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基遇人生
-
2 # 磚家財經
這個問題有點繞,我們先來理一理。我想提問的朋友講的是這種情況:
先是在1元淨值時買入一支基金,假設是2萬元。過了一段時間漲到1.2元淨值了,就把持倉了一半給賣掉,賣完以後剩下1.2萬的基金持倉,還有1.2萬的現金。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要在上漲20%的時候賣掉一半,接著又分批每天把這隻基金買回來呢?這種折騰的意義何在呢?
我想,只有一種走勢能夠解釋這種操作的設想,那就是你認為,這支基金在上漲20%以後,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回撥或者是震盪的走勢,因為擔心這種回撥的幅度會比較大,所以就採取了減倉一半的做法。
但是,這種操作的邏輯其實是前後混亂的。
在賣出以後又分批買入,說明你對這隻基金的前景是堅定看好的,那麼是不是有必要去做這樣一種短線減倉又買回的動作,目的僅僅是為了降低一小部分成本?
做投資不能患得患失,前怕狼後怕虎,不知道該進該退。
做投資也不能把自己當做神仙,預測走勢是愚蠢的,只有跟隨走勢才是王道。
-
3 # 股蝦凱瑞
基金達到20%盈利後進行止盈的動作是非常合理正確的,而且我也是嚴格按照這個計劃來操作我自己的基金賬戶。
並且我的基金投資方式是每天的定投,而不是一次性地買入,因為這樣可以用時間來平均籌碼成本,降低風險水平,而且我們要記住在基金定投的投資過程中,只有止盈沒有止損。
如果在開始定投了一隻基金之後,出現了連續的下跌,那麼我們應該反而感到高興,因為每天都能買到比之前更低的籌碼,只要這個基金的行業前景沒有出現根本性的問題,那就可以堅持下去,時間會給我們的等待以相對應的收穫的。
不過我並沒有停止繼續定投,而是在原有基礎上又開始了第二輪的定投,也許之後還會漲,但是這沒關係,基金本來就不是追求極限盈利的地方,更多的額外收益要去靠股票賬戶來實現,而基金定投就是要嚴格按照“微笑曲線”的操作思路來實施。
-
4 # 機器人五竹
達到收益目標,落袋為安。
比如這筆投資你設定了20%的收益目標,用於小孩的教育儲備金或者為全家旅遊做準備。而當前基金收益已經超過這一目標,那便可以及時止盈,落袋為安。
通過擇時低買高賣。
投資中最簡單的法則就是“低買高賣”,一些投資者希望通過擇時獲得更高的回報 。比如預期短期有風險,那就先贖回基金,當市場跌到底部,再買回來。
但是,擇時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當你贖回時,市場或許並不會按照你預期的下跌,而當你買回來時,市場卻又開始調整。投資中最痛苦的事,莫過於“低買高賣”不成,反成了“高買低賣”。
因此,對於聰明的投資者來說,與其短期與市場博弈“低買高賣”,不如長期持有一隻優質基金。
買基金容易,賣基金難!我個人是趨勢投資,只躲大跌,不躲回調,不頻繁交易!
-
5 # 林間行
經試驗,不是很合理。
剛入基金的時候,聽人說基金持長線必須學會止盈,於是設定了目標,到點落袋為安,當時心有不甘,捨不得贖回,但是第二天大跌一次,瞬間覺得沒守紀律,就應該贖回,於是即便跌了也贖回了,但是之後牛市行情來了,卻踏空了,很後悔。
所以我覺得還是要根據情況來決定何時贖回。
-
6 # 騎著烏龜去看大海
我覺得這操作不太適合,不過也有可取之處,有如下幾點:
1:達到20%止盈的策略是挺不錯的,落袋為安,避免回撥,長時間被套,都說會賣的才是師傅。
2:賣掉後然後每天加,我覺得需要分情況,如果前期漲得過猛,你止盈了一半,再繼續加,這時候風險太大了,就跟現在的行情一樣,賣掉再加非常不可取,要面臨接下來的大幅度回撥,風險收益不成正比。
而且基金買賣是會產生手續費的,當買c類的買入不用手續費,不過賣出還是需要的。
如果行情像今年2月份一直陰跌那種,我認為你這樣的操作是對的,我也是這樣操作。
還有就是買基金千萬別完全聽信別人的,別人的建議只能作為參考,不可盲從。。
-
7 # 大話西遊之天馬行空
掛靠A股的,都日日擔心受怕的,能夠20%收益率相當不錯了。個人覺得,需要保持資金充裕流動性的,就設定達到贖回價格或利潤率及比例,按照自己節奏合理抄底再入,前提是收益覆蓋費率。
-
8 # skinan
