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二十年代李劍秋先生編著的《形意拳初步》一書中援引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戴龍邦所著《心意六合拳譜》序言中說“餘嘗擬論為著,此心耿耿,易其有極,見嶽武穆王拳譜,意即純之粹,語亦明暢。急錄之,以志餘愛慕之誠…王(即岳飛)當童子之時,受業於師,名曰:‘意拳’,神妙莫測,蓋以古未有之技也。王以後,金、元、明代鮮有其技…獨姬公,名際可,字隆峰。生於明末清初,為蒲東諸馮人氏。訪名師於終南山,得武穆王拳譜。後授於曹繼武先生於秋蒲先生習武十年有二,技勇方成。”此序言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關於形意拳起源的最早資料。因此,後人均以此為據。由於岳飛是中國曆代為人所敬仰的民族英雄,借岳飛之名有利於形意拳的廣泛傳播,亦合形意拳強種強國之宗旨。因此這種說法極易被廣大武術家所接受,輾轉流傳至今。
形意拳是從心意六合拳衍化出的新拳種,創始人為李洛能。李氏約在1840-1850年間到祁縣戴家學拳,此時距戴龍邦作序時約晚一百年。據祁縣人講,李氏從師戴文勳的表弟郭維漢。從形意拳發展史上看,形意拳與心意六合拳有著極深的淵源關係,由於創立時代不同,基本拳架有異,也可以說形意拳是在心意六合拳的基礎上創新而成的。
根據二十年代李劍秋先生編著的《形意拳初步》一書中援引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戴龍邦所著《心意六合拳譜》序言中說“餘嘗擬論為著,此心耿耿,易其有極,見嶽武穆王拳譜,意即純之粹,語亦明暢。急錄之,以志餘愛慕之誠…王(即岳飛)當童子之時,受業於師,名曰:‘意拳’,神妙莫測,蓋以古未有之技也。王以後,金、元、明代鮮有其技…獨姬公,名際可,字隆峰。生於明末清初,為蒲東諸馮人氏。訪名師於終南山,得武穆王拳譜。後授於曹繼武先生於秋蒲先生習武十年有二,技勇方成。”此序言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關於形意拳起源的最早資料。因此,後人均以此為據。由於岳飛是中國曆代為人所敬仰的民族英雄,借岳飛之名有利於形意拳的廣泛傳播,亦合形意拳強種強國之宗旨。因此這種說法極易被廣大武術家所接受,輾轉流傳至今。
形意拳是從心意六合拳衍化出的新拳種,創始人為李洛能。李氏約在1840-1850年間到祁縣戴家學拳,此時距戴龍邦作序時約晚一百年。據祁縣人講,李氏從師戴文勳的表弟郭維漢。從形意拳發展史上看,形意拳與心意六合拳有著極深的淵源關係,由於創立時代不同,基本拳架有異,也可以說形意拳是在心意六合拳的基礎上創新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