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振廷1
-
2 # 儒者讀書
情懷這種事,全來自於對過去的反思當中。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大學》
家國情懷,不是生來就有的,它來自於一個人對過去和未來的“慮”。
一個人在世上生存,總會對他的過去存在疑慮,他需要知道他怎麼來的。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過去,那他就沒有辦法定位自己。進一步而言,自身之外,他會對他所在的群體的過去存在好奇,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對過去的“慮”。
同樣,一個人對於未來不抱期望的話,他也不可能有情懷而言。於自己而言,下一頓吃什麼飯?明天做什麼事?以後成就什麼樣的事業?於集體而言,現在哪裡存在問題?以後該往哪裡走?這就是對未來的“慮”。
因為“慮”,我們需要不斷地去學習、去提高,對於自己的能力和目標有著更加清晰的認知,就能夠樹立自己的情懷。
-
3 # 紅木交流匯
知行合一,每個人的人生和自已人生的每個時期的能力和修為不同,根據自已的角色定位修身善行,首先我們應該要學會熱愛生養我們的土地,也就是懂得熱愛自已的國家!善行力為,有能力保障自已的生存後,幫助帶動身邊更多的人保障自已的生活……不斷提高自已的能.幫助更多的人!如有能力叄與治天下時,更應熱愛並忠於自已的國家,有一大愛國民之心!定位好自已的角色,量力而行,方能極致!為民則遵法守紀,鄉鄰互助和諧,為官則忠於國家盡心落實國家政策造福一方百姓!人之能力良知自知,若能做到俯仰無愧,良心安寧!則知可修身、齊家、治國
-
4 # 尚水s
大學有,三綱八目。先了解三綱,格物,至知誠意,正心。用適合現在的話說。利行天下時,格物,就是格擋對人和物貪慾。浮躁之心時,至知可以看做了解知識提升智慧。想做什麼樣的人,誠意,言而有信則誠。正心,端正內心深處的思想,意識。當然也是明心俊德的想法。以上是自我內在的學習。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是外用所學,向聖賢看齊。修身,身心意言行一致,齊家,是外用有能力管理好大家庭,家族,團體,企業,工廠等,治國,春秋時是邑類似存鄉鎮,範圍。平天下,當時可以理解為我們的國家,也可以延伸為天下大同,現在相當於共產主義的境界。個人淺顯理解。
回覆列表
學習毛主席著作。誰做到了學誰。
論修身一身正氣,論齊家滿門忠烈,論治國平天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人可比。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