表
青巖來答
闡明觀點:二戰結束以後,日本在短短二十年就重新崛起,其中的原由錯綜複雜。很難用幾句話就說的清楚。那就讓青巖從國家政策“明面”與世界政治背景“暗面”兩個著力點,來闡述日本崛起的真正祕密。
日本投降以後面臨鉅額的戰爭賠款。陷入困頓的日本經濟根本無力負擔。美國出於自己在東亞的戰略考量,出面為日本向各國進行周旋,為日本的減免了一部分戰爭賠款。但當時的日本依然到處都是難民,人民陷入赤貧當中。
二戰後日本國內的400萬產業工人二戰時期的日本工業雖然都被毀於戰火。但日本國土內仍有400萬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這些人就是日本工業的火種。工業被炸燬了,只要有工人有資本,重建根本不是問題。日本表面上工業全毀,但實際上真正的工業基礎根本沒有受到致命的打擊。
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全力發展教育,為經濟建設培養人才投降以後的日本,乾脆放棄了所有的軍事力量。只保持維持治安的警備力量,全力進行經濟建設。積極發展教育,培養科技人才。日本教育經費1950年為1599億日元,1972年增至40244億日元,佔當年政府預算的20%。在教育上的巨大投入,為日本經濟
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
大國家的崛起,是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過程。僅靠日本政府與人民的努力在二十年的時間裡就實現日本的重新崛起,在時間上來說是根本不夠的。日本能夠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是其背後有一股巨大的推動力。好像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將緩慢的化學反應加速了上百倍甚至上千倍。日本崛起的暗面:日本經濟崛起的催化劑。扶持日本,遏制蘇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東亞格局產生了巨大變化。美國控制著整個日本,而蘇聯雄踞北方,影響著北韓半島北部局勢。中國處於國民黨統治下,完全依附於美國。這時的日本對美國來說,並不重要。國民黨才是美國在東亞的真正盟友。
美國出於懲罰日本的目的(對於戰後,日本民眾的困難處於一種放任自流的態度),有意將日本打造成一個純正的農業國。如果成功的話,日本將是另一個“紐西蘭。”但國民黨在隨後的解放戰爭中,一敗塗地。使得美國失去了在東亞的戰略支撐點,這時候的日本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進入了美中國人的視線。(日本列島橫在了亞洲大陸的外海,守住了日本列島即能切斷蘇聯海軍進入太平洋的航線。)美國隨即改變了對日政策,開始從經濟上和軍事上對日本進行大力扶持。
時勢造英雄。美蘇爭霸是日本崛起的催化劑,而日本政府的經濟改革則是日本崛起的根本動力。兩者相輔相成,造就了日本重新崛起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