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點意思20635214

    如果翻開歷史,看日本,就會發現這個鳥國家運氣真的不是一般的好!很久很久以前,有那麼一群大陸人跑到了幾個日本島上過上了沒羞沒臊的日子,然後一堆子子孫孫過著互相砍來砍去的日子,突然有一個猛人說:我是天上派來的,主要目的就是拯救你們的靈魂(因為你們太下流無恥了)!然後基本統一了幾個島,自封“天皇”,然後,又過了很多年,有一個天皇覺得就這麼混著不帶勁,那怎麼辦?聽說大陸上有很多寶貝(無論是物還是人),又覺得自己已經強大到無敵了,於是組織了1000多艘草船,衝向了大陸,沒想到,還沒怎麼開打就全餵魚了!這件事,讓日本人認識了兩點:1、對手太過強大,自己太弱雞了,怎麼辦?學習啊!於是什麼都學,還學得挺不錯的,但一直沒有超越師父,哪怕過了數百年,依然被砍得死死的(戚大將軍威武)!2、天皇地位直線下降,然後他們也亂了幾百年!在這之間,又來了兩次好運氣,一群野蠻人想登陸他們的島,結果都被“神風”刮掛了!不過這個事情是不是讓日本人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自強和自嗨感覺不得而知,但後續的事實卻告訴我們他們早就種下了“狼子野心”!終於等來了一次機會,西方列強的到來,讓他們看到了更強大的存在,於是變法維新,這次為什麼他們那麼容易成功呢?天時:時代發展到了科技革新的契機,最關鍵的是學習和引入的成本很低,而日本人真的很會學習!而大清是“天朝上國”,其餘皆為“蠻夷”,這就是最大的差距;地利:日本畢竟國小資源少,那些列強覺得跟整個亞洲大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人和:強大的單一民族和強大的學習能力,使得他們有一種破釜沉舟的決心,所以成功了,而大清,呵呵……除了排斥就是內訌還特自以為是!為什麼說日本的運氣特別好呢?再看看二戰後,都被打得稀巴爛了,可是也不過是用了短短30年的時間又滿血復活了!為什麼?還是運氣和好學,運氣就是那個時代的最頂尖科技基本不用花多少代價就很容易獲得,哪像現在動不動就是“壁壘”“專利”“封鎖”等等各種限制!好學: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日本人的死磕精神是真的很了不起的!當然,真正的成功除了以上的要素,還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無非就是“學習和專研”,真正的學習和專研,只要持續20年以上一定可以成就強大的個體和群體!

  • 2 # 手機使用者禾田

    清朝未期,處於世界上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這時期以蒸汽機和熱兵器的出現為標誌性的產物,而促使了西方社會的經濟高速度發展和全球性的殺戮啟幕。

    日本在幕府末期(1192一1867年)開始引進近代工業產業,明治維新以後開始大規模引進近現代工業。日本紡織工業最先開始採用機器生產,到1877年,已有三家棉紡織廠。如果以中日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作為日本崛起的標誌時間,其確實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

    然而,日本在幕府末期,即從1854年開始,美、英、俄、荷、法陸續侵入亞洲各國,並先後與日本政府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日本面臨著淪為半殖民地的危險。日本在進入明治維新時期後,其國家自強的意識已覺醒,早在明治維新初期,日本政府就提出“求知於世界”的口號,積極從英、美、德、法、荷、意、瑞士等國聘請到熟練的科技專家。從此,隨行於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一19世紀4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60年代後期)及後。

    人們感覺日本的崛起用時較短,必有一個對比的參照物,西方作為工業革命的發起者而不能作為參照物。環視世界,唯有以同處東北亞的中國作為參照物。那麼,中國從1979年國家實行改革開放的時間點算起,其到今日由世界公認已崛起,剛好經歷了40年。相對於日本崛起的時間而言,中國在這過程,一是要補足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缺課”;二是要有創新地追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課程”。現在再環視世界,中國,這一個曾給時代落下的後進生,現已讓西方世界對其發展速度感覺到恐懼,而要遏制其發展,反證出中國40年的發展成績斐然,更是日本30年崛起的工業化規模和時間上不可同日而語。

  • 3 # 歷史檔案館

    這是一個困擾很多人的未解之謎:同樣以製造業為經濟騰飛引擎,日本和南韓僅用20年就實現了製造業的“製造升級”,成為世界製造強國,而中國曆時30年也沒能完成“製造升級”!

