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域成

    作為一個書法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漢字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傳承的工具,是記錄我們生活點滴的符號。漢字從發展到現在使用的文字,經歷了好幾個字型的演變,主要由甲骨文、金文2113、大篆、小篆、隸書、5261草書、楷書、行書的發展,我們今天看到的文字已經是經過多代簡化過的文字了。

    初學書法者應該學習楷書好,還是隸書好了,我個人覺得先學習楷書比較好。

    楷書是文字發展過程中,最為成型的一種符號載體,在唐代達到了高潮,我們回看很多楷書作品,唐代的基本上都是經典中的經典,代表作顏真卿碑文。楷書在書寫的過程中,筆畫之間有一定的關聯,一橫、一撇、一捺及字型出峰成型都很好。也是學習書法最好的標準和寫好書法的基本功,在寫好漢字和傳承中華文化方面都極其重要。

    隸書在書寫方面相對楷書筆畫要簡單一些,但真真學好,還是很不容易的。

    書法是一種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一種活動,任何時候,都貴在堅持,一種字型從寫到成型得體,需要很長時間,中間很多過程都是枯燥無味的,能夠堅持下來就是最好的。

  • 2 # 杉石

    初學書法,先練楷書還是先練隸書在當今是有一些爭論的,有人主張從楷書入手,理由是實用性強,對規範初學者的基本書寫習慣有益處。有人主張從隸書入手,理由是隸書更近於文字之源,是一種承前啟後的書體,隸書上可追篆,下可及楷,以隸書入門,對更進一步的書法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我的看法是既可以由楷書入手,也可以由隸書入手,“條條大路通羅馬”,學習書法的道路非常寬廣,數車道並行完全沒有問題,只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堅持練習,就一定會在書法的學習上取得進步。

    對由何種書體入手學習書法的爭論由來已久,各種說法都能說出各自的道理,在這個問題上永遠不會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因為這實在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有時這種爭論會比較深入,我覺得這對書法藝術來說是件好事,一方面道理越辯越明。另一方面說明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傳統文化如何更好地傳承的問題。

    這方面的爭論比較有影響的一次是在前幾年,當時有一位中國書協的會員,他還是中中國人民大學書畫院的導師,他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上發文,旗幟鮮明地反對以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唐楷入手學習書法,理由是:“歐、顏、柳害人,扼殺個性”。他對當今書法教育中普遍以歐、顏、柳作為基礎來學習的情況表示了擔憂。他認為歐、顏、柳的楷書過於完美,束縛性極強,所以會扼殺初學者的個性,搞不好學來學去變成千字一面的美術字。他還舉例說:“我兒子就是寫顏柳寫廢了的。”這位老師還認為,書法的本質是抽象性和意向性,學書法千萬不能千篇一律,應尊重個性,保持個性,所以他建議學書法從隸書或魏楷入手。

    我覺得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有一個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的問題。現在的書法教學普遍是從歐、顏、柳楷書作為入門的基礎,從隸書或魏碑學起的比較少見。歐、顏、柳楷書筆法固定,結構嚴謹,運筆有明顯的提按動作,可以糾正初學者“抖、鬆、散”等毛病,這是學習歐、顏、柳楷書的優點。但以歐、顏、柳為基礎學習書法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法度規矩過猶不及,用筆結體嚴謹過頭,這些都是學歐、顏、柳的缺點和弊病。歐、顏、柳書中對提、按、轉折、回鋒等過於的強調重視,對今後的書法學習並沒有多大的益處。只會限制,束縛學書者的手腳,而學習歐、顏、柳養成的一些用筆習慣,對接下來行書的學習也很不利。

    至於說學歐、顏、柳扼殺個性,甚至說歐、顏、柳“害人”就有些危言聳聽了。歐、顏、柳的那些經典楷書不但工整嚴謹,而且並不欠缺靈動之氣,歐、顏、柳各自的個性特點也十分的鮮明,後世學之者在學習時產生了板滯、固化和禁錮等問題,還是應從自身多找原因,或是學習方法不當,或是對歐、顏、柳書法的理解比較低階等等,總之一定是在某個學習環節出了問題,不能把因為自身問題而導致的“千篇一律、缺少個性”的責任推到歐、顏、柳這些古代名家身上,說什麼歐、顏、柳“害人”這樣的話,這樣做既不公允,對書法學習也沒有幫助。

    “初學顏,七八歲也。字大至一幅,寫簡不成。見柳慕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出於歐,乃學歐。”

