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法言喻的餘燼

    首先,二十世紀初的德國雖然是威權國家,但是政治制度明顯不合理。政策連貫性和國家領導人都不能明確確認。德國政治的stove pieping真的是毀了國家。當時德國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沒有真正的國家領導人。最高權力分散在皇帝,宰相,總參謀長,海軍首腦手裡,在關鍵時刻經常無法達成一致。

    當時的德國,所有的優勢都是建立在軍事體量上的,然而我們都知道要打一場世界性的以侵略為主的戰爭,僅靠軍事體量上的壓制是不夠的。當時在經濟上能夠跟德國媲美甚至蓋過德國的就有英法俄三個國家。時間是站在德國的對立面上的要知道,等到英國擴充完了海軍,法國做好了準備,俄國從俄日戰爭的失利中恢復了元氣,德國的領導層終於討論完畢下令發動戰爭的時候,德國軍隊中底層反倒感覺錯愕而美英法三國都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了,焉能不輸。

    所以說,德國一站時候最大的戰略失誤就是已經有了獨裁的軍國主義土壤,卻沒有率先完成政治上的統一,以至於即使有最好的機會:1,英國海軍勢窮力屈 2,法國沒有注重軍事力量的提升 3,俄國在日俄戰爭中損失慘重。開始的時候其實結局就已經註定

  • 2 # 使用者8818822353222

    戰略機遇昊自己爭取來的,不是別人留給你的德國沒有制定正確的發展戰咯,當然得不到好的戰略機遇!在實力不夠強時不要讓自己捲入矛盾的漩窩中!在實力夠強時要能做到隔岸觀火,等到敵人都哀弱了,自己就是勝歷煮: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有瑞士,以及美國,

  • 3 # 意興飛揚

    一次世界大戰根源上是德國生存空間與生存資源上的爭奪戰。經過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德國完成統一併且在歐洲大陸形成了軍事和經濟優勢,但是作為後起的資本主義強國在殖民地的劃分上有擴張爭奪的慾望,在工農業資源上有爭取話語權的想法,這與老牌帝國主義強國英國發生了激烈競爭,英國採取了一貫的大陸均衡政策對德國進行全方位打壓。法國由於在普法戰爭中的失敗失去了Continental第一強國的地位並且被奪取阿爾薩斯和洛林,因此與德國結下深仇並且把德國作為第一威脅。俄羅斯出於對南方出海口的渴望在巴爾幹極力擴大影響,因此與土耳其和奧匈帝中中國產生了極大的競爭,在這樣的形勢下歐洲自然形成了兩大陣營,一方是英法俄,另一方是德奧意土。德國在1890年代便制定了征服Continental的施裡芬計劃,計劃的核心是集中優勢兵力在短時間內在西線擊敗英法聯軍戰領法國西歐,然後調轉槍口解決俄羅斯。但是德皇威廉二世犯下了一系列錯誤,首先是解除了鐵血首相俾斯麥的職務,改變了俾斯麥外交與軍事相輔相成,以外交達成軍事目的策略,導致德國在對外關係中缺乏彈性,強硬而缺乏轉闤。其次在戰爭爆發後德國開始在西線進展較快,俄羅斯迅速動員進入東普魯士,時任參謀總長法爾根漢修改了施裡芬計劃,調動部分兵力到東線。雖然德國在東線打敗了俄羅斯,但在西線失去了兵力優勢,在索姆河會戰中陷入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又在凡爾登戰役中損失了大量人員物資,德國徹底失去了迅速戰領法國的機會。由於德國深居歐洲中部,相當的資源需要從海外進口,在英國擊敗德國海軍徹底封鎖德國資源通道後德國的崩潰就是時間問題了。美國在狂發戰爭財後參加到英法聯盟後德國更趨困難,此時德皇在外交上的僵化又失去了與英法談判求和的機會,在內外交困中德國戰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蘇武牧羊的故事中蘇武為什麼牧羊?