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見《漢·司馬遷·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子游既已受業,為武城宰。孔子過,聞絃歌之聲。孔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翻譯:子游已經學成,成為武城官吏。孔子經過(武城),聽見彈琴唱歌的聲音。孔子微笑道:“殺雞為什麼用殺牛的刀?”子游說:“從前我(子游名偃)聽老師您說,君子學習禮樂就會博愛他人,小人學習禮樂就容易使喚了。”孔子說:“學生們,子游的話很對。(我)前面的話和他開個玩笑罷了。”
《明·陳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回》:“太師用兵多年,如今為何顛倒!料西歧不過是姜尚、黃飛虎等,割雞焉用牛刀?”
亦作“殺雞焉用牛刀”。《元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五回》:“常言道:‘殺雞焉用牛刀。’那裡消得正統軍自去。只賀某聊施小計,教這一夥蠻子,死無葬身之地!”
亦作“牛刀割雞”。《宋·朱熹·答蔡季通》:“旋運只是勞心之所致,小試參同之萬一,當如‘牛刀割雞’也。”
“割雞焉用牛刀”。原指殺雞毋需用宰牛之刀。後喻不必小題大做或大材小用,常用此語。
語見《漢·司馬遷·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子游既已受業,為武城宰。孔子過,聞絃歌之聲。孔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翻譯:子游已經學成,成為武城官吏。孔子經過(武城),聽見彈琴唱歌的聲音。孔子微笑道:“殺雞為什麼用殺牛的刀?”子游說:“從前我(子游名偃)聽老師您說,君子學習禮樂就會博愛他人,小人學習禮樂就容易使喚了。”孔子說:“學生們,子游的話很對。(我)前面的話和他開個玩笑罷了。”
《明·陳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回》:“太師用兵多年,如今為何顛倒!料西歧不過是姜尚、黃飛虎等,割雞焉用牛刀?”
亦作“殺雞焉用牛刀”。《元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五回》:“常言道:‘殺雞焉用牛刀。’那裡消得正統軍自去。只賀某聊施小計,教這一夥蠻子,死無葬身之地!”
亦作“牛刀割雞”。《宋·朱熹·答蔡季通》:“旋運只是勞心之所致,小試參同之萬一,當如‘牛刀割雞’也。”
“割雞焉用牛刀”。原指殺雞毋需用宰牛之刀。後喻不必小題大做或大材小用,常用此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