    所以說學習書法從楷書入手,從歐、顏、柳的楷書入手是經過長期實踐檢驗過的,是一條完全可行的學習道路。

    回答完畢。

  • 3 # 燕京書畫院

    書法入門不一定要小楷,篆書也可以。

    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學書法應該從篆書入手。因為從書法歷史的角度看來,是先有了篆書,然後再次第有了隸書等字型。這個觀點明顯是不對的,甚至不需要花時間去辯駁. 如果單論字型出現早晚的話,哪怕不上溯到結繩,也要追溯到甲骨文呢。這明顯就不合理嘛。更何況,魏晉之後,書法發展史上,各字型發展歷程犬牙交錯,例如說同是草書,章草脫胎於隸書,今草的淵源則與楷書更接近。難用簡單的出現先後來概括。

    另一種常出現的觀點同樣認為,應該從篆書入手。但與之相對,這種觀點就不是從歷史角度進行考量,而是從用筆運鋒的角度出發,提出應該從篆書入手。這樣的觀點,顯然更觸及到本質,更具有探討性。所謂運鋒,其實是毛筆書法中的一個專門的說法。籠統來說,毛筆筆尖,就是筆的“鋒”。眾所周知,毛筆筆毛是軟的,寫字的時候,讓筆鋒落在應該出現的位置不容易。一般認為,在書寫過程中,要儘量保證中鋒運筆,這樣才更容易使筆畫具有力度感和質感。所以,有人就建議,先練篆書,可以更好地處理筆鋒。練字和書寫過程中,要重視筆畫的力度感和質感,這方面我是極為認可的。而篆書在先秦、秦漢時期,多出現於青銅器、刻石之上,因而對書寫出來的線條質量有極高要求。在篆書方面造詣深厚的書家,書寫其它書體的時候,仍能做出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的藝術效果。但是問題是,學提高線條質量,只能通過學篆書一種方法嗎?

    顯然並不如此。

    最容易想到也最容易實現的,要提高線條質量,就是作針對線條的專項練習。比如專門地畫橫線、畫豎線、畫曲線等簡單方式作訓練:

    或者針對單個筆畫作訓練:

    先學篆書的優勢,是可以通過其它訓練方法取代的。但是,先學篆書不方便入門的地方,我卻還沒發現有其它較有效的方法規避。因為篆書的字形和書寫方法,與我們日常使用的楷體相差太遠了。如果不是漢語言專業相關的書法愛好者,哪怕他練習超過一年,要正確寫出篆字,很多時候都不得不求助於專門的篆書字典。因為字形相對陌生,那麼我們在日常練習篆書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將有限的注意力更多地投放到字義之上,而減少了對書寫本身的關注。

    也就是說,要學習一樣新的東西,那麼這項新的東西與舊的已掌握的東西,越相近,所具備的共同元素越多,我們就越容易學會。無可否認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在這個印刷品和電子產品爆炸的社會,我們接觸得最多的,一定是正楷寫成的文字。那作為一項新習得的技能的話,與之最相近的,一定會是楷書。

    因此,作為初學者,首選的書體,應該是楷書。

    而之所以選擇楷書,而非行書草書等書體,還有更重要一點原因是,在不增加學習者認知負擔的前提下,楷書的書寫技法是最簡單而純粹的。儘管楷書有各家各體,但基本從字型到筆畫都有一定標準。而且基本筆畫的寫法是大致固定的,便於初學者掌握書法的總體規律。從楷書入手,相當於在書法領域中先找到一個確定的座標,從這裡出發,之後無論是學習篆隸等法度更森嚴的書體,或是行草等更飄逸奔放的書體,都可以因之而得益。相反地,如果初入門,就從技法要求更高的書體,比如行書入手的話,反而很容易欲速則不達。

    儘管行書的發源,可能比楷書更早。但是從書體的相互關係來看,成熟時期的行書,實質上,仍然是楷書的一種快寫體。因此,楷書的基本筆畫,在行書中可能有更多種的變形,行書的結字承接於楷書而更具變化。進入行書的學習時,需要同時兼顧的問題和要點遠比楷書多。所以在基本筆畫尚未熟練掌握之前,行書要求的牽絲映帶,輕 重快慢的變化,是很難達到要求的。如果勉力為之,很可能會寫得生硬死板。

    如圖。一個經典的正反例對照:

    另一方面,沒有楷書基礎的情況下,練習行書,老一輩的很多書法家都會認為,這樣做容易練“飄”。其實,所謂的把字練“飄”了,就是因為行書在運筆上,對楷書進行了簡化,使之更具流動性。因此,沒有楷書的底子,直接進入行書的學習,會導致對基本筆畫理解不夠。具體體現在,平時臨帖的時候,筆畫形狀有時還能對得上,但是因為沒有楷書的基礎,不知道這個筆畫為什麼要這樣處理,所以離開字帖寫出來的字就會讓人覺得奇怪。那麼,這樣子寫出來的字,就是所謂的練“飄”了的字了。

