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姿勢和步態異常:行走時站立不穩、搖晃欲倒,行走時兩腳分開、步態蹣跚、左右搖擺(醉漢步態),睜眼並不能改善.小腦蚓部(中線)的病變可引起軀幹性共濟失調,患者在坐位時也搖擺不穩,為維持軀幹平衡,患者雙腿呈外展位分開,雙手叉開支撐.
2.協調性運動障礙:表現為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顫、協同不能等.患者動作幅度過大,在肢體運動過程中出現震顫,完全靜止時不出現震顫,而保持特定姿勢時可出現粗大而無節律的陣攣樣動作,站立時頭及軀幹後仰,步行時上體比下體落後,起床時下肢過度抬高,髖部和軀幹同時屈曲,寫字時筆畫不勻,字線不規則,字間距不等,字越寫越大,為書寫過大症.體檢可發現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快速輪替試驗及反跳試驗等呈不正確、不靈活或笨拙反應.
3.語言障礙:因構音肌共濟失調,患者出現暴發性言語,語音不清,且言語緩慢,斷斷續續不連貫,猶如吟詩狀,故又稱“吟詩狀言語”.
4.眼球運動障礙:患者可有粗大的共濟失調性眼球震顫,前庭聯絡受累時,可出現搖擺性眼顫,偶見下跳性眼震等.
5.肌張力障礙:患側肌張力降低,姿勢或體位維持障礙,運動幅度增大,行走時上肢擺動幅度增大,體格檢查可見被動運動時肢體過伸或過屈.
1.姿勢和步態異常:行走時站立不穩、搖晃欲倒,行走時兩腳分開、步態蹣跚、左右搖擺(醉漢步態),睜眼並不能改善.小腦蚓部(中線)的病變可引起軀幹性共濟失調,患者在坐位時也搖擺不穩,為維持軀幹平衡,患者雙腿呈外展位分開,雙手叉開支撐.
2.協調性運動障礙:表現為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顫、協同不能等.患者動作幅度過大,在肢體運動過程中出現震顫,完全靜止時不出現震顫,而保持特定姿勢時可出現粗大而無節律的陣攣樣動作,站立時頭及軀幹後仰,步行時上體比下體落後,起床時下肢過度抬高,髖部和軀幹同時屈曲,寫字時筆畫不勻,字線不規則,字間距不等,字越寫越大,為書寫過大症.體檢可發現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快速輪替試驗及反跳試驗等呈不正確、不靈活或笨拙反應.
3.語言障礙:因構音肌共濟失調,患者出現暴發性言語,語音不清,且言語緩慢,斷斷續續不連貫,猶如吟詩狀,故又稱“吟詩狀言語”.
4.眼球運動障礙:患者可有粗大的共濟失調性眼球震顫,前庭聯絡受累時,可出現搖擺性眼顫,偶見下跳性眼震等.
5.肌張力障礙:患側肌張力降低,姿勢或體位維持障礙,運動幅度增大,行走時上肢擺動幅度增大,體格檢查可見被動運動時肢體過伸或過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