    日本從60年代崛起到80年代“製造升級”,成為世界高品質製造業代名詞,歷時20年;南韓從70年代崛起,到90年代成為製造業強國,也歷時20年。而中國從90年代崛起至今,已經30年了,但中國依然沒能進入製造業強國之列,沒能實現“製造升級”,原因何在?

    是中國工業基礎不如日本和南韓嗎?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工業基礎不會比日本60年代差,更遙遙領先於70年代的南韓!可見中國的起步不比日本和南韓低!

    有人說中國現在手機已經進入世界頂級,但那只是表象,手機中最核心的三個部件:cpu、記憶體、儲存,中國依然完全依賴進口。所謂中國手機世界領先只是假象,我們依然缺乏核心技術!

    我還發現一個問題,中國最近十年的經濟繁榮,主要是網路繁榮和基建繁榮,實體制造業進步並不大!看看中國世界500強名單,基建、銀行、保險、電信、能源、冶金、房地產等非製造業企業最多,佔總數的6成左右,而且這些企業絕大多數是央企!其次是以騰訊、阿里、京東為代表的網路資訊和軟體公司,佔總數的兩成!真正意義上的製造業我挑來減去只有這些公司:華為、美的、海爾、聯想、中車,以及汽車、造船、化工和航空航天企業。這些企業中能稱得上先進製造業的屈指可數!美的是嗎?聯想是嗎?海爾是嗎?上汽是嗎?我想都很勉強吧!真正稱得上先進製造業的貌似只有華為和中車。而上榜的房地產企業就有綠地、萬科、碧桂園三家,而涉及房地產業務的央企還有十幾家!

    為何中國能誕生百度、騰訊、阿里這樣的世界級網際網路公司,也能誕生綠地、萬科、恆大、碧桂園這樣的世界級房企,卻很少誕生世界級製造企業?

    我認為主要原因如下:

    一、中國資本沒給中國製造業機會

    從2005年中國資本崛起開始,它們關注的重點一直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傳統的製造業很少獲得資本青睞,融資渠道非常少,缺少成長的機會!近年連便利店、房產中介都能獲得資本青睞,製造業還是無人問津!根本原因是中國資本只想賺快錢,製造業投資的長期性令資本望而卻步!

    二、中中國人沒給製造業升級的機會

    中中國人不給製造業機會體現在三個方面:1、中中國人普遍認為外國進口商品高中國製造一等,導致中國製造很難進入高階市場,中中國人寧願去日本高價購買中國製造日本貼牌的馬桶蓋,也不買中國產的;2、中中國人寧願把錢去投資炒房,也不願意購買高品質中國製造;3、中中國人對製造業越來越缺乏興趣,企業家們在逃離製造業,年輕人們不想進製造工廠。近年中國製造業有加劇惡化的趨勢,倒閉不斷,甚至很多知名企業。

    三、中國經濟沒給製造業升級的機會

    1、中國製造業稅負重不重?我想沒必要我明說了吧!福耀玻璃的老闆曹德旺說他在美國投資的工廠,即使以美中國人工成本之高,利潤率仍然比國內高。

    2、中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一直是房地產、基建投資,從來不是所謂的製造業!我們經濟遭遇增長壓力,首先想到的是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加大房地產投資,從來沒想要加大製造業投資、降低製造業稅負。

    四、中國製造業所面臨的國際環境遠比日韓險惡

    中國製造企業獲得先進技術比日韓企業難上千萬倍,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數千種先進科技實行嚴酷封鎖!而且西方科技公司往往結成聯盟孤立中國企業,把中國排除在標準制定之外。還有很多國家對中國企業進入其國內市場設定認為障礙。這幾年,澳洲就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華為成為其5G裝置服務商!

