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其實更多時候它的國號是契丹)和金都沒有滅宋之心,這與元不同(元跟蒙古是有區別的)。
契丹自澶淵之盟後,樂於坐享其成,沒必要侵吞漢人土地,後面好幾次宋遼戰事,基本上是宋人主動挑起的,到打敗了,又是用錢了結。
金人攻宋,也是為了財富,同樣沒有侵華之心,之所以深入腹地,是因為金的本來領域不及契丹,需要更多的資源。金在宋朝北方,扶植傀儡政權作緩衝,就是證據。事實上,金人在南侵的過程中,早發現河南的水道不是他們擅長的戰場,很難討好,故一直沒有真正滅掉宋朝的心態。這其實反證了所謂岳飛北伐必然無法成功的道理,在水域取得幾場勝仗(韓世忠那個才是經典),不等於北上在平原地帶就可以與女真的精銳騎兵一較高下,何況宋朝根本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騎兵。關於這些,趙翼在《札記》中分析得很清楚。南宋能夠偏安,很大程度上與金人不想更向南下有關,南宋也幾次嘗試北伐,都是無功。
忽必烈是蒙古內亂中被排除出蒙古傳統貴族圈的,屬於蒙古叛徒,他從小就仰慕漢文化,這才是元朝持之而恆要整個吞掉宋朝的根本原因。元朝統一中國之後,忽必烈的後人可沒有他那種漢文化情結,所以元朝在中國的統治就是表現的那樣。
遼(其實更多時候它的國號是契丹)和金都沒有滅宋之心,這與元不同(元跟蒙古是有區別的)。
契丹自澶淵之盟後,樂於坐享其成,沒必要侵吞漢人土地,後面好幾次宋遼戰事,基本上是宋人主動挑起的,到打敗了,又是用錢了結。
金人攻宋,也是為了財富,同樣沒有侵華之心,之所以深入腹地,是因為金的本來領域不及契丹,需要更多的資源。金在宋朝北方,扶植傀儡政權作緩衝,就是證據。事實上,金人在南侵的過程中,早發現河南的水道不是他們擅長的戰場,很難討好,故一直沒有真正滅掉宋朝的心態。這其實反證了所謂岳飛北伐必然無法成功的道理,在水域取得幾場勝仗(韓世忠那個才是經典),不等於北上在平原地帶就可以與女真的精銳騎兵一較高下,何況宋朝根本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騎兵。關於這些,趙翼在《札記》中分析得很清楚。南宋能夠偏安,很大程度上與金人不想更向南下有關,南宋也幾次嘗試北伐,都是無功。
忽必烈是蒙古內亂中被排除出蒙古傳統貴族圈的,屬於蒙古叛徒,他從小就仰慕漢文化,這才是元朝持之而恆要整個吞掉宋朝的根本原因。元朝統一中國之後,忽必烈的後人可沒有他那種漢文化情結,所以元朝在中國的統治就是表現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