    所以,第一步,選出適合初學者學習的字型,最真誠的建議:楷書。

    楷書推薦

    顏真卿:

    流傳於世的作品頗豐,而前後期書風有所不同。一般被認為其晚年所書《顏勤禮碑》藝術價值高,臨習者亦眾。但顏真卿晚年作品更注重氣韻,運筆偶有隨性處,初學者不一定能把握其精髓。所以更建議以其早年作品《多寶塔碑》入門。

    該貼法度森嚴,點畫凝重有力,結構中正穩健。

    柳公權:

    與顏體並稱“顏筋柳骨”,柳公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玄祕塔碑》《神策軍碑》兩碑。

    其筆畫瘦勁硬朗,結字峻峭有神采。兩碑風格有所不同,而《玄祕塔碑》尤能體現柳體骨力之精妙。初學者兩碑入門均可。若臨《玄祕塔》亦應參看《神策軍》,以免抓不住主要特徵,寫得生硬死板,沒有靈氣。

    歐陽詢:

    代表作為《九成宮醴泉銘》。字形修長挺拔,結體嚴整肅穆,平正中見險絕,時有匠心獨運之妙筆,氣度雍容而不失靈動。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的計算機字型“楷體_GB2312”,就是以歐體作為藍本的。因此一般人在接觸到歐體字的時候,都會有種彷彿自幼薰陶而成的親切感,入門會更快上手。

  • 4 # 剎那靈感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書法字型,總的來講,就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這五種字型,有些人會想,學書法是不是要從篆書開始,按照文字的演變,一步一步學到草書?但其實這五種字型的出現年代並不是按這個順序來的。

    先是有篆書,然後有隸書和草書,沒錯,在有隸書的時候就有草書了,不過那時候的草書叫章草,字與字之間沒有連寫在一起,而且帶有部分隸書筆法。再之後出現了楷書,然後行書和今草,今草就是我們如今所見到的草書。

    《月儀帖》---章草

    現在我們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先學哪個字型?篆書,隸書,楷書都適合無基礎的初學者,行書雖然也可以,但是不建議初學以行書入門,草書就更不用說了,基本上沒有哪個書法老師會讓初學者從草書入門。

    嶧山碑---篆書

    篆書相比於其他字型,筆法相對簡單一點,但是對筆畫線條以及筆墨的控制力要求比較高,而且字形較為複雜。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5 # 風雨無阻1141538443

    學習書法包括選帖及選體。如果初次接觸,不妨先從瞭解書法的發展歷程及意向書帖作者的作品開始,算是泛讀吧,逐步培養自己的藝術取向和審美情趣,同時翻閱一些書法理論書籍,瞭解一下書法術語及各種技藝和規則,同時還要對筆墨紙硯等有個基本的瞭解,書體不同,大小不同,選筆也不同。只有通過粗線條的前期學習後建立起基本的書法輪廓後,再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書家法帖。從我多年的一點經驗看,建議先試著練習篆書,由篆而隸,由隸到楷,由楷到行,到行草,到章草,到今草等等。建議練習者篆隸楷行等交叉進行,培養各種書寫技藝,逐漸形成習慣,形成記憶。同時,不可一味寫寫寫,在臨帖過程中一定努力培養自己的觀察力與分析力,不斷自我檢索與校正,這樣才能逐步走進書法這個藝術王國。心手相暢,意在筆前。書法學習需要持之以恆,三分鐘熱度是不行的,瓶頸期前的日子是痛苦的,學習者要有思想準備。不斷學習,不斷臨帖或草創,一點點打好基本功。最後祝每一個對書法感興趣的人取得進步!