    由此可見,中國製造業面臨內外雙重歧視,困難重重,每一步發展都舉步維艱,即使走到今天這局面,也是製造業從業者咬牙堅持、奮鬥拼搏的結果!試想,如果華為享受和思科同等的待遇,那思科、諾基亞、愛立信能和華為競爭嗎

  • 4 # 賞與罰

    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大和民族),他們國家主要是精英們把控政府,百姓服從性又很強,自從1868年脫亞入歐徹底學習歐美國家,實行“民治維新”,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制”,同時進行工業革命,大力發展經濟,國民普及教育。向歐美國家購買大機器,吸收發展大機器生產,使他們的工業近代化接近歐美國家,大約到了1895年。而日本看到了英國1840年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英國大勝,並且割地賠款(此時的香港被英國殖民)。日本人銘記在心。

    日本這個民族只佩服比自己強的國家,也就是欺軟怕硬,是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他們在學習西方文化,經濟,軍事等。連西方殖民主義那一套也學了。

    到1895年蘊量已久的野心爆發了,對清朝發動了《甲午戰爭》。最後結果清朝北洋水師徹底失敗,清朝再一次賠款割地(此時的臺灣被日本殖民50多年)。日本從中國(清朝)獲得大量的金錢,當時的銀兩相當於日本每年的財政總和的5倍還多。這樣的日本怎麼不會崛起呢?,他們的崛起是中華兒女的心血。也就是這段時間的發展,積累,從中國獲得的好處,為他們以後長達14年的全面侵華戰爭,奠定了金錢基礎。

  • 5 # 寒蕭99

    如同其他朝代的末期一樣,清朝到了中後期,無論是皇帝還是官僚體系,都變得越來越沒有生機,各種內耗,各種短視,造成了清末的國力水平逐年的下降。

    其實,歷史也是公平的,崛起的機會不是沒有給,而是一再被忽略或放棄,簡單舉幾個例子。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一個叫魏源的人寫了一部《海國圖志》,詳細介紹了當時的世界格局和西方國家狀況。他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開啟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學習的新潮流,這是中國思想從傳統轉向近代的重要標誌。

    魏源被稱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這時是1852年,也就是道光年間。如果這時清政府能夠看清國際局勢,進行變革,中國是有希望再次崛起的。然而,這本書在國內並沒有人重視,更沒有人願意改變現狀。但是,這本書卻被日本人奉為經典,在1854年就被翻印,在日本引起很大的反響。有人認為該書也間接推動了明治維新的運動。

    到了1888年,北洋艦隊建立,其實力當時是亞洲第一。在1891年艦隊去日本時,受到了日本人的仰慕,可以甩當時日本艦隊幾條街。

    但是,這次訪問也刺激了日本,從天皇到各個大臣,都節儉自身,包括天皇和其母親,都捐獻了錢財,就是為了打造自己的艦隊。

    反觀中國這邊,清政府還嫌北洋艦隊花錢太多,慈禧更是挪用艦隊錢款,為自己的生辰打造頤和園。

    這樣對比來看,如何能與日本相比較?

    所以,清帝國雖然龐大,但在昏庸的統治之下,也是難以成就的。而日本雖小,但其上下一心,所以崛起也是必然的。

  • 6 # 歷史的重負

    日本歷史學家也坦誠公佈了一些原因,相比之下,日本沒有中國嚴重的“滿漢”問題,日本男人沒有鴉片之累,日本女人沒有裹足之苦,日本社會很“乾淨”,沒有貪官,奸商,和刁民……日本人就好像是一群頭腦簡單的工蟻,勤勤懇懇,默默的自強不息……

  • 7 # 清望舒

    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可以讓中國製造業迅速升級。就是銷燬所有核武。裁軍百分之90和日本,南韓一樣,讓美國駐軍。。。華為5G保證立馬在美國亮綠燈。。。。只是這個代價需要你們的膝蓋夠硬夠結實,否則地板太涼跪著傷身哦。

  • 8 # 瘋語者007

    當時日本的崛起只是相對的,即使到一戰時期。日本也不能說完成了工業化,只是進了工業國的門檻而已。工業種類不全,重工業產能不足,但是為了對外擴張,強化了軍工能力。。。。這時候的日本,正面對戰西方任何一個工業國。也只有捱打的份。但是日本很雞賊,通過偷襲,先後打敗了德國與俄國的海外孤軍,如此也差點耗盡國力。。。同一時期的中國,變法失敗,民族工業少的可憐,重工業更是差勁。。關鍵是國內一直內亂,面對當時日本這樣的三流強國也打不過。。。日本到了二戰前,才真正成為工業強國,僅次於美蘇英法徳。。。。

