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薛譚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拓展資料
《列子·湯問》一篇,筆鋒橫掃天下,天地至理,萬物奧妙,以饗博物君子。文中載有諸多超逸絕塵的神話傳說,極言天地之廣闊無垠,萬物之繁冗駁雜,以期突破世人囿於視聽的淺陋常識,消除種種流於表象的鉅細、修短、同異分歧。
列子先借由殷湯與夏革的對話,暢談時空的無極無盡,並且難能可貴地表達了“天地亦物”的宇宙觀;再透過大禹和夏革的兩段言論,說明自然界的生息變幻以及人世間的壽夭禍福都是無所待而成,無所待而滅,即使博學多識的聖人也未必能夠通曉其中的規律與奧秘。
就好比四方八荒的政風民俗,彼此相異卻未足為奇,因為它們都是在不同的人文地理環境下“默而得之,性而成之”,屬於自然而然的產物,萬事萬物既然不可以憑藉有限的耳聞目見來臆斷其是非有無,那麼通達大道的至理名言自然也無法按照慣常思維去理解其深刻內涵。
所以列子有以詹何持鉤、扁鵲換心等寓言故事來譬喻為人處世所必須葆有的平衡狀態,亦既“均”。
於是薛譚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拓展資料
拓展資料《列子·湯問》一篇,筆鋒橫掃天下,天地至理,萬物奧妙,以饗博物君子。文中載有諸多超逸絕塵的神話傳說,極言天地之廣闊無垠,萬物之繁冗駁雜,以期突破世人囿於視聽的淺陋常識,消除種種流於表象的鉅細、修短、同異分歧。
列子先借由殷湯與夏革的對話,暢談時空的無極無盡,並且難能可貴地表達了“天地亦物”的宇宙觀;再透過大禹和夏革的兩段言論,說明自然界的生息變幻以及人世間的壽夭禍福都是無所待而成,無所待而滅,即使博學多識的聖人也未必能夠通曉其中的規律與奧秘。
就好比四方八荒的政風民俗,彼此相異卻未足為奇,因為它們都是在不同的人文地理環境下“默而得之,性而成之”,屬於自然而然的產物,萬事萬物既然不可以憑藉有限的耳聞目見來臆斷其是非有無,那麼通達大道的至理名言自然也無法按照慣常思維去理解其深刻內涵。
所以列子有以詹何持鉤、扁鵲換心等寓言故事來譬喻為人處世所必須葆有的平衡狀態,亦既“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