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三國演義》一定會知道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諸葛亮為什麼要斬馬謖呢?原因就是馬謖敗兵折將,失地陷城,貽誤戰機,觸犯軍法。馬謖雖是一名猛將,多次立功,但馬謖卻違反了軍法,諸葛亮為了正軍律,折服眾心,教育後人引為鑑戒而為之。
看過《三國演義》一定會知道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諸葛亮為什麼要斬馬謖呢?原因就是馬謖敗兵折將,失地陷城,貽誤戰機,觸犯軍法。馬謖雖是一名猛將,多次立功,但馬謖卻違反了軍法,諸葛亮為了正軍律,折服眾心,教育後人引為鑑戒而為之。
街亭失守,責任不在馬謖一人,作為三軍統帥的諸葛亮難辭其咎,原因就出在他用人不當,用人未“疑”。為何不“疑”,現在看來也有客觀原因,馬謖和諸葛亮同是荊州人,同屬劉備嫡系,馬謖同諸葛亮關係深,政見同。諸葛亮用馬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但他因此忽略了真才實幹是一個人的根本標誌,“言過其實”則是一個人才的致命弱點。諸葛亮以斬馬謖而“揮淚”,恐怕也與他用人不當、誤人誤國的內疚心理有很大關係。如今人們一提起“失街亭”,便稱讚諸葛亮如何以身作則、按律執法,不僅揮淚斬馬謖,還自己作檢討,請求處分,降了三級。殊不知這其實是諸葛亮“用人不疑”的一次慘痛教訓,在讓後人引以為戒的前車之鑑。 如果說“用人不疑”是一種境界、一種理想,那麼,“疑人要用,用人要疑”則是一種膽略、一種現實。“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才須待七年期”,只有堅持客觀辨證的用人觀,才能造就出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