我認為可以用最大回撤點操作。例如該基金上漲了20%,但我可以接受的最大回撤點是5個點,即該基金有可能一直上漲,例如達到了30%的利潤,但趨勢突然向下,在連續三天左右跌幅達到了5%,那我就會堅定賣出七成。這樣確保了該有的收益,也避免了持續下跌的風險。
-
9 # Java菜鳥到架構師
這種操作完全可以,比較安穩。
如果市場行情不錯,止盈點可以設定高點,你賣出再去定投建倉是要很長時間,也就錯過上漲的時期。
-
10 # 奮鬥的小行星
漲20%賣掉很合理,但是後面每天加倉就不一定合理了。原因如下:
第一種情況:後面繼續漲。如果後面繼續漲,你賣掉後每天加倉,相當於淨值成本在增漲,如果哪天跌下來,一直跌,你要好長時間可以盈利。因為平均下來,持有淨值是比之前要高的。
第二種情況:直接跌下來。漲20%後賣掉後,基金直接往下跌,這樣也算一種好訊息,因為你在最高點賣出了,目前來說,利潤是最大化的。
回覆列表
結論:不合理。
為什麼,基金止盈不是這麼操作的。
作為獲得CFA資格的基金從業人員,13年投資經歷的老司機,雲舒看到這些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好,覺得需要給廣大新基民好好理一理,如何避開大坑,如何玩轉基金止盈。
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的產品風險小,收益穩定,基本上沒有下跌虧損的可能。
那基金為什麼要止損?
這是因為股市有波動,基金淨值也有波動。這導致基金的收益與持有基金的時間並沒有必然關係,並不是一直持有就能掙錢,並不是持有越久掙得越多。
舉個簡單的例子,滬深300過去十年長成這樣:
這時候,基金止盈的意義就來了。基金掙來的利潤,要好好吃下去不要丟;當基金開始虧錢了,注意,要止盈,鎖住已經掙到手的錢,拒絕坐升降機。
止盈的坑在哪裡?很多所謂止盈的方法都是錯的。關於止盈,題主提及的方法,就是目標收益率止盈方法——買了基金,設定一個固定的收益率,比如說20%。一旦基金漲了20%或者年化收益率達到20%,就一次性或者分批跑路。
這個方法的錯誤在於,忽視了股市收益是不確定的、不可預知的。國內股市歷來的特點,牛短熊長。好不容易遇到一次大牛市,漲幅都十分可觀,比如2014-2015年大牛市,2006-2007年大牛市,還有2009年大反彈,2017年藍籌股行情,近一年的中小創行情等等。每一次漲幅均遠高於20%。如果賺了20%就跑路,那後面的收益要不要?如果要,那為什麼要跑?如果不要,那很好,恭喜你在股市裡估計也掙不到多少錢,畢竟只賺到一些芝麻,而丟掉了大西瓜。
應該如何止盈?綜合各項指標考慮,在牛市結束時全身而退。投資股票基金,合理的投資週期必然是根據熊牛週期來設定的。即在熊市末期開始逐步建倉買入,隨著股市見底逐步加倉,最後在牛市末期清倉跑路,並在隨後的熊市中吃瓜休息,等待下一個週期。因此,基金止盈只發生在一個時期,就是牛市結束。
關於牛市結束的判斷,雲舒覺得不應該簡單用幾個指標來衡量。單一指標都存在失誤的可能性,最好的方法是多看幾個指標,當有個別指標報警的時候,分批逐步撤退,儘量減少單個指標拿錯指揮棒的可能性。
比如可能考慮以下幾個指標:
市場情緒。雲舒覺得這是一個最簡單靠譜的指標。來一輪大牛市,市場情緒必然會十分亢奮,幾乎所有人見面都在談論股市啊、掙錢啊,打算往股市丟多少錢之類的。當所有人都打算進場撈錢以後,後面還有人來接盤麼?2015年大牛市就是如此的寫照,雲舒在行業圈以外(作為業內人士,圈內天天討論股票是正常的,不討論說明要失業了),見了太多人在為股市激動,比如樓下居委會大媽啊,賣茶葉蛋的阿姨啊,隔壁理髮店的小哥啊等等。當所有人都在談論股市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雖然不一定會馬上跌,但可能離跌也不遠了。
成交量和回撤等技術指標。股市上漲伴隨著成交量的放大,所謂“天量天價”,但是成交量的見頂往往會先於價格的見頂。而股價開始跌破一些重要均線,也意味著趨勢的改變。考慮這樣的一些技術分析指標,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訊號。
巨集觀經濟指標。也就是一些基本面的因素,例如上市公司盈利漲不動了,市場利率開始收緊了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