  • 9 # 沮水漁夫

    估計你問的問題,所謂30年崛起是和滿清比較,滿清也學西方辦了30年洋務運動,卻越學越差勁吧。那麼回答這個問題的話,就要看日本和滿清分別在學什麼,滿清是在學西方的皮,以為有了西方的洋槍洋炮就可以抵禦外侮,其實國內仍然是封建制度+小農經濟;日本學的是西方的骨,從政治制度一直學到穿著打扮,在政治上推翻幕府封建統治,建立君主立憲政體,在經濟上明治政府大力支援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在軍事上陸軍學德國,海軍學英國,所以日本只用了不到30年時間就搖身一變成為第一個非白人國家的強國。

  • 10 # 請喊我小馬Horse

    日本的崛起可以總結為這麼幾點,天時地利人和。日本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當中真的是完全佔據了這幾點,分開來說一下這三點吧。

    第一點,人和

    明治維新之前日本跟大清是一樣的封建主義國家,基本也是閉關鎖國那一套,國家落後還是主要以農耕經濟為主,那時候的日本還處於德川幕府時代,在西方列強紛紛來中國進行帶有殖民色彩的商業活動的時候英法等國並沒有過多的關注日本這個彈丸小國,第一個對日本感興趣的是美中國人,美中國人用堅船利炮轟開了日本的大門,把西方的先進之風帶到了日本,日本接受到了西方社會的文化了解到了西方的強大,加之日本的社會矛盾,爆發非常著名的倒幕運動。

    第二點,地利

    當時的日本在西方人眼中,就是一個落後封閉資源潰泛的彈丸小國,英法等西方列強都盯著中國這塊大蛋糕對日本並沒有多大的想法,只有後來的美國因為勢力沒有英法那麼大,又屬於後期崛起的列強,首先盯上了日本打開了日本的開放大門之後 ,美國本想把日本變為自己的殖民地,沒想到美國國內爆發南北戰爭,無暇殖民日本就,單單開始與日本通商,日本就通過與大清,美國等西方列強之間的貿易來進行發展,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因素,成為大清,與西方國家貿易的重要第三方,自明治維新開始日本經濟發展開始更加迅速。同時人本也開始,加快新式軍隊的建設,建設海軍,效仿德國編練新式軍隊。

    第三點,天時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當時世界上最強的列強就是英法俄三國,英法殖民地遍佈全世界,俄國對土地充滿了貪婪國土面積從歐洲一直延伸到亞洲,美國,德國,奧匈,義大利都屬於後崛起的國家,為了進軍亞洲市場美國開始首先扶持日本的發展,通過美國的扶持日本慢慢強大起來,後期因為英國和俄國之間的矛盾,為了限制俄國在亞洲的擴張,英國又與日本祕密結盟支援日本,支援人日本對抗俄國。

    法國方面因為德國的崛起德法對抗當中比較吃力希望自己的盟友俄國暫停在亞洲的擴充套件,把戰略重心放在歐州減輕自己與德國之間的壓力,在19世紀中後期到20實際初國際關係混亂的時期,日本可以說是在各方勢力之間左右逢源,非常吃香,這也就給了日本崛起的良好環境。

    正是在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日本迅速發展,並且在日後的中日北韓戰爭,中日甲午戰爭,以及日俄戰爭中取得勝利,至一戰爆發後日本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強國,反觀滿清還是那麼的腐朽不堪,那麼的落後最終在辛亥革命之後被推翻。

  • 11 # 無月文化館

    當西方列強的炮火敲開東方各國的大門時,整個東方的形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清帝國在李鴻章等洋務大臣的運作下,磕磕絆絆一路走來,等到了甲午戰爭,凝聚了大清帝國財力和期望的北洋艦隊,被日軍打殘,陸地作戰更是一潰千里,至此,洋務運動幾乎終止。

    而大洋另一頭的東瀛小國日本,卻在短短的幾十年裡,迅速崛起,是因為什麼呢?

