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匆勿

    新年新氣象,現代社會過現代年。地方不同,風俗人情不同,唯一不變的是:中華大地、萬戶千家在同一個時刻歡歡喜喜過大年!

    網路問候代替了上門磕頭;紅包取代了鈔票;小孩子不再驚喜新書包、新衣裳;老人們不再等著吃司空見慣的剛出鍋的白饃饃……“爆竹聲中一歲除,煙花萬朵九州紅”的喧囂、霧霾不再上演,取而代之的是安謐、祥和、寧靜、高遠、文明、和諧的現代年!

    人類是發展的,社會是進步的。人們的幸福指數提高了,過年的習俗同時也在改變和進步。馬上新年了,不論怎樣過,只要開心、快樂、美滿、健康,都會是一個圓圓滿滿的好年!

  • 2 # 對酒當歌85730

    我家住湖南省桂東縣,我們這裡過年的風俗習慣很多。1.大年三十要去祖墳上殺雞拜祖先,意思是感謝前輩們的養育之恩,同時請他們護佑後人人財富貴。2.過年大家家裡都會做寅餈粑,黃色象徵黃金,“餈”我們家鄉的讀音是“齊”,象徵齊全,家庭和睦圓滿。3.大年晚上人人都要洗澡,洗去身上所有疾病和汙垢,去掉全年的疲勞,迎接新年的到來。但年初一不會洗澡,說是會洗去全年的財氣和好運氣。4.年初大家都會選吉日吉時吉方向第一次出門走親戚,叫“出行”,但年初三不會走人家。去到別人家,別人會不高興。5.年初一和年初三不能去米缸里弄米做飯,說是米穀神生日。

  • 3 # i貓貓i咪i

    一,臘月二十三,小年,家家吃餃子,殺年豬,過去要給灶王爺上香,現在幾乎沒有這一風俗了,只是打掃衛生,等待春節到來。

    二,臘月二十四,“辭灶”,家裡的女主人會在灶前擺上一包糖果、幾把麥草,“餵飽”灶王爺的馬,抹甜灶王爺的嘴,祈禱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三,臘月二十五到臘月二十八,置辦年貨的日子。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動員一個勞動力和一個有經驗的主婦到集市採購雞鴨肉蛋和乾果鮮蔬。

    四,臘月二十九,徹底打掃除,屋內屋外,牆角門縫,逐一清掃,既清潔了衛生,又有個很好的喻意,除晦氣。今天也是貼春聯的日子,家家戶戶的青少年,孩子都挽起袖子把牆壁、門框掃得乾乾淨淨,捧出一疊金閃閃、紅豔豔、寫滿吉利話的春聯貼滿各個門楹。

    五,年三十,中午開始,這頓飯算年飯第一頓,家家戶戶都備上十幾個菜,擺的滿滿一桌,雞、魚是必不可少的,這叫吉慶有餘。這頓飯開飯之前,還有一個儀式,請家堂。家家戶戶備好炮仗,備好黃紙,虔誠的在長輩帶領下磕頭,放炮仗,燒紙,請家族中已逝先人回家過節。

    六,年三十零點,守歲,無論大人孩子在這一天都睡的很晚,晚上十二點吃素餡餃子,誰吃的多,代表越長壽,餃子裡包上錢、蒜,看誰有福,誰會算計。

    七,大年初一,拜大年,晚輩要到長輩家裡去磕頭拜年,一句過年好,勝過千言萬語。

    八,大年初二,中午,送家堂。放完炮仗、燒完黃紙,五穀雜糧一潑,就等於送走了過逝的老人。

    九,大年初三到正月十四,家家開始走親戚,看親人,禮品是要拿的,不過現在簡化了,大多帶錢去看望親人。

    十,正月十五,元宵節,踩高蹺,舞龍燈。

    至此,春節算是過完了。現在的春節,為了響應國家號召,諸如燒紙,放炮仗,請家堂,磕頭等一些封建習俗慢慢地的簡化或去除。但一些拜年、大掃除、踩高蹺、舞龍舞獅、煙火、走親訪友等凝聚親情的風俗依然存在,我想這也是分開一年的親人朋友,最好的相聚了吧!

  • 4 # 橫山霧掩木落

    傳統的人,大年三十守歲、接財神。初一、敬拜祖先、參神祈福。初二開年,先祭五臟廟,再出門走訪親友拜年。初三赤口,不作社交活動,呆在家中或元龍高臥。

    現代的人,大年三十相約泡妞、吃喝玩樂,通宵達旦、等桃花運。初一、日上三竿,這大神依然宿醉未醒,等到散功出關,梳洗完畢,已是日落黃昏。初二、串門子、聚眾玩牌,旨在發下新年財。經過大小數十回合,不知人間何世,忽覺肌腸轆轆,始知夕陽西下,開年飯還未吃過。初三、輸家捲土重來,四方城內再決雌雄,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赤口,諸事不宜。洗洗,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前的小人書就是現在的繪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