  • 6 # 元舜公子

    這個得看個人喜好和天賦。對於天賦極高的人甚至可以跳過楷書直接從行書練起。這裡肯定很多人說開始是基礎,不練楷書都會成為江湖體。這就錯了,有時候天賦的差距我們不的服氣。對於天賦極高的人來說,只要眼心腦過一遍,字的結構就鬧鬧記在了心裡。臨帖可以舉一反三,人家連一個禮拜可以頂好多人練習一年。這種人無時無刻不在練字,走到一個地方看到一幅書法作品,在欣賞的同時也是在練習,不一定握筆才是練習。字帖更多的不是用來臨而是看。這樣的人是可以越級練習,跳過楷書直接聯絡行書之後追求書法最高境界練習草書。
對於天賦一般的人來說,肯定是從楷書練習。掌握好筆法和字的結構之後根據自己的喜好(楷行草),喜歡那種練那種。這裡要強調一點,如果喜歡行草不建議在楷書上下大功夫,掌握好字的結構就可以了。如果楷書聯絡過多,行草很難寫出高水平。最後要說的是選帖,一定要練古帖,多看。現在很多所謂的書法家筆法都是錯的。如果古人向他們那樣得累死。(這裡的他們指的是大多數人,不一定大家都這樣寫就是對的)初學者千萬不要學二田,會把你帶到溝裡去的,當然不否認二田對書法的推廣貢獻。對於筆法的錯誤我拿一橫做個說明。這樣不是寫字而是畫字。估計很多人要罵mmp了,我一直這樣寫,你竟然說是錯的。但我相信還是有很多聰明人的。圖一的運筆是不是最常見的,然而這樣寫真的對嗎?一個筆畫分了八步來寫,真正的書法筆畫應該是一蹴而就,但姿態各具。如果你孩子的書法老師是這樣教的那麼可以退學費了,別耽誤孩子。(好了,謝謝大家花寶貴的時間看,有不同見解請留言)

  • 7 # 1979聼雨観雲

    個人認為,學習書法,看出於學習的目的,個人的喜好丶審美觀等等,目的不一樣,選擇字型不一樣。

    從寫好字的角度,先練隸書。如果想在藝術上有所造詣,楷書學起。隸書初學也較容易入門,但要學好它是必須付出汗水和心血的。

    書法可以改變人,可以改變做事的風格。據說,歷史上長壽的皇帝,書法寫的槓槓滴,那時想著能夠長壽...

    蘇東坡在《書說》裡說:“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而能行草,猶未能莊語而輒放言,無足道也。”他又說“真(即楷書)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走,未有未能立而能行,未能行而能走者也。”的確如此,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自然之理。

    可是現代人不明白,為什麼要非要學楷書呢,學隸書不行嗎?楷書是有隸書演變而來,再到小篆,再到大篆,再到甲骨文,再到古文字等等,如果這樣說的話,我們豈不應該從原始文字學起?

    中國字是象形文字,取法於自然永珍,上古時代的古文字皆是原始符號,用於人們生活中的記事和識別;甲骨文更進一步,統一刻在龜甲獸骨上,用於記載和傳遞資訊;大篆把古文字的字形趨於統一;小篆是另一次空前的革新,秦統六國後的“書同文”即此。

    大概小篆的存在跨越了漫長的歷史,這種文字逐漸的完善,也逐漸有了自覺的審美意識。再到兩漢,隸書的出現,隸書應該是漢朝的時代產物,我們拿漢隸跟漢代的文學、繪畫等稍作對比就會發現,那個時候的人們個個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充滿著悲滄激昂的情懷。這應該與當時的社會現狀有關,漢隸也不例外。

    漢隸同樣經歷了更漫長的時代,為中國書法開創了新的局面,特別是魏晉以來,隸書更有開放的一面,書法的線條更自由,結構也不再那麼拘謹。這和時代背景息息相關,把魏晉書法和當時的文人學士、文學作品、道家玄學等放到一起來看,就更加顯而易見。我們會得出結論,越是自由的時代,越容易產生一些強大的文藝作品。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隸書慢慢演變出楷書,行書,草書等字型。

    楷行草的出現,改變了中國書法的基本格局,魏晉以前的人們學書必習篆隸,魏晉以後的人們學書必習楷行。另一方面,是因為魏晉時期的書法大家的影響力太廣泛的緣故。直到隋唐,楷書才得以真正的完善,中國書法也達到空前的繁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從唐代起,中國書法中的楷書已經取代了隸書的歷史地位。

    此後,楷行草正式成為中國書法的主流。從社會價值來講,楷行草更實用,更容易書寫;從審美角度來講,楷行草一脈相承,更藝術,更流暢;從書法角度來講,楷行草的法度更嚴謹,更完善。這種書法的傳承一直到現在,當然,楷書是這其中基礎,所以學 楷書的必須的。

    那麼,以後是不是不用學隸書、篆書了?如果作為一個書家,隸篆也是非學不可,但應放到楷行草之後,在很多書法家的作品中能看到隸篆的影子,說明他們學習過。若是普通大眾,楷行草足矣。可是,很多書家是由學習隸書入門的,怎麼看?學過隸書的書家都筆力遒勁,但如果學唐楷的話,結構會更優美。很多書家說“取法乎上”,這裡的“上”並非古老之意,是最佳最善之意,別在文字理解上有所失誤。

