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有兩種:第一種是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雖然還不能確認這些文字具體是什麼含義,但已具有一種“標記”和“表號”的性質,被認為是漢字的最早雛形;第二種是戰國時代陶器上的文字,一般只有幾個字,大多是印文,內容為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語和年月等。
與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等,同為研究中國古代文字的資料。在中國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漢字產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號就是陶文。陶文已經出土的資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樣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單個的符號。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現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為最早,大約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間。此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時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缽外口緣的黑寬頻紋和黑色倒三角紋上,極少數刻在陶盆外壁和陶缽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個陶文。對這些陶文的性質,學界看法不一。裘錫圭認為是“記號”,郭沫若認為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而於省吾等學者則認為已屬文字範疇。唐立庵(蘭)在談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時說,這“是現行文字的遠祖,它們已經有5800年左右的歷史了”。破解陶文很困難,至今也只有幾個字能猜測它相當於後代的某字。不過,陶文與漢字有淵源關係,應該是肯定的。
陶文有兩種:第一種是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雖然還不能確認這些文字具體是什麼含義,但已具有一種“標記”和“表號”的性質,被認為是漢字的最早雛形;第二種是戰國時代陶器上的文字,一般只有幾個字,大多是印文,內容為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語和年月等。
與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等,同為研究中國古代文字的資料。在中國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漢字產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號就是陶文。陶文已經出土的資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樣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單個的符號。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現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為最早,大約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間。此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時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缽外口緣的黑寬頻紋和黑色倒三角紋上,極少數刻在陶盆外壁和陶缽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個陶文。對這些陶文的性質,學界看法不一。裘錫圭認為是“記號”,郭沫若認為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而於省吾等學者則認為已屬文字範疇。唐立庵(蘭)在談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時說,這“是現行文字的遠祖,它們已經有5800年左右的歷史了”。破解陶文很困難,至今也只有幾個字能猜測它相當於後代的某字。不過,陶文與漢字有淵源關係,應該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