    當家人目標明確

    我們從上而下來分析。

    首先講當時日本的統治者,天皇。

    日本天皇是積極進取的,看著西方列強船堅炮利,肆意橫行,日本天皇如烈火焚身,吃不香,睡不好。

    為了讓日本在世界之林中迅速崛起,日本天皇廣開言路,招賢納士,自己更是以身作則,勤政儉居。

    而大清帝國呢,統治階級權力紛爭不斷,慈禧獨攬大權,卻始終擔心臣下反對,又不肯對皇帝放權,對皇帝一言一行嚴加監視,彼此不合,甚至後來還發生戊戌變法這類的衝突。

    加上慈禧本人並沒有明確的發展戰略和治國方針,更多精力花在權力內耗上,自然和日本天皇不可相比了。

    大臣目標趨同

    日本的大臣們也是有內耗的,比如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就一直存在競爭和牽制,當年眼看清廷購置了鐵甲艦組建北洋水師,日本海軍費盡心機才得以在國內組建艦隊。

    但是,日本大臣內部無論如何內鬥,彼此的目標卻非常一致,那就是讓日本崛起,且都主張向西方列強學習,並趕超。

    在這方面,當時的日本君臣齊心協力,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君臣一心,其利斷金。

    而大清帝國呢,內部大臣們派系林立,小的不說,制衡洋務派的就有清議派,清議派不管實際形勢,只管嘴硬,一味主張強硬對抗,對國家內部,則墨守成規,不求變化和發展。

    洋務派的每一項提議,都要面臨清議派的重重阻撓,慈禧為了權力的穩固,又在兩派之間搞平衡,導致洋務運動常常難以開展下去。

    民間基礎不同

    日本政府君臣一心,自然一致口號對外。

    在政府不遺餘力的宣貫下,民眾對向西方列強學習,趕超西方,強大日本的觀念空前高漲。

    最終,日本國內鐵板一塊,通力協作,將日本推入世界發展的軌道。

    而大清帝國,民眾愚昧,很多人對西方列強,仍然以蠻夷、老毛子看待,認為洋人強大憑藉的是奇淫技巧,歪門邪道,對洋人諸多牴觸,避之不及。

    大清帝國還有教民和百姓的衝突,到了最後,發展成義和團那樣的鬧劇,將大清帝國民眾的愚昧和無知表現的一覽無遺。

    正是因為日本從上到下,集體目標共同,團結一致,自然在發展變革上日行千里,而反觀大清帝國,則蹣跚前行,還不是倒退上幾步,雖然國家大小相差千里,但隨著時代的變化,這早已不是大國的護身符了。

    “落後就要捱打”啊!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12 # 木子的史

    日本在大清帝國時期處於的時期

    大清帝國統治時期為1636年-1912年,其中貫穿了日本的兩個時期,一個是江戶時期,一個是明治時期。江戶時期日本主要被幕府統治,江戶時期是江戶幕府統治日本的年代,由1603年創立到1867年的大政歸還。 在德川家康正式就任徵夷大將軍之後,立即成為江戶幕府將軍, 並開始了近兩百的幕府統治。在這個時期,全體居民都被嚴格的等級制度分為四個階層: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是一個非常落後的時期,這時候的大清朝也是處於封建時期,但是文化、等級制度相比日本確是要開明許多。所以這個時期日本是不可能崛起的,也就是江戶時代不是日本崛起時期。

    那麼回到明治時期,確實才是日本真正崛起的時期。明治時期主要是由明治天皇作為最高領導人,領導日本,其廢除了江戶時期的一些制度,學習西方先化,著名的明治維新就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明治維新大大的推動了日本的發展程序,快速的轉變為一個亞洲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這是日本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說句題外話,此時中國也進行了戊戌變法但是失敗了。

    日本國土面積和地理位置

    日本一直以來都是亞洲的一個島國,說句不好聽的可以說是一個彈丸之地,但是這個彈丸之地靠近海洋,所以海上的事情便是非常的方便了。這裡我們不得不回到之前的問題江戶時期,日本實際上是採用了閉關鎖國政策的,但是呢,這引來了西方國家多的不滿,作為一個島國西方國家的艦船輕易的就開到了,所以日本歷史上有個有名的事件-“黑船事件”。美國的艦船開到了家門口,加速了日本內部改革和幕府時代的破滅。

