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灣戰爭(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不僅是從外部壓垮蘇聯這隻北極熊的最後一根稻草,同時它也是具有世界兩極體系瓦解、冷戰結束等標誌性意味的一場大規模區域性戰爭。它深刻的反映了當時世界正在向新格局過渡時各種矛盾的變化,(海灣戰爭本身也)是這些矛盾區域性激化的結果。
2.回顧當時的蘇聯已經是風雨飄搖。此前一年(1990年)的3月11日,立陶宛宣佈獨立。同年的8月30日,亞塞拜然宣佈獨立。這已經是蘇聯走向徹底完結的徵兆。進入1991年後,蘇聯國內的激進派與傳統派之間的鬥爭更加趨於白熱化。而本來發生在1990年8月2日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可以成為其暫時轉移國內矛盾,緩和蘇聯國內形勢的一個契機,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卻搶先抓住這一機會,從外部給了蘇聯最後一擊!
3.海灣戰爭,伊拉克的失敗,不管是從道義上,還是從國際關係和地區影響力上,都是對蘇聯(傳統派)致命的打擊。至此,蘇聯國內的傳統派大為縮水,光景也大不如前。而激進派陣營則趁機繼續擴大。鬥爭的天平幾乎呈現一邊倒。緊接著,在當年(1991年)的8月19日,為了拼死一搏,蘇聯高層的傳統派發動了8.19事件,但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蘇聯解體已成定局。
1.海灣戰爭(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不僅是從外部壓垮蘇聯這隻北極熊的最後一根稻草,同時它也是具有世界兩極體系瓦解、冷戰結束等標誌性意味的一場大規模區域性戰爭。它深刻的反映了當時世界正在向新格局過渡時各種矛盾的變化,(海灣戰爭本身也)是這些矛盾區域性激化的結果。
2.回顧當時的蘇聯已經是風雨飄搖。此前一年(1990年)的3月11日,立陶宛宣佈獨立。同年的8月30日,亞塞拜然宣佈獨立。這已經是蘇聯走向徹底完結的徵兆。進入1991年後,蘇聯國內的激進派與傳統派之間的鬥爭更加趨於白熱化。而本來發生在1990年8月2日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可以成為其暫時轉移國內矛盾,緩和蘇聯國內形勢的一個契機,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卻搶先抓住這一機會,從外部給了蘇聯最後一擊!
3.海灣戰爭,伊拉克的失敗,不管是從道義上,還是從國際關係和地區影響力上,都是對蘇聯(傳統派)致命的打擊。至此,蘇聯國內的傳統派大為縮水,光景也大不如前。而激進派陣營則趁機繼續擴大。鬥爭的天平幾乎呈現一邊倒。緊接著,在當年(1991年)的8月19日,為了拼死一搏,蘇聯高層的傳統派發動了8.19事件,但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蘇聯解體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