    還有就是隸書的筆法非常之難,現代人一開始不能悟到古人的用筆方法,需要學習楷書來慢慢過渡。但是隸書貌似容易寫,容易入門,所以社會上很多書法培訓機構叫小孩學隸書,粗略一看,用筆皆錯。

    學習書法是一條朝聖傳統文化之旅,越往後走,悟性、努力、堅持、才情越重要。

  • 8 # 寧靜致遠客

    從練字十多年的經驗而言,答案是先楷書。為什麼呢?聽我慢慢道來。楷書也叫正書,真書,是由隸書演變而來的,楷書是書法入門基礎,從字的結構而言,學好楷書,才能寫好行書,行書寫好才好寫草書,這些都是在楷書的筆畫結構基礎上的。但沒有明顯的界限,楷書有了基本的進步後,可以同時練行書的筆意,這樣可以讓楷書書寫更有韻味,不至於落入呆板的境遇。如果先練隸書,等練行書時,就會比較困難。

    但從書法的發展史上看,上面的觀點都是錯誤的。因為在書法的發展史上,行書和楷書都是獨立發展的,並不存在嚴格的先後關係,甚至行書出現的時間更早,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早在東晉就被創作出來了,而楷書則要等到數百年後的唐代,經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人發展成熟。在技術層面,行書和楷書都有各自的美學邏輯,兩者的字形結構、筆畫順序、運筆形態均有不同。行書不是楷書的快寫,也不是把楷書的筆畫連起來。所以,哪怕你楷書寫的不好,也照樣也可以練好行書!

  • 9 # 如石書藝

    初學書法,首選楷書還是隸書?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其實牽涉到方方面面。這也是導致一直以來說法頗多,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書法是及其個性化的文字書寫藝術,有人喜歡從篆書開始入門,也有人喜歡從草書開始學,很難有一個嚴格意義的學習程式。

    但我們可以從楷書的誕生、發展和社會屬性以及中中國人對方塊字的獨有情懷、書法的書寫性等方面,作一簡單分析,就不難理解究竟選何種書體入門。

    楷書從隸書演變而來,兩者是父子關係,這也是有人主張初學書法先學篆隸,再學楷、行、草的緣故。但其實這個邏輯是有問題的,這麼說應該首學早於篆隸出現的甲骨文和金文等,它們也是非常成熟、書寫規範的文字了。但我們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從甲骨文開始學書法呢?道理很簡單,現在很少有人用,而且筆法相對比較簡單,也就很少有人寫甲骨文了,也說明書法的學習不能按照先來後到的次序。

    按照文字演變發展規律,楷書是集自甲骨文以來規範的中國古漢字精華而成,應該是最完備、最成熟、最通俗,而且是至今實用性最好的一種書體了吧。這不,我們通行的電腦字型檔、報紙等媒體、學校教學等廣泛使用的仍然是以楷書體為主,從這個意義上說,楷書最具有普遍性。

    從文字演變發展而言,楷書的社會性還有以下特點。你看,它的方塊字型,點畫筆法書寫非常規律,字形結構非常大氣端莊,而且最能體現中中國人的風骨、精神氣。你看,自從有了楷體以來,尤其唐宋以來的雕版印刷術就是以楷體為母體,大大地普及了楷書的通行。可以說自唐代以來,出現了一大批楷書大家,可以說楷書與中國社會文明、文化發展密不可分,可以說楷書最能體現中國文字功能。楷體的這些特點是其它書體無法比擬的。

  • 10 # 齊光巨集書法

    初學書法是重要的打基礎階段,也是瞭解書體,熟悉筆墨,寫好點畫,找到感覺,加深學習興趣為日後的發展為依託的必要陣地。至於先練什麼字型,最好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喜好,篆書,隸書,楷書,感覺那種好上手,有共鳴,心裡面有審美感應,就選那種字型就選對了。

    一般而言初學書法還是建議先學楷書為好,因為楷書是從篆,隸書發展過渡而來,到唐代達到了高峰,出現了顏,柳,歐等名垂千古的大書法家和永恆於歷史的經典作品。唐楷法度嚴謹,結體優美,典雅大氣等等。學好了楷書也就為一生學習書法夯實了根基(當然篆書,隸書也是),為日後學習行書,草書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唐代狂草聖手張旭楷書就寫的非常經典,他的楷書大作郎官石記碑刻就儲存在西安碑林)。

    在當代學習傳統書法文化的的熱潮中,學好楷書特別重要,不少人就是沒有楷書基礎或根本不會寫楷書,向上發展只是空中樓閣,作品往那一放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所以初學書法先學楷書(包括篆,隸書)就可以萬丈高樓平地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堅持數年必有好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經歷過哪些讓你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奇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