    另一方面國土面積的狹小,雖然有各方勢力,但是說實話並沒有清朝的政權那麼複雜,可以實現快速整合,同時對新政的頒佈可以快速實行。所以國土面積和地理位置也是其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日本民族崇尚的精神影響

    日本自古以來有著武士道精神,明治維新取消了武士的地位,但是武士道精神卻被執政者利用成為驅動其利益的動力。從學生時代便傳輸忠於天皇、忠於國家的武士道精神,(可以說是日本洗腦很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激勵了整個民族,但是也使得日本的野心氾濫,最終走向了失敗。

    日本這個民族本生的學習能力

    因為內有外患使得日本民眾都產生了危機感,黑船事件使得日本差點淪為殖民地使其快速覺醒,同時也與其較強的學習能力分不開,他們不斷學習西方知識,並且快速武裝自己。甚至在很多方面都超過了西方國家,從現如今日本很多科技處於世界前列,可以看出日本這個民族的學習、創新能力是非常優秀的。

  • 13 # 橫刀立馬說天下

    一個國家的崛起,既需要國內改革自強,更需要國際環境的契合!我們談談日本崛是哪幾個原因造就的呢?

    1、明治維新

    日本之所以進行明治維新,就在於美國通過黑船事件打開了日本的國門,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國家的屈辱與存亡危機使得日本不得不進行明治維新。

    1868年10月23日改年號為明治。1869年5月9日遷都東京,並頒佈一系列改革措施,標誌著明治維新的開始。種種矛盾下使中下級武士以王政復古的名義推翻了幕府統治,大政奉還給年輕的明治天皇,然後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實行大改革,以實現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三大目標,通過現代化和西方化建立一個能同西方並駕齊驅的國家。明治維新是日本強大的起點,但是這遠遠不夠。

    2、良好的國際環境

    中國在亞洲當了幾千年老大,如果大清朝是一個銳意進取的王朝,那麼日本根本沒有任何出頭機會。當時清王朝過於腐敗無能,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工業非常強大,甲午海戰,一戰將大清看似強大的北洋海軍全殲,逼迫清王朝簽訂《馬關條約》,2兩億兩白銀賠款使日本有了足夠實現現代化和工業化資本。在亞洲日本已經找不到制衡它的對手了。

    打敗中國以後,日本在國際環境就剩下沙俄了。因為當時美國發生了南北戰爭,根本沒有能力再去幹涉日本的強國運動。日本人運氣很好,在19世紀末,全球擴張的大英帝國遇到了一個套路完全不同的對手——沙皇俄國。為了遏制俄國在遠東的擴張,英國迫切需要一條看門狗。日本就算英國需要遏制沙俄的看門狗。資本英國投資,在1895年和1904年的戰爭中,英國允許日本在英發行戰爭債券並且大量認購,日本“八八艦隊”所有主力艦全部採購自英國。正是靠著英日同盟,日本在東亞迅速做大,完成了崛起。對馬海峽海戰,是1905年日俄戰爭中日本與俄羅斯在對馬海峽進行的一場海戰,由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指揮的聯合艦隊對陣俄羅斯帝國海軍中將齊諾維·羅傑斯特文斯基指揮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戰役以日方大獲全勝而告終。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中三分之二的艦隻被摧毀,幾乎全軍覆沒;而日方僅損失三艘魚雷艇。這是海戰史上損失最為懸殊的海戰之一。對馬海戰日本一戰成名,正式成為世界列強。

    所以日本崛起是一幫有志之士抓住了時代 機遇,帶領日本走向崛起之路。任何大國崛起都是靠內外環境共同促進才能完成的,這對中國崛起是否有啟示作用呢?如果說日本崛起起點是完成明治維新,終點是戰勝沙俄;那中國崛起起點是完成祖國統一,在近海戰勝超級大國!

