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相是什麼,殊相又是什麼,馮友蘭先生說“如果能瞭解‘紅’的概念或共相併不紅,‘動’的概念或共相併不動,‘變’的概念或共相併不變,這才算是懂得概念和事物,共相和殊相的分別。”
共相,事物之共同的特徵,人類於精神層面的抽象之後給予一種符號的定義,用以形成交流的語言;殊相相反,正是某事物獨特之處,具體而感性。比如說到“汽車”,首先浮現於腦海的是具體而形象,如照片般,而不是“汽車”這兩個字。人的認識,大概是先認識許多的殊相,進而抽象出其共同之處,形成一種概念,並以一種通用的符號來表示,為之語言,然後在與某一具體形象的物質相關聯,以形成記憶,當記憶以量變引起質變時,便形成了思想,人工智慧以及我們俗稱“長大了”,或許就是如此吧。 正如“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所講,首先透過物質抽象出概念,從理性上以此認識事物,概括出共相與殊相,曰“看山是山”;而後反思概念與事物的關係,從感性上把概念形象化,曰“看山不是山”;最終上升到有所悟,概念與物質合二為一,共相中有殊相,殊相中有共相,以感性的方式理性的分析,以理性的態度感性的體悟,便是“看山還是山”了。
共相是什麼,殊相又是什麼,馮友蘭先生說“如果能瞭解‘紅’的概念或共相併不紅,‘動’的概念或共相併不動,‘變’的概念或共相併不變,這才算是懂得概念和事物,共相和殊相的分別。”
共相,事物之共同的特徵,人類於精神層面的抽象之後給予一種符號的定義,用以形成交流的語言;殊相相反,正是某事物獨特之處,具體而感性。比如說到“汽車”,首先浮現於腦海的是具體而形象,如照片般,而不是“汽車”這兩個字。人的認識,大概是先認識許多的殊相,進而抽象出其共同之處,形成一種概念,並以一種通用的符號來表示,為之語言,然後在與某一具體形象的物質相關聯,以形成記憶,當記憶以量變引起質變時,便形成了思想,人工智慧以及我們俗稱“長大了”,或許就是如此吧。 正如“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所講,首先透過物質抽象出概念,從理性上以此認識事物,概括出共相與殊相,曰“看山是山”;而後反思概念與事物的關係,從感性上把概念形象化,曰“看山不是山”;最終上升到有所悟,概念與物質合二為一,共相中有殊相,殊相中有共相,以感性的方式理性的分析,以理性的態度感性的體悟,便是“看山還是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