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伊伊故事屋
-
2 # 阿維探生活
童言無忌。孩子說什麼話的話都是對的,都是好的。一個新鮮的詞從他們的嘴裡出來,他們只是會覺得好玩,不會知道是什麼意思。如果你太認真的話,會對他們的身心產生創傷。可能會深刻的記住這個詞。
如果你漫不經心,不理會他。他們會覺得沒有意思,以後就會慢慢的忘記這個詞。
-
3 # 恩小弟
會媽的也正常?這個年齡段正是什麼都要學?什麼都是新奇的。都是從大人那裡聽來的,要不就是電視上動畫片,好的壞的都會學,因為這麼小他只會學,但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事。這個年齡段父母要教會好壞的區別,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教導
-
4 # 使用者周本超
這種現象在農村在正常不過的事了。特別是男孩,越是調皮搗蛋,髒話連篇的孩子,越會受到一些人的讚賞和吹捧,這其中不泛有自己的親人,說:這孩子長後如何如何有出息,相反,那些生來文靜,不吵不鬧的孩子,卻不被人看好,人老好,長大沒多大用。為什麼會是這樣?其實社會早己給了答案。縱觀那些在社會上混得風聲水起,瀟灑快活的人,那個不是油嘴滑舌,一臉騷氣,這種人走到那都很吃香,而那些文明人,受一些教育的文化人,對那些粗俗下流的語言往往羞於啟口,在農村這塊土上,常常會受到眾人的取笑和愚弄,農村有句老話,叫著:在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做人,什麼時候都要隨主流,識大體,否則你的格局會越來越小。基於現實的社會形態,我們村我的一個同學,也是和我無話不說的鐵哥們,七九年我們一同高中畢業回到家鄉,說實話,他的命比我好,一回來就安排到村裡當了會計,雖說是土生土長,在剛踏入社會那會還真有些不適應,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也是一個大教堂,在學校讀了八九年的書回家沒有半點作用,沒辦法只有跟著別人從新學,學耕田,學灑種,學除草,學收割,總之一切農活都要學,但最主要的是跟他們學說話,特別是那些“之”“乎”“者”“也”之類的話千萬不能說,否則,他們會笑掉大牙,必須跟著別人說一樣的話,就這樣回來不到半年,村民們都說我開知識了,簡直太可笑了,八九的書白讀了,還不如在家跟社員們一起混半年。到此再說說我的那個同學吧。剛回來那會也是極不適應,由於自己的位置不同,接觸人比效多,大家都愛和他開玩笑,搞得他常常張口結舌,不知如何回答,弄得面紅耳赤,很沒面子,越是這樣越落得個眾人前仰後合,哈哈大笑,搞得他很煩腦。開玩笑在農村也是各人顯能的一種方式。這種現象對他困擾很大,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說實話他確實下了不少功夫,常常是每晚睡覺都在琢磨這些事,他說,這是社會知識,比文化知識實用得多。他是一個聰明人,只要放低身值,農村這點小把戲根本不值一提,不多久,他便入魚得水,沒人敢在他面前放肆了。
-
5 # 唐果果兒兒
孩子3—5期間,會有一個“穢語敏感期”。孩子發現原來語言也是有力量的,語言可以用來挑撥他人的情緒,一句話可以說得人跳,一句話可以說得人笑。這對他們來說是個非常有趣的遊戲,他們並不清楚這些語言的實際含義,但是他們很喜歡大人聽到這些話後的反應,你反應越大,他就越覺得好玩,就會說得更多。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所有關於屎屁尿的話題都特別感興趣,甚至會突然冒出幾句髒話。
如果確定孩子並不知道這些髒話的意思,也沒有用來發洩情緒或針對他人的惡意,那麼最好選擇無視,或者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過度關注,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當然,家長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孩子是和大人學會的口頭禪,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回覆列表
3歲的孩子正是好奇心重、向周邊環境瘋狂吸取各種知識、經驗的年齡段,這個時候孩子學到的東西往往跟大人、周邊的小朋友以及他經常接觸到的人有關。如果突然來一句“媽的”之類的髒話,家長一定要認真對待。如果漠視這種現象,孩子會認為這種話是爸爸媽媽認可的,是可以說的,以後他就會說的越來越多,甚至形成口頭禪;如果家長繼續不重視,孩子可能就會學會其他的髒話,最後滿嘴髒話,很難糾正。
我家孩子今年4歲了,從他開始學說話開始,我們就一直很關注孩子的說話問題。
1⃣️ 堅決不允許孩子說髒話。我認為“媽的”這種話也屬於髒話,因此,像類似這樣的話一旦我們聽到,就會第一時間嚴厲制止,並且告訴他:這種話屬於髒話,說這樣的話會被爸爸媽媽和其他人討厭,不許說這樣的話。跟孩子溝通時一定是嚴肅的、一對一的,而不是簡單的說說他就行。
2⃣️ 家庭中不允許說髒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我們家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孩子開始學說話時,我們一家人打成了一致:嚴禁在孩子面前說髒話,即便孩子不在,也儘量不說髒話。家庭中沒有了說髒話的人,孩子也就很難從家庭中學會說髒話了。
3⃣️ 如果平時孩子突然冒出一句髒話,除了要及時制止之外,我們還會問孩子是從哪裡學的。一般情況下,他都是從外人口中或者別的小朋友口中學的。我們就會告訴他:別人的這種話是不對的,我們不應該向他們學習。一定要讓孩子明確的知道對錯、是非,不要因為面子或者不想說別人的錯,而敷衍孩子。
4⃣️ 平時多給孩子做一些禮儀教育,比如我們從孩子開始說話就強調他一定要在別人給他東西時說謝謝,即便這個人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要說謝謝,這樣就養成了他說謝謝的好習慣;走的時候一定要和別人打招呼,說再見,這種行為也形成了習慣。這樣的孩子走到哪兒人們都會比較喜歡,所以,平時家長也要多給孩子做禮儀方面的培養。除了日常行為,也可以多給孩子讀一些關於禮儀的繪本故事,做一些禮儀遊戲,都會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其實,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一種家庭教養的體現,雖然孩子不能時刻在我們身邊,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的語言來判斷他學到了什麼。當聽到這些不符合禮儀的話語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並且認真對待,否則很可能會讓孩子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小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