  • 14 # 麻花的故事

    怎麼說呢,總結一下就是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一個國家的崛起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一個是政治體制的進步,一個是技術革新。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人口不多,民族單一,新的思想在這樣的一個國家很容易形成統一,因此日本很快就完成政治體制的變遷。

    而技術方面,這一點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學習精神,只要是好的,進步的,先進的他們都可以容易的接受,比如我們的盛唐文化。因此,工業革命在日本開展地也很順利。

    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看下日本是如何崛起的。

    日本版圖

    歷史程序及政治體制改革

    歷史是一直向前的,進步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就是最好的例子。

    18世紀60年代,英國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開啟了人類又一個文明程序。

    跟著法國也完成了工業革命,隨後就是整個歐洲。工業革命以為著什麼?解放生產力啊。機器代替手工完成工業製造,甚至完成手工無法完成的工作。

    這樣效率的生產,歐洲的市場自然無法滿足這些機器生產出來的產品。於是,歐洲各國開始了殖民統治,擴張市場的同時還可以掠奪原材料,一舉兩得啊。

    被他們視為遍地黃金的東方自然也就成為了他們的目標,中國是這樣,日本也沒能倖免於難。

    19世紀,美中國人首先敲開了日本的大門。同樣也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這使得日本國民對當時的統治階層很不滿意,他們好學的一面完美的表現了出來。明治維新開始了,並且很快就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統治,建立了新秩序,開始了工業革命。

    明治維新

    資源方面

    日本在思想上學到了新東西,但也要有實力來實現這些思想,於是他們也開始了工業革命,而且很快就完成了。

    要發展工業,最需要的就是資源,日本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他們是如何快速完成工業革命的呢?

    當時的世界格局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已經沒啥便宜好佔了,所以殖民擴張這條路對於日本來說是走不通的,那怎麼辦?

    主要還是依賴於日本快速完成了政治體制改革,使得日本在思想上很快就和西方列強同步了。

    各種政策出臺,開放港口,與西方各國開展貿易,派遣人才出國深造等等。

    貿易帶來了金錢,有了金錢就可以購買資源,有了人才就可以利用資源開設工廠完成工業革命,而且還是兩次工業革命交叉完成的。

    其他因素

    看似很簡單,其實日本完成工業革命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日本國土面積小,人口少,市場自然也就小,靠貿易積累財富自然也慢,那他們怎麼會那麼快呢?

    這裡用了了我們經常會用到的一句話,“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是的,就是這句話。

    李鴻章當年率領北洋艦隊訪問日本時,先進而龐大的艦隊震撼到了日本群眾。於是上到天皇,下到平民百姓捐錢買軍艦。

    日本僅僅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海軍實力就超越了清朝。甚至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最終還戰勝了清朝。

    雖然在全民捐錢買軍艦這段時間,日本差點因此動亂,但日本政府卻用一場勝利的戰爭成功轉移了國內矛盾,並且通過清朝高額的賠款完美解決了國內問題。

    不得不說日本人這次膽子真大,賭的也大,哪怕清政府再堅持個一年半載,日本自己就先亂起來了,也就不存在《馬關條約》了。

    《馬關條約》可以說讓日本的發展一步登天了,高額的賠款不說,單單是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對日本來說收穫就是巨大的。

    李鴻章率北洋艦隊訪問日本

    結語

    日本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崛起之路,從一個弱小的封建幕府王朝到工業強國的變遷,是多種因素聯合作用的結果,除了甲午戰爭存在賭的因素之外,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

  • 15 # 日衝資訊 黃

    捋一捋1840-1945這段時間裡中日之間的一些重大事件,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線索。

    1840 第一次鴉片戰爭。這次戰爭以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為標誌結束。歐洲列強通過這次戰爭敲開了大清的國門。這次戰爭震驚了日本,讓他們看到曾經是那麼強大的的帝國在工業文明面前,竟然是不堪一擊。

    1853年 黑船事件。這個時期日本處於德川幕府時代,是由德川幕府為首,加上一些大大小小的藩國組成的鬆散的國家。跟大清一樣,日本也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黑船事件中德川幕府懼怕歐洲列強,跟美國簽署了開放口岸的條約以及後來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個舉動觸及靠閉關鎖國在窩裡稱王稱霸的藩國的利益,於是日本國內掀起了一系列的尊王攘夷運動,很快就演變成了倒幕運動,並最終於1869年徹底推翻了幕府,統一了日本。

    1868年,明治維新 。倒幕運動即將結束的時候,日本人開啟了明治維新。同一時期大清也開啟了工業化程序,掀起了洋務運動,還鬧了一次戊戌變法。在這個過程中日本人和中中國人學到的理念是有所不同的。中中國人看到的是洋槍洋炮,日本人看到的是帝國主義。兩個國家從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一個極為黑暗的時代,當時日本非常貧困,養蠶紡織是日本唯一的對外貿易來源。為了組建軍隊日本幾乎是傾其所有,對百姓狂徵暴斂,民不聊生。好在民眾被西方的文明開化洗了腦,並沒有奮起反抗。

    1894年,甲午海戰。就在日本組建起聯合艦隊的同時,大清也組建起了裝備精良的北洋水師。不過兩個國家組建海軍的目的並不相同。北洋水師是以抵禦外強為國爭光為目的的:寶祚延庥萬國歡,景星拱極五雲端。海波澄碧春輝麗,旌節花間集鳳鸞。說白了是個面子工程。而聯合艦隊則是要“開拓萬里波濤,宣佈國威於四方”。對日本來說這次海戰是蓄謀已久,對大清來說是倉促應戰。勝負早就定好了。日本通過這次戰爭讓自己擠進了列強的行列。雖然在列強的眼裡它還只是一隻小丑一樣的猴子。

    1905年,日俄戰爭。日本人很清楚自己的國際地位很卑微,甚至不如大清國有影響力。在帝國主義時代,和平發展是行不通的,他們急於證明自己,於是他們選擇了身邊的北極熊。原想跟駐紮在旅順的俄海軍單挑一下,打個勝仗,給自己撈點申請國際貸款的資本,再去買些新裝備強強軍。沒想到碰上了一塊硬骨頭,打了幾年都沒打下來,到最後,眼瞅著國庫已空,前線部隊就要彈盡糧絕的時候。沙皇國內動盪(十月革命前夕)無心戀戰,退出了戰爭,把東北讓給了日本人。但日本人要的是揚名立萬,爭取戰爭貸款,所以,堅決不放過萬里奔襲疲憊不堪的波羅的海艦隊,在家門口跟人家決一死戰。結果是一戰成名,歐洲和美國的銀行家們也找到了潛力股。直到這個時候日本的核心工業仍然是紡織業,戰爭裝備還完全依賴進口。不過兜裡有錢了,崛起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大清帝國的衰敗跟日本的崛起有一個根本的區別,大清帝國守著金山銀山一心想著和平安寧,只求人不犯我。而日本幾乎是白手起家,不戰爭不侵略不崛起就沒法生存,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 16 # 讀出歷史中的不得已

    大清一直以權力本位執行,而權力是零和博弈,所以,大清的洋務派也好,保守派也好,彼此鬥來鬥去,都是為了手中的權力擴張,至少要保證權力不縮水,因為統治精英集團內部分裂,所以,洋務運動就是夾生飯,好比沒有鋼筋的混凝土,一遇外力,土崩瓦解 。

    我們一直忽視金融的力量,而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內在原因,就是發行公債,給武士及老舊官僚發錢,換取他們退出權力場,進入財富場,由此,日本整個社會進入財富本位,而財富本位是可以共贏的系統。當日本通過制度安排,使財富保值增值成為精英的共識,日本的社會轉型基本成功,加上東亞重視教育,服從性強,管理成本低,崛起就自然而然了。

    所以,能否通過制度改革,使精英階層通過經濟利益聯絡在一起,再加上適當的權力制約,是崛起的關鍵。否則,大家都喊著忠於慈禧老佛爺、光緒皇帝,貌似全國團結如一人,實際屁用沒有!

    目前還在為千粉奮鬥,讀到本文,請順手關注支援,讓碼字更有動力。

  • 17 # 濱海小田

    日本真正崛起的開始是1894年甲午戰爭之後。

    不是說日本人的能力多強,也不是日本的政策多好。而是日本以賭徒的心態,賭贏了甲午,日俄兩場以弱勝強的決定性戰爭,並且獲得了2億多白銀的賠償。

    日本在1905年日俄戰爭之後,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可圈可點,而且這些先進的理念一直持續到戰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胸大的女生